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不同采收时期和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烟叶调制前后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变化的影响,以主栽晒烟品种万毛3号为材料,设计采收时期和调制方式试验,对调制前后的烟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晒烟鲜烟叶氨基酸总量平均为147.9mg/g,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最高,分别占总量的12.5%和10.7%;受采收期影响,天冬氨酸及氨基酸总量随采收期推迟先减少后增加,谷氨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调制后烟叶中氨基酸总量降至104.0mg/g,降幅29.7%。但天冬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增幅28.9%,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增至23.6%,谷氨酸及其他多数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采收时期和调制方式对调制后烟叶各氨基酸含量均有影响,随采收期推迟,晾制条件下氨基酸总量持续上升,晒制条件下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调制方式对天冬氨酸的含量影响较大,烟叶成熟度低时晒制烟叶天冬氨酸含量高于晾制烟叶,成熟度高时则是晾制烟叶高于晒制烟叶。

  • 标签: 晒烟 氨基酸 采收时期 调制方式
  • 简介:由于调制环境的差异,晾烟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的浓度每年都有所不同。在特定晾制调制环境下(特别是高湿度环境),当叶片刚开始由黄色转变为褐色时,烟叶中的高含量硝酸盐通过细菌活动可能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在随后的着色阶段,亚硝酸盐和次生生物碱可能会结合形成TSNAs(Wahlberg,1999)。由于调制环境时刻都可能有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能通过对晾制环境的控制,

  • 标签: 烟草特有亚硝胺 环境 调制 可控 亚硝酸盐 细菌活动
  •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采收 白肋烟 生长 多酚 酚含量 调制
  • 简介:在生长、采收、调制3个不同时期,对北卡罗来纳州商业化种植的烤烟和白肋烟进行抽样,评估其生物化学和新陈代谢的变化,以收集烟草从生长到调制过程中特定化合物合成及时间的相关信息。

  • 标签: 调制过程 白肋烟 烤烟 氨基酸 大田 北卡罗来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