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烟田地膜覆盖栽培和裸栽条件下烟田土壤中镁、硼、铜、锌、氯等中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镁、水溶性硼、有效锌有一定的迁移性,但土壤对其的吸持能力相对较强,使肥料附近土壤持续维持较高的含量.土壤有效铜移动性较差,试验中3种栽培方式下,各有效铜在土层中分布较为均匀.有效氯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移动性,这在覆膜条件下表现较为明显.地膜覆盖条件下,0~2cm表土层的养分较难被烟株利用;裸栽条件下,除肥料附近土壤外,各土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基本相似,且随时间变化不大.

  • 标签: 烟田 土壤养分 迁移 中微量元素 地膜
  • 简介: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烤烟氮磷钾吸收积累规律,进行了田间随机排列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烤烟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130.64kg/hm2、27.35kg/hm2、230.03kg/hm2,单施有机肥分别为67.25kg/hm2、14.31kg/hm2、114.7kg/hm2,不施肥处理分别为40.08kg/hm2、10.14kg/hm2、82.46kg/hm2。不同施肥处理烟株氮磷钾积累强度均在移栽后60-75d达到最高值。烟株氮、磷、钾在根、茎、叶器官分配顺序:叶〉茎〉根,叶的积累量大于茎、根积累量之和。每生产100kg干烟叶,不施肥处理氮、磷、钾需要量分别为2.63kg、0.65kg、5.31kg,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为3.16kg、0.67kg、5.14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分别为4.26kg、0.89kg、6.65kg。

  • 标签: 烤烟 吸收 分配
  • 简介:为了解河南烟区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分配情况,试验采用^15N分别标记基肥中的铵态氮(^15NH4+)、基肥中的硝态氮(^15NO3-)以及追肥氮的方法研究了烤烟大田生育期内各器官中氮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1)在整个大田生育期烟株体内氮素积累量不断增加,其中旺长期增幅最大;烟株对土壤氮的积累量显著大于肥料氮,且吸收的氮素50%以上分布在叶片中;烟株根系对氮素的积累在整个生育期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随生育期推进烟株各器官中积累肥料氮量占总氮比例不断降低;不同叶位间,叶片积累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一直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3)烟株在大田移栽后40d~60d期间为氮素积累强度最大时期,随后逐渐减弱,且生育后期烟株对肥料氮的积累表现为负值,而对土壤氮的吸收则表现出滞后性;烟株对基肥中硝态氮的吸收能力强于铵态氮,对追肥中氮素的吸收能力强于基肥氮。

  • 标签: 烤烟 ^15N 吸收 分配
  • 简介:不同土壤烟草根系干重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打顶以前缓慢增加,打顶至圆顶期迅速增加,并于圆顶期达到最大根重,并且砂姜黑土>潮土>褐土,圆顶期以后迅速减少.褐土根重前期增加较快,中期较慢,后期减少也慢,根重变化相对缓和;砂姜黑土根重前期增加缓慢,中期较快,后期衰老也快,根重变化相对剧烈;潮土居中.不同土壤烟草根系总长度在旺长前增加缓慢,旺长期至圆顶期增加较快,圆顶期以后仍有少量增加.圆顶期烟根长度差异最大,且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烟草根重、根长、根表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的垂直分布均为:0~20cm>20~40cm>40~60cm>60~80cm,且0~20cm耕层各项指标远远大于其他土层之和.不同土壤根重垂直分布特点为:砂姜黑土浅而集中,褐土深而分散,潮土居中.根长分布特点为:砂姜黑土浅而集中,潮土深而分散,褐土居中,且根长最大期褐土>砂姜黑土>潮土.根表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分布特点为:潮土浅而集中,褐土深而分散,砂姜黑土居中;其大小顺序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砂姜黑土根重、根长横向分布窄而集中,褐土和潮土宽而分散.

  • 标签: 烟草 土壤类型 根系 发育特点 分布
  • 简介: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淀粉酶和淀粉同工酶的变化,及对色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阶段,淀粉急剧降解,48h后基本趋于稳定;淀粉酶活性从烘烤开始逐渐升高,并于36h前后达到一高峰,随后降低,在叶片水分40%~45%和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上时,淀粉酶活性高,淀粉降解快,淀粉酶活性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rNC89=0.7517*,r云烟85=0.4479),在叶片水分含量降至10%左右时,淀粉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但降解量很小,含量几乎趋于稳定.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3条酶带A、B、C,初步确定为a-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同工酶活性和生理生化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色素降解规律相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NC89=0.9649**,r云烟85=0.9428*.

  • 标签: 烟叶 烘烤 淀粉 淀粉酶 色素
  • 简介:以调制后的2种烤烟、2种白肋烟以及1种晒烟为试验样品,在5年自然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不同类型烟叶内TSNAs和其前体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5种烟叶NNN、NNK、NAB、NAT和TSNAs总量均不断上升,经拟合符合二次曲线增长模型。白肋烟TSNAs的含量最高,贮藏过程中增加量最多,且以四川白肋烟NNN和TSNAs总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晒烟,烤烟TSNAs含量最低,且在贮藏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TSNAs前体物生物碱及硝酸盐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以晒烟的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较大,以四川白肋烟降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类型烟叶间差异大,白肋烟硝态氮平均含量3076.50μg/g,比烤烟的28.05μg/g高109.68倍。烟叶TSNAs含量与生物碱和硝酸盐相关性均较高,其中硝酸盐含量与贮藏后TSNAs含量的相关性比贮藏前更大,与TSNAs形成更为密切。

  • 标签: 烟草 贮藏时间 烟草特有亚硝胺 生物碱 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