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5月23日至26日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协七大,是我国科技界继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的又一历史盛会。这次大会对于加强科协工作,发展科技事业,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中国科协七大会议文件的精神实质,是当前烟草学会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学会各项工作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的需要,是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需要。各级烟草学会要紧密结合烟草改革发展实际,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的基本精神.并贯穿到学会工作的各个环节。

  • 标签: 中国科协 创新型 学会 精神 会议 科技工作者
  • 简介:为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烟叶加工的水分迁移规律,从水分迁移速率、动力模型及参数应用三个部分分析了攀枝花C2F片烟的增湿及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片烟的增湿和干燥都经历升速段、第一降速段和第二降速段三个阶段的速率变化过程,通过逐步提高湿度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冷凝吸湿,增强片烟增湿的均匀;考察了6种薄层动力模型,其中以Midilli模型对片烟的吸湿和干燥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结合实际复烤生产中的润叶及复烤水分控制区间,发现动力参数与区间内水分变化时间有很好规律,对实际生产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应用参考

  • 标签: 片烟 增湿与干燥 动力学 薄层模型
  • 简介:建立并验证了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CFA)测定烟草的氨含量。连续测定的RSD〈2%,13个实验室共同实验的重复性和再现值分别为:r=0.0477x+0.0043(R^2=0.930)和R=0.0698x+0.0246(R^2=0.980)。不同水平试验的回收率〉98%,平均回收率99.7%。分别与HPLC和IC法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CFA与2方法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烟草 连续流动分析
  • 简介:采用总氮分析模块探讨了烟草氯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增加透析器并在进入透析器之前,将0.356mol/LHN03溶液与样品萃取液混合、显色剂用量为65mL以及反应温度维持37℃条件下,样品的变异系数均在5%以内,平均回收率为99%-102%,说明该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t检验结果表明总氮与氯模块测定结果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总氧模块:连续流动分析法:氨:烟草
  •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的多酚在生长过程逐渐积累,含量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多酚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采收 白肋烟 生长 多酚 酚含量 调制
  • 简介:保持HXD出口叶丝含水率和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改变RCC循环风温度、RCC出口叶丝含水率、HXD负压、HXD蒸汽施加量、HXD工作风温、物料流量、HXD工艺气体流量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连用技术、内标法定量,测定了HXD出口叶丝21种中性香味成分、10种酸性香味成分、9种碱性香味成分,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1)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变化对烟丝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中性香味成分含量、酸性香味成分含量、碱性香味成分含量和香味成分总量影响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小,各种香味成分含量变化较大。(2)RCC出口烟丝含水率、HXD负压、HXD工艺气体流量以及HXD工作风温对香味成分变化幅度影响较大,为保证卷烟质量稳定,应着重关注这4个过程。(3)总结得出了获得最大香味成分含量最佳工艺参数。

  • 标签: HXD 叶丝 香味成分 工艺参数
  • 简介:为研究硝态氮含量对调制后烟叶高温贮藏过程TSNA形成的影响,设计白肋烟田间施氮肥量试验、室内对烤烟烟叶添加不同浓度硝酸盐试验,并对白肋烟和烤烟的叶片和烟梗分别取样,得到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大样品。将样品高温(45℃)条件下贮藏15d,以低温(10℃)条件下贮藏作为对照,测定所有样品的硝态氮和TSNA含量。结果表明:烟叶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新调制的烟叶硝态氮含量与TSNAs相关较小,高温贮藏15d后,相关显著增加,烟叶硝态氮含量与高温贮藏期间TSNAs的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白肋烟和烤烟均表现出烟叶主脉的硝态氮含量远高于叶片,高温贮藏15d后,主脉TSNA增加量显著高于叶片;人工添加硝酸盐的试验,随添加硝酸盐量的增加,烤烟烟叶硝态氮含量及高温贮藏后TSNA含量显著增加。以上说明硝态氮含量与高温贮藏过程TSNAs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通过农业措施降低烟叶硝态氮积累是减少贮藏过程TSNA形成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烟草 硝态氮 TSNAS 高温 贮藏
  • 简介:肯塔基大学长期以来一直研究并推动中耕作物生产的保护耕作法。肯塔基的农民是世界上接受保护耕作大规模种植玉米和大豆的首批农户之一。保护耕作用于白肋烟生产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但此前烟农的兴趣始终不高。烟农不愿放弃传统的耕作方式,缺乏合适的移植机技术,对于控制杂草的担忧以及更多的是近来对于未来生产水平的不确定性使得采用保护耕作的进展减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关于烟草的保护耕作研究再度恢复,引发了关于移植机,杂草控制的新概念的产生,包括作物的管理。

  • 标签: 保护耕作 生产过程 耕作法 白肋烟 肯塔基 应用
  • 简介:对香料烟陈化过程烟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陈化过程烟叶淀粉、总N含量呈现出小幅度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表现为陈化前期下降而中后期有上升的趋势,不同香型、不同部位香料烟之间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香料烟陈化过程总体感官质量及香型特征、香气质量、浓度、杂气、刺激、余味和燃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通过陈化过程,不同风格香料烟特有的属性特征充分显现.

  • 标签: 香料烟 陈化 化学成分 品质
  • 简介: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烟叶淀粉、淀粉酶和淀粉同工酶的变化,及对色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变黄阶段,淀粉急剧降解,48h后基本趋于稳定;淀粉酶活性从烘烤开始逐渐升高,并于36h前后达到一高峰,随后降低,叶片水分40%~45%和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上时,淀粉酶活性高,淀粉降解快,淀粉酶活性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rNC89=0.7517*,r云烟85=0.4479),叶片水分含量降至10%左右时,淀粉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但降解量很小,含量几乎趋于稳定.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3条酶带A、B、C,初步确定为a-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同工酶活性和生理生化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烘烤过程淀粉和色素降解规律相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NC89=0.9649**,r云烟85=0.9428*.

  • 标签: 烟叶 烘烤 淀粉 淀粉酶 色素
  • 简介:以调制后的2种烤烟、2种白肋烟以及1种晒烟为试验样品,5年自然贮藏过程,定期取样测定不同类型烟叶内TSNAs和前体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5种烟叶NNN、NNK、NAB、NAT和TSNAs总量均不断上升,经拟合符合二次曲线增长模型。白肋烟TSNAs的含量最高,贮藏过程增加量最多,且以四川白肋烟NNN和TSNAs总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晒烟,烤烟TSNAs含量最低,且贮藏过程增加幅度较小。TSNAs前体物生物碱及硝酸盐含量贮藏过程呈下降趋势,以晒烟的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较大,以四川白肋烟降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硝酸盐含量不同类型烟叶间差异大,白肋烟硝态氮平均含量3076.50μg/g,比烤烟的28.05μg/g高109.68倍。烟叶TSNAs含量与生物碱和硝酸盐相关均较高,其中硝酸盐含量与贮藏后TSNAs含量的相关比贮藏前更大,与TSNAs形成更为密切。

  • 标签: 烟草 贮藏时间 烟草特有亚硝胺 生物碱 硝酸盐
  • 简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普通麦芽、炒麦芽和焦香麦芽的精油组分,通过GC-MS方法分析不同麦芽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制备出的精油进行了卷烟添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麦芽的精油均含有棕榈酸及其酯类,但其他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焦香麦芽精油中含有大量的吡嗪类化合物、糠醛类衍生物和麦芽酚,加入到卷烟中表现出突出的焦甜香韵,是较好的焦甜香香原料。

  • 标签: 麦芽 精油 GC/MS 吡嗪
  • 简介:采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解烟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法检测砷(As),并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60.0μg·L^-1,平均回收率为100.2%。检测了云南省部分主产烟区旺长期烤烟的茎、叶和叶脉As的含量,并对10组样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s旺长期烤烟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下部叶片〉下部叶脉、中部叶片〉上部叶片〉中部叶脉〉上部叶脉〉茎。

  • 标签: 烤烟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
  • 简介:为评价料液烟叶的吸收效果,采用3-氨基-9-乙基咔唑(AEC)标记葡萄糖为标记物,通过Leica-DMLB荧光显微镜对葡萄糖烟叶的渗透效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的烟叶经过60℃、70%相对湿度条件下渗透8h,低温冰冻切片,观察发现所施加葡萄糖均附着烟叶表面,未能渗透到烟叶组织内部。进一步观察切片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的烟叶,认为叶片表面的角质层阻挡了葡萄糖分子的渗入。

  • 标签: 荧光显微技术 料液 葡萄糖 吸收效果
  • 简介:通过化学及感官指标分析,将库存晾晒烟叶原料分为5个香型种类;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配方经验,组建了晾晒烟叶模块,综合比较认为模块B较优;将模块B按5%的比例添加到红山茶(软)叶组,烟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的添加能有效降低焦油及CO含量,增加卷烟浓度、香气丰富、透发性及甜润感。

  • 标签: 晾晒烟 模块 烤烟型卷烟
  • 简介: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备受世界关注,多个行业得到了应用。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含义、发展历程、现代农业与物联网的关系,综述了国内外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对物联网现代烟草农业智能育苗棚的建立、烟田病虫害预警系统建立、烟田墒情监测及精准灌溉系统组建、烟株长势监测系统和精准施肥等方面的应用提出设想,并分析了物联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物联网 现代烟草农业 智能化 远程监控
  • 简介:为探索适应市场和消费需求的研发模式,提出了卷烟产品“全程互动式研发”新模式,初步实现了“从市场来、到消费者中去”的全程互动式研发,并在“云烟”(紫)的质量改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全程 互动式研发 消费者需求 研发流程
  • 简介:国内卷烟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需要科学、准确地评价一款产品市场的表现,以帮助决策。评估需考虑品牌、市场、产品品质等多个因素。卷烟产品的口味、包装指标依靠人的感官体会,无法直接测量。为使评价更加合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大样本量的市场测试基础上进行计算。根据运算结果设定各级指标权重,最终获得量化的评价分值,直观显示各个因素对产品表现的影响。指标权重和量化评分可以帮助企业客观评价产品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 标签: 卷烟产品 感官指标 结构方程 产品评估 指标权重
  • 简介:准确估算区域生态系统蒸散量(ET),对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1~10月MODIS遥感数据,利用MODIS蒸散量估算模型,结合气象数据对攀西烟区典型烟田生态系统ET进行模拟,并根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和参数化调整,以验证和提高MODIS蒸散量模型攀西烟区的适用。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的MODIS蒸散量模型模拟值比实测值偏小12.8%,效率系数为0.767,且烤烟生育期前期(DOY105~161)平均相对误差较大。依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中叶片边界层阻抗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参数化后,ET模拟值与实测值动态曲线非常一致,一元线性回归斜率为0.997,决定系数R2为0.835,效率系数为0.808。经独立验证,参数校正后的MODIS蒸散量模型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攀西及西南烟区烟田水热收支平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标签: MODIS-ET模型 蒸散 通量观测 攀西烟区
  • 简介:在三种作物种植方式下,对烟草栽培的长期影响、土壤质量的化学指示(有机C,pH,CEC,N,P)和烟叶产量(品种KM10和KRK26)进行了评价。作物种植方式包括连续种植烟草(TF)、冬小麦后种植烟草(TW)以及种植三年草后与烟草轮作(TG)。1985年,砂壤土(14.9%粘土,5.8%粉和79.9%砂)进行了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2002/2003生长季节的试验结果表明,

  • 标签: 作物种植方式 烟草栽培 土质 轮灌 土壤质量 烟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