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茶芽枯病是一种早春茶园病害,1976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近年早春在陕西商洛茶园经常发生,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当气温回升到10cIC左右,在多雨情况下迅速发生危害,在茶叶牙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病斑,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正反面皆有黑色小点。

  • 标签: 芽枯病 茶园 安全评价 防治效果 农残 农药
  • 简介:对非洲引进的42份辣椒材料进行苗期和田间黄瓜花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和疮痂病的抗性鉴定,筛选出14份抗病性较好的种质资源。通过对其农艺性状综合评价,42份辣椒资源在生长势、坐果性、果形、果色等主要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3份抗病毒病、疮痂病及商品性好的辣椒优异种质资源。

  • 标签: 非洲辣椒 种质资源 鉴定 评价
  • 简介:收集湖北地方辣椒资源50份,进行了株高、始花节位、采收天数、单果质量、果实VC含量、果实辣椒素含量、果形、辣味、熟性等9个生物学性状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总的规律是灯笼形〉锥形〉羊角形〉指形;多数长圆锥形或羊角形辣椒辣味较浓;辣椒品种的生育期就海拔高度而言,海拔越高,生育期越短。通过对株高、始花节数和采收天数3个主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这3个主因子方差贡献可达全部信息的82.15%,从而将具有复杂关系的多个性状综合成相关性很小的性状群,有利于加大辣椒目标性状选择的针对性,提高选择效率。

  • 标签: 辣椒 种质资源 鉴定与评价
  • 简介:土壤盐渍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生存,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选育耐盐的作物品种十分必要。果树属于对盐敏感的非盐生植物。过量的盐影响果树生长,引起叶斑、落叶、枯枝甚至树体死亡。盐分也影响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果树因自身遗传特性的不同,树种间耐盐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 标签: 耐盐性 苹果砧木 试管苗 评价 果树生长 作物品种
  • 简介:百宜镇是贵州地方特色辣椒品种"百宜平面椒"的主产地,研究该区域辣椒地土壤养分状况,对指导区域辣椒种植和配方施肥,促进辣椒产业绿色发展,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等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百宜镇辣椒产地土壤表层(0~20cm)样品128个,分析检测土样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8个指标,利用分肥力系数和修正的内梅罗(Nemoro)公式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H值在4.55~7.08;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在0.12~4.13g/kg和82.01~972.75mg/kg;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在0.04~2.70g/kg和0.50~111.00mg/kg;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50~26.20g/kg和22.00~530.00mg/kg。(2)对研究区土样8种养分指标进行分级,土壤样点pH值主要为酸性至微酸性,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全氮整体丰富,全磷处于中等水平,全钾中等偏低,碱解氮丰富,有效磷中等偏上,土壤速效钾普遍缺乏。(3)研究区辣椒地土壤综合肥力值在0.9~1.8。综合肥力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和东南部相对较高,西部和东北部相对较低。建议研究区实行"减氮、适磷、增钾",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法。以土壤养分检测和辣椒需肥特性为依据开展科学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辣椒种植效益。

  • 标签: 地方辣椒 土壤 养分 百宜 综合评价
  • 简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飞扬”,是由广东省绿色南方保鲜总公司以DCPTA类似物(DA-6)为主,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而成。有效成分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调控植物内源激素与酶的活性、协调细胞与组织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激发植物潜能、增强抗逆能力、提高品质、增产增收的目的。1999年,我们在南丰县市山乡水坑尾村小组桔农李长泉家的南丰蜜桔园进行叶面喷施,效果非常显著。其做法是:对8年生成年南丰蜜桔树于6月份幼果期喷“飞扬”2000倍液1次,时间在下午4时后,做到喷匀、喷透、不漏喷。喷施“飞扬”的桔树与未喷施的比较:①喷施“飞扬”的桔树株产桔150斤,而相邻未喷施“飞扬”的

  • 标签: 南丰蜜桔 南丰县 植物生长调节剂 绿色南方 座果率 植物生长促进剂
  • 简介:用不同浓度的海藻肥在辣椒上进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浓度都能有效促进辣椒早熟,提高产量,但以1.0g/l浓度的效果最好.1.0g/l浓度的海藻肥可使辣椒追肥量减少20%,并显著改善辣椒品质.

  • 标签: 海藻肥 辣椒 应用 效果试验 浓度 高产量
  • 简介:近年来,我市在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把施用有机肥作为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来抓,通过试验示范、积极引导,使菜农看到了效益,得到了实惠.2004年我们承接了省菜办下达的海藻肥试验项目,在瓠子上使用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海藻肥 瓠子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肥效
  • 简介:和蜜蜂授粉相比,壁蜂授粉活动温度低、访花速度快、授粉效率高;不需人工喂养,操作简单;比人工点授节约成本及劳力,省工省时;一次投资,使用多年,且投资较少,已被应用于桃、樱桃、西甜瓜、草莓等水果的生产中,

  • 标签: 壁蜂授粉 效果试验 苹果园 蜜蜂授粉 授粉效率 人工喂养
  • 简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泾阳县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云阳镇花马大队花马村刘彦锋的温室内。试验大棚面积0.72亩(60m×8m)。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排条件良好。番茄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60cm,株距35cm。试验小区面积为90m2,试验地两端均预留10m作为保护区。

  • 标签: 效果试验 温室番茄 液体肥 腐殖酸 宽窄行种植 应用
  • 简介:陕西吴起冬季光照充足,光照条件非常适合生产喜光的薄皮甜瓜,但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土传性病害和根结线虫发生严重,制约着高品质甜瓜的生产。为此,吴起县蔬菜中心从2013年起在当地推广土壤石灰氮太阳能消毒、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物理防虫、增温和补光技术,效果良好。

  • 标签: 生产集成技术 薄皮甜瓜 秸秆生物反应堆 应用 光照条件 冬季气温
  • 简介:能吃辣.但买来的辣椒或辣椒制品却不够辣劲;不能吃太辣.但在众多品种的辣椒或辣椒制品中.委实难以选择。众多人买不到适合自己口味辣椒的难题,有望在2007年5月份后得到解决:受国家质检总局标准委委托,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正在为辣椒和辣椒制品制定辣度国家标准。

  • 标签: 辣椒制品 感观评价 辣度 立项 国标 国家质检总局
  • 简介:永丰县是江西省最大的淡季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著名的“辣椒之乡”,2001年列入全国首批“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我们利用这个发展契机,积极开展辣椒

  • 标签: 技术研究 生产技术 研究示范
  • 简介:近年来,永佳牌3WF-600J型静电喷雾器在渭南市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为准确了解该型号静电喷雾器对园艺作物病害的防治情况,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分析静电喷雾器施药和常规机动喷雾器施药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静电喷雾器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静电喷雾器 防治效果 对比试验 作物病虫害防治 葡萄霜霉病 机动喷雾器
  • 简介:近年来,陕西宜君县大力发展沼气工程,推进沼液、沼渣在果树和蔬菜上的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宜君按照“统筹规划,就地利用”的原则,把现有正常产气的沼气工程作为沼肥源头,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沼肥有偿购买,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免费将沼液沼渣配送到田间,

  • 标签: 沼渣 沼液 果蔬 沼气工程 社会效益 统筹规划
  • 简介:金彩海藻肥Bio20是英国欧麦思(Omex)农用流体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叶面肥,该叶面肥选用大西洋深海水域中的天然海藻,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提取出高活性的天然生长调节物质和多种有机质,并配以丰富的N、P、K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含糖量、增强植物抗旱和抗冻能力的作用。

  • 标签: 骏枣 海藻肥 果实含糖量 金彩 果实着色 生长调节物质
  • 简介:2018年11月6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获悉,利用麻类副产品工厂化栽培灵芝、羊肚菌、榆黄蘑等珍稀食用菌,产量高、周期短、成本低、品质好。长期以来,麻类作为传统的纤维原料作物,占生物量约85%的副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麻类产业的经济效益有限。利用麻类副产品做栽培基料,可有效促进麻类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表明,利用麻类副产品工厂化栽培灵芝、羊肚菌、榆黄蘑、猴头菇、茶树菇、秀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菌,与未加入麻类副产物培养基相比,栽培周期缩短11%~21%,栽培生物学效率可达70%左右,高于棉籽壳栽培效率50%左右。首次发现麻类副产品培养基能提高木质素降解酶蛋白表达水平与酶活性,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为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提高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工厂化栽培 珍稀食用菌 麻类作物 副产品 木质素降解酶 中国农业科学院
  • 简介:为建立高效的分蘖洋葱脱毒体系,以吉林省内不同地区分蘖洋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建立分蘖洋葱茎尖脱毒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热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的比较,提高了茎尖剥离的体积,降低了茎尖剥离的难度。结果表明,最佳茎尖启动培养基为MS+NAA1.1mg/L+zip0.4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最佳热处理条件为80%处理10min,茎尖大小从原0.1~0.5mm增大到O.5~1.0mm;不同品种处理后成活率均在90%以上,脱毒率也均在93.3%以上。

  • 标签: 分蘖洋葱 茎尖培养 脱毒效果
  • 简介:韭菜是山东省莱阳市冬春季的主要蔬菜,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1亩=1/15公顷),年产量在2000万公斤以上.韭蛆是韭菜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在本地呈加重趋势,一般地块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韭蛆属于地下害虫隐蔽为害,广大菜农对其发生规律掌握不准,乱用农药,导致韭菜农残时常超标,严重阻碍了韭菜的无公害生产.为了控制韭蛆为害,探索有效的无公害药剂,笔者于2003~2004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药剂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 标签: 无公害药剂 发生规律 防治效果 韭蛆 韭菜田 无公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