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设置4种施肥方式:竹施毛竹增产剂BNP、竹蔸施尿素、竹施BNP+竹蔸施尿素、竹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雪灾后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竹(蔸)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促进雪灾后毛竹林尽快恢复;连续施肥3年后,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分别较对照提高16.8%和5.6%。不同施肥方式比较,以竹施BNP+竹蔸施尿素效果最好,其次为竹施BNP和竹蔸施尿素,而竹施GGR则对毛竹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种施肥方式均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毛竹林 竹腔(蔸)施肥 雪灾 林分生长
  • 简介:通过对比试验调查了竹竹蔸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肥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除林分平均胸径没有差异外,林分立竹度、新竹量、新竹胸径、发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16.2%、53.6%、6.9%、49.3%和7.9%,总体效果明显;不同施肥类型相比,以竹施肥为好。并对加强竹(蔸)施肥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毛竹 施肥 调查 宜黄
  • 简介:直至1850年,美洲大陆仍普遍存在着两种水火不容的环境理念,一方面是欧洲殖民者长期抱有的“人类独尊”思想,即人与自然并非平等共生,环境理所当然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印第安部落“天人合一”的生态传统和泛灵信仰。因而,在19世纪中叶以前,美洲大陆上的欧洲移民与印第安土著之间,基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观曾展开过一场拉锯战——前者为了掠夺辽阔土地上的森林、动物和耕地而战,后者则为坚持其朴素的环保传统而战。

  • 标签: 自然 环境历史 和谐共存 泛灵信仰
  • 简介:调查蕉城区不同海拔、坡向和无性系的2年生油茶的生长情况,平均成活率89.2%,平均高27.2cm,平均冠径69.3cm。不同海拔、坡向、无性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年生油茶幼树的生长。海拔较低和阳坡有利于油茶的生长,海拔较高和阴坡则不利于油茶生长。蕉城区种植油茶适宜在海拔低于600m的阳坡,选择闽43品种进行种植,生长较快。在海拔高于800m和阴坡的山地不宜种植油茶,否则油茶生长较差。

  • 标签: 油茶 海拔 坡向 无性系
  • 简介:根据九台市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五年实际观察的数据,通过统计与计算,总结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孢子飞散发生期"的发生时间,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观察
  • 简介:本文根据61个单叶省藤家系、31个版纳省藤家系和83个黄藤家系5年生试验林的生长表现,以10%的入选率、不低于1.96的选择强度,初步筛选折算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单叶省藤家系6个、版纳省藤家系3个和黄藤家系8个,产量比参试家系群体总体平均值分别高111m/667m^2、124m/667m^2和598m/667m^2。研究结果为高产棕榈藤家系早期选择提供依据,有助于高产棕榈藤品系的早日育成。

  • 标签: 版纳省藤 黄藤 单叶省藤 家系
  • 简介: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出现了十分突出的问题——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很多,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消除质量隐患。

  • 标签: 温度稳定性 耐久性 抗疲劳性 混合料
  • 简介:为研究交趾黄檀不同家系在三亚地区生长的差异,以期初步选出优良种质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以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26个家系的交趾黄檀幼苗为研究对象,在三亚地区开展生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监9n,41年后,26个交趾黄檀家系在三亚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家系2、4、9、16和18苗木成活率较高;家系1、10、11、13和22苗木生长量较快,苗高净生长量在0.9m以上,地径净生长量在12mm以上。聚类分析将26个交趾黄檀家系分为4类,可用其成活率、生长量作为交趾黄檀引种衡量因子之一。

  • 标签: 交趾黄檀 家系 生长 红酸枝木
  • 简介:对来自广东从化石门、东莞银屏山、台山北峰山的3个红花荷种源早期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荷种源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家系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与各个生长性状以及各个生长性状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从化石门种源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均最大。

  • 标签: 红花荷 种源 早期生长
  • 简介:以广东省台山市5种树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冠幅、树高、胸径、叶面积和叶干重,检验其相关关系,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为早期速生树种,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是首选的推广树种;红锥、荷木和樟树长速中等;红花荷为早期慢生树种。

  • 标签: 阔叶树种 生长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对油茶闽杂优等12个无性系在闽中德化山区的5年生幼树生长和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产量高,5年生平均树高1.28-1.73m,地径3.32-5.10cm,冠幅乘积0.87-1.44m-2;平均单株产果3.31-1.60kg,单株产油0.34-0.153kg,鲜果含油率达10.27%-6.02%;其中闽杂优20树体较矮小,冠幅窄。方差分析表明各无性系间生长结实有显著差异,因此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是目前幼林中的优良无性系,在德化海拔850m的山区表现出早结实、产量高、生长较快的特点。

  • 标签: 油茶 无性系 生长 结实 产果量 含油率
  • 简介:经对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中36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变异系数;生长性状间有较密切的遗传相关关系,以生长性状为基础,初选出6个较速生的无性系,其平均材积对照比较,现实增益为92.08%,遗传增益为71.34%。

  • 标签: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 简介:通过对海南三亚城市防台风试验示范林的10个参试热带树种从地径、树高和冠幅三个生长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各个树种的生长状况,综合比较其生长速度后,列出这10个树种的生长排序,并对各树种的早期生长特性及适宜种植模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格木、非洲楝、孔雀豆等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可以作为城市防台风林群落构建的中上层乔木或者早期先锋树种,而生长慢的长叶马府油、小叶杜英等则可以作为中下层和后期演替树种或防风林带前沿树种,研究结果可为三亚市防台风防护林建设和城市景观森林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防台风防护林 热带树种 早期生长 滨海城市 三亚
  • 简介: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耐久已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更高,更坚固,使用年限更长、更舒适,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探讨新材料研发、施工温度控制及管理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 标签: 建筑工程 安全性 耐久性 建筑材料 混凝土
  • 简介: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出"文化建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文化建园"我认为它包含四点含义:第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

  • 标签: 文化建园 园林特色 迫切性 精神文明建设 重要性 园林文化
  • 简介:生态文明的整合体现复杂、生态转换、历时与共时的多样机能的交叉互补的整合机能;其建设显示逻辑及循环运演的节律、人的自省、人文生态的“情理”构合及“人力”的情意合成性;而共生性、融合、互惠、复合、复杂、诗意及“大美”的文明则构成生态文明的多样形态。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形态 整合性 建设性
  • 简介:参与自然资源监测是一种新理念下以村民为主体的对社区所依赖资源进行监测的系统。它以掌握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及其变化情况,增强村民环境意识并改善村民和自然保护区之间关系为目的,具有简便易行、应用乡土知识、资源投入低、决策透明的优点,能够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监测和管理,进行意识教育、冲突管理、野生动物肇事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标签: 参与性 自然资源 监测
  • 简介:从景观生态学产生的那一刻起,景观异质就成了景观生态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它也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异质的概念、产生机理、时空特点、与景观稳定性以及多样等的关系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构建,深入地分析了景观异质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

  • 标签: 景观生态学 景观异质性 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