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草原承包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牧区出现草原使用的流转.本文通过对草原使用流转产生原因、存在问题,以及流转的法律依据的分析,讨论了应该从流转的范围、形式、费用、期限、管理部门职责和处罚等方面加强草原使用流转的管理.

  • 标签: 草原 使用权 流转
  • 简介:选初产妊娠母猪(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40头,随机分四组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组粮中分别用6%、9%和12%的双低菜籽粕取代的豆粕,并与等能量、等蛋白的豆粕粮作对照。结果表明:用12%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喂妊娠母猪,对妊娠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测定,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并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妊娠母猪粮中用12%双低菜籽粕完全取代豆粕蛋白,对妊娠母猪生产不受影响。

  • 标签: 双低菜籽粕 妊娠母猪 产仔数 仔猪初生重 肝功能 甲状腺功能
  • 简介:于2014年在苏尼特右旗朱和镇典型草原上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各年代的牲畜头数变化与载畜量变化数据,对各年代畜牧头数与载畜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50-2012年朱和镇牲畜头数从70802.2羊单位发展到322894.8羊单位,62年,牲畜头数增加了252092.6羊单位,为1950年的3.56倍,每年增加4066羊单位,每年增加速度为5.7%。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载畜量下降。1950-2012年朱和镇载畜量从3.5hm2/羊单位下降到1.01hm2/羊单位,62年载畜量减少了2.49hm2/羊单位,达到71.1%。每年减少速度为4%。由此可以看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朱和镇牲畜头数不断的增加,而载畜量逐渐降低。载畜量过低会造成牧草浪费,牧草利用率降低,载畜量过高则导致牧草利用过度,使草地基况恶化,家畜营养匮乏。因此研究牲畜头数和载畜量变迁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畜牧头数 载畜量 羊单位
  • 简介:本文从河南县草场承包经营流转试点的三个乡镇中草场流转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如何制定和搞好草场流转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 标签: 河南县 草场承包 经营权流转
  • 简介:于2014年在苏尼特右旗朱和镇典型草原上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年代的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和植被特征变化数据,分析各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植被特征变化对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上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气温分别为4.52℃、4.75℃、5.94℃和6.14℃,54年间上升1.62℃,平均每年上升0.03℃。随着气温的增加植被特征逐渐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降水量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降水量分别为177.08mm、176.93mm、169.27mm和167.8mm,其下降率分别为0.85%、4.4%和5.2%。54年间下降9.28mm,平均每年下降0.17mm。随着降水量的下降植被特征也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植被特征 影响
  • 简介: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田间CO2通量观测,同时对地表温度和气温进行观察记载。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在每个物候期CO2通量都为负值,说明苜蓿草地从外界吸收CO2,在生长期起到了碳汇的作用;CO2通量与气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苜蓿草地 CO2通量
  • 简介:为庆祝“七一”建党节,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激励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018年7月5,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全体党员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集宁战役纪念馆和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党活动。

  • 标签: 内蒙古草原 乌兰察布市 工作站 党支部 内蒙古自治区 教育基地
  • 简介:乐都县畜牧局是从1989年由乐都县农牧局分设为畜牧局,于1989年5月23启用印章,单独办公,隶属乐都县人民政府下设的行政业务部门,行政编制人员6名。其主要职能贯彻执行畜牧业方针政策,指导全县畜牧业生产,拟定全县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引导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和产品品质改善,

  • 标签: 乐都县 畜牧局 畜牧业生产 经济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 业务部门
  • 简介: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氢化物发生器对土壤汞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具有灵敏度高,精度好,方法简便等优点。

  • 标签: 土壤 原子吸收法
  • 简介:[本刊讯]11月7,由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中国草学会联合主办的2013国草原论坛在重庆市召开。本届论坛紧紧围绕“保护草原生态、建设美丽牧区”的主题,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背景下,探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展示业界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与做法,共商建设美丽牧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策。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区)的200余名从事草原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内蒙古草原学会纪大才理事长和邢旗、刘世明、陈永泉、王召明副理事长廊擞出席了本次论坛.

  • 标签: 草原监理 重庆市 论坛 中国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牧区
  • 简介:土壤和动植物钼的初步探讨严振英(青海省草原总站)钼是发现得最晚的一个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它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在动物有机体内进行的生理学过程也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我省土壤普遍缺钼。如果在种植业生产、草地改良方...

  • 标签: 微量营养元素 草地改良 种植业生产 生理学过程 严振 农业生产
  • 简介:本文论述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在西藏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草原类型数据形成的技术方法。构建基于遥感技术的野外样点数据采集、综合多源数据建立草原分类系统、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生成图形与属性数据等技术集成体系。野外采集样点2432个,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测定草原类型及其生境与植物生物学特征。基本信息源为TM数据,参考信息源为SPOT数据;基于上世纪80年代西藏草原类(亚类)分类系统框架,依据样点资料建立草原类型分类系统;在eCognition软件支持下,通过影像多尺度分割、最邻近和隶属度函数法信息提取与人机交互式修正,快速精准完成了西藏草原类型数据的集成。

  • 标签: 草原类型 3S技术 图形数据 属性数据 集成技术
  • 简介:本文论述了青海省草地土壤类型氮素的含量。阐明了草地土壤类型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相互之间的关系及施氮的效应。

  • 标签: 草地土壤 氮素 肥力效应
  • 简介:用批处理能为用户带来很多方便。将形参(或称哑参或虚参)设置于批处理命令,调用时用不同的实参置换形参,可简化操作。加快命令执行的速度。可置换的形参为%0~%9。形参%0会被置换成在命令提示下所输入的批处理命令名,而%1~%9则会被依次置换成在批处理命令...

  • 标签: 批处理文件 字词库 形参 文件名 批命令 植物生理学
  • 简介:各有关单位、有关专家: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深入推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展示业界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与做法,共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之策,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和中国草学会定于2015年8月下旬共同举办“2015国草原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草原监理 中国 论坛 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成果 实践经验
  • 简介:针对草原生态领域数据规模大、数据结构复杂、空间数据挖掘能力不足等问题,研究了大数据技术在草原生态领域的数据分析体系的综合应用.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是以宏观尺度上的生态系统为对象,在充分研究草原“水、土、气、人、草、畜”等要素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相应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集成不同区域草原生态基础数据、生态修复技术与标准,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3S”技术(GIS、GPS和RS)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把各种相关草原生态信息实现规范化采集与更新,实现生态基础数据、植物种质资源、生态修复技术等信息要素互通共享,可以为不同区域中草原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提供判断依据,进而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供精准服务,以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标签: 草原 大数据 生态修复 生态产业
  • 简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噻虫林悬浮剂在牧草和土壤的最终残留量,经2年5个村的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啉在草地牧草和土壤含量不大于0.05mg/kg,相对安全,年施药次数不超过1次。

  • 标签: 噻虫啉 草地 牧草 土壤 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