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马铃薯有毒成分是龙葵素,又叫马铃薯毒素、茄碱,正常的马铃薯肉和皮及马铃薯植物花、叶、茎等均含一定量的龙葵素,但正常马铃薯肉、皮及芽眼的龙葵素含量较低,食入后不至于引起中毒。而马铃薯植物花、叶、茎等龙葵素含量较高,特别是马铃薯贮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引起马铃薯发芽或阳光直射使马铃薯皮变绿,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当动物采食了较多的含龙葵素较高的马铃薯芽和变绿的马铃薯皮或马铃薯植物的花、茎、叶可引起马铃薯毒素中毒。

  • 标签: 毒素中毒 龙葵素 植物花 茄碱 有毒成分 机能紊乱
  • 简介:霉菌是一类真菌,常存在于自然界,是真菌大家族重要成员,现有发4500多种,有白霉菌、赤霉菌、黄曲霉菌等,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危害最大且可以致癌,是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 标签: 霉菌 毒素 损失 综合 防治 措施
  • 简介:对于奶牛场来说,健康、繁殖和奶产量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很多牧场往往过于强调奶产量,对牛群健康和繁殖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而最终使得牛群的产量也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在关注牛群的健康和繁殖问题时,霉菌毒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并加以管理的问题。

  • 标签: 风险管理 霉菌毒素 奶牛场 牛群健康 繁殖问题 奶产量
  • 简介: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了动物的生产性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外对各种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对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和脱毒机制作一综述,探讨不同霉菌毒素脱毒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 标签: 霉菌毒素 脱毒方法 生产性能 人类健康 国内外 脱毒机
  • 简介:饲料中霉菌毒素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以避免动物的生产性能受到影响。仅仅依靠霉菌毒素中和剂是不行的,应从玉米生长期就开始防止其产生霉菌,到收获、运输、储存期等都需要全面综合的预防霉菌生长的计划,为此,在各个环节均应制定有效的检测程序,同时辅助强大的实验室支持,以便及时、可靠采取综合措施,防止霉菌毒素的发生。

  • 标签: 霉菌毒素 玉米 爆发 生产性能 霉菌生长 检测程序
  • 简介:霉菌毒素在养殖业生产中的危害尤为突出,主要有假发情、流产、拒食、打了疫苗抗体上不来、猪中毒死亡等,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霉菌毒素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标签: 霉菌毒素 控制 预防 中毒死亡 经济损失 养殖业
  • 简介: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 标签: 霉菌毒素 中毒症 诊治 奶牛 畜牧业生产 典型特征
  • 简介:近几年来,我县放牧鸭群中常发生放牧数小时后以头、颈、翅、腿部的麻痹和瘫痪为主要症状疾病,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经临诊及相关试验综合分析,确诊为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 标签: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鸭群 诊治 综合分析 养鸭业 放牧
  • 简介: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致癌作用,可导致畜禽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对人畜危害极大。由于黄曲霉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秋季因多雨最易感染黄曲霉菌的玉米、豆类、花生饼等畜禽主要饲料极易发生霉败。这些霉败饲料饲喂畜禽后,可导致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且奶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可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危害人体健康。现将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黄曲霉毒素中毒 畜禽 秋季 黄曲霉菌 饲料饲喂 代谢产物
  • 简介: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影响,在高温高湿地区这种污染更加严重。我国是霉菌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张承等2007年对来自全国的356份配合饲料和原料样品进行了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检查,结果显示样品中97.5%检测出霉菌毒素,其中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占77.5%。虽然霉菌毒素可引起动物各种各样临床症状的疾病,但在实际畜牧生产中由此引起的死亡并不常见,相反更多的是受到不太明显的非特异性伤害,从而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和对其它疾病敏感性的提高。饲料的防霉、去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饲料业研究的重点。

  • 标签: 霉菌毒素 管理 预防 高温高湿地区 霉菌污染 配合饲料
  • 简介:饲料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其收获、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极容易被各种微生物感染。在适宜条件下,如温度24—32℃,相对湿度在70%以上,空气不流通,水分超过14%.饲料中霉菌便开始迅速生长繁殖,其结果是饲料发热、变色、发霉、发生变化,重量减轻,以致毒素生成。由于饲料中的谷物已经粉碎,

  • 标签: 霉菌毒素 饲料 赛鸽 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感染 贮藏过程
  • 简介: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两家乳制品公司的液态乳制品中黄曲霉素M1超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奶业又遭遇了一次信任危机。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对人体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国家规定乳制品中黄曲霉素素M1的最高限值为每公斤O.5微克。奶农是乳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广大奶农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给自己带来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希望下文能对广大奶农有所帮助。

  • 标签: 黄曲霉素素 规模化奶牛场 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M1 控制 国家质检总局
  • 简介:7月23日.日本厚生省发布告示(食安发0723第1号1,新制定了乳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基准,当黄曲霉毒素M1(AFM1)检出值为0.5g/kg以上时,定为违反《食品卫生法》第六条第二项的食品来进行管理。这里所指乳品是乳及乳制品成分规格相关省令(厚生省令第52号)第2条第一项中所规定品种.包括生奶、牛奶、特别牛奶、生山羊乳、消毒山羊乳、生绵羊乳、成分调整牛奶、低脂肪牛奶、无脂肪牛奶及加工乳等。

  • 标签: 黄曲霉毒素M1 乳品 基准 日本 《食品卫生法》 成分调整
  • 简介:霉菌毒素风险众说纷纭.养殖中不时的切肤之痛让人真实感受到霉菌毒素的存在。不同种类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特点不一.原料的年限、产地与保管差异。使毒素高低难以捉摸.大型企业的品控又逐渐将高风险原料挤压到中小企业,不同来源的毒素报告数据差异也体现了大中小企业间风险的不同。国内外部分种类毒素参考标准并不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借鉴有难度。

  • 标签: 霉菌毒素 原料 检测报告 饲料 中国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