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从健康‘凯特’大树上采种;1998年播种:2001年母树开始结果,表现出抗霜冻能力强.雌蕊败育率低,结果早,果实大,品质优,丰产性强等特点:2003年初选为优系(编号为KS001);2004年确定为决选优系:经连续多年在山东诸城、泰安、临沂等地区试.

  • 标签: 凯特 新品种 早熟杏 雌蕊败育率 抗霜冻能力
  • 简介:1990年3月以‘华梨2号’为母本,‘二宫白’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初选、复选,在武汉市、英山县、崇阳县、利川市、枣阳市、京山县、潜江市进行区域试验和中试,确认优系1-24-6具有成熟期早、外观美、果大、丰产等特性,遗传性状表现稳定。2014年4月通过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蜜’。1品种特征特性树势中庸,树姿开张,主干树皮光滑。1年生枝条黄褐色,平均长83.2厘米,节间长度5.28厘米,

  • 标签: 砂梨 林木品种审定 皮孔 优系 节间长度 区域试验
  • 简介:近10年来,随着避雨避寒栽培技术的应用,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阳朔柑发展迅速。但迅猛发展导致阳朔柑产业面临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市场压力显现、果实品质差异大、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提早催熟影响果实品质、过度开发陡峭山地引发局部水土流失、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包装混乱、品牌意识不强、交易市场不堪重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发展重点应由重数量轻质量向提质增效转变、拓展早熟柑市场、出台优惠政策培育柑果品加工企业、控制陡峭山地开发、扶持柑专业合作社发展、尽快扩建交易市场。

  • 标签: 阳朔金柑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对融安滑皮金橘和阳朔柑2个柑品种的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融安滑皮金橘和阳朔柑落蕾落花时间均从6月上旬开始,融安滑皮金橘和阳朔柑整个落蕾落花曲线均呈多峰型曲线,高峰期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融安滑皮金橘在8月上、中旬还有一次明显的高峰,而阳朔柑却没有这次高峰,且融安滑皮金橘落蕾落花总量多于阳朔柑.融安滑皮金橘和阳朔柑第1、2批果均有1个落果高峰,融安滑皮金橘第1、2批果落果高峰在6月下旬,阳朔柑第1、2批果落果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融安滑皮金橘第1、2批果落果均比阳朔柑少;融安滑皮金橘第3、4批果有明显的落果高峰,不同年份落果高峰时间有所不同,阳朔柑第3、4批果落果量较融安滑皮金橘少,落果高峰不明显.

  • 标签: 阳朔金柑 融安滑皮金橘 落花落果规律
  • 简介:柑是广西阳朔县名特优水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据统计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950hm^2,其中结果面积达2850hm^2,总产量6万余t。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避雨避寒栽培技术,柑667m^2产值大幅提高,普遍超过万元,已成为阳朔县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 标签: 防治方法 金柑 病虫害 危害 栽培历史 种植面积
  • 简介:黄河故道地区是砀山酥梨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梨小食心虫是砀山酥梨主要蛀果类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不少损失。而一些重视梨小防治的果农,虽遇冻害减产,但酥梨量少价高,效益仍较好。

  • 标签: 梨小食心虫 防治法 砀山酥梨 黄河故道地区 主产区 发源地
  • 简介:为了调查全州朝天椒的种子质量,并筛选出较优的育苗方式,笔者对全州朝天椒进行发芽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州朝天椒的毛巾包襄发芽箱培养与室温培养发芽势和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异,发芽箱种子露白较室温快1.2d,气温达到20℃以上时,采用毛巾包襄室温催芽即可;②4月上中旬采取培养箱沙床播种与催芽后大棚播种出苗率分别为83.75%,84%,结果差异不明显。

  • 标签: 朝天椒 发芽率 发芽势 播种
  • 简介:通过开展不同节位、不同扦插期(春、夏、秋、冬)及土壤温湿度对刺梨插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节位、不同扦插期及土壤温湿度对刺梨插穗的成活率均有明显影响。所有节位以中部节位在春、秋、冬季扦插,且春季地表温度在13.3~18.37℃之间、15cm深土层温度在11.6~15.68℃之间、土壤湿度在10%~20.27%之间;秋季地表温度在10~21℃之间、15cm深土层温度在15.23~20.27℃之间、土壤湿度在11.43%~17.13%之间;冬季地表温度在6.3~8.7℃之间、15cm深土层温度在5.62~9.74℃之间、土壤湿度在16.27%~17.54%之间的成活率最高。所有扦插节位中,茎尖扦插效果最差,夏季扦插成活率最低。

  • 标签: 金刺梨 扦插期 土壤温湿度 成活率
  • 简介:采用CVM评价实现对沈阳南湖公园行为可达性的分析讨论,尝试从公众的角度出发用客观数据建立可靠的模型来说明城市公园的行为可达性。

  • 标签: CVM评价法 行为可达性 城市公园
  • 简介:为探讨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的主、次因素,降低公路污染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鄢陵G311、西华S102、周淮S206、项城S238、扶沟S102为调查样点,采用AHP分析,研究了干线公路路畔生态环境影响的有关情况。结果表明,车辆日混合交通量对公路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林带面积和林带密度,植物种类影响最小。在交通量大的路段,应提高林带面积和林带密度,以降低公路污染对公路生态的影响程度。

  • 标签: 干线公路路畔 生态环境 AHP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