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为分析我国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晒烟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本研究利用25对SSR标记对33份晒烟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4.31个,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0028,预期杂合度(He)平均值为0.603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1389,Nei’s多样性指数(H)为0.5693,33份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性系数0.345处,可将供试烟草资源分为两个类群。同时,利用25对引物构建了33个晒烟品种的指纹图谱,为晒烟品种鉴定体系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可为我国晒烟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优异基因的挖掘、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晒烟 种质资源 简单序列重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 简介:对9个典型清香型烤烟产地间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差异分析,旨在为清香型烟叶风格形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9个烟区虽同属典型清香型烤烟产地,但烟叶中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存在差异,云南昆明烟区新植二烯含量较高,四川省凉山州酮类和醇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云南省红河州醛类和杂环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福建龙岩市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各烟区烤烟优势致香物质不同,但致香物质总量在各烟区间差异较小。可见,不同类致香物质之间具有香气互补作用,且致香物质总量及新植二烯与各类致香物质的比值对烟叶香型风格形成影响较大,从而使致香物质含量存在差异但不影响其香型风格。

  • 标签: 清香型 烤烟 致香物质 差异分析
  • 简介:对K326和云852个品种各8个产地、3个部位和2种颜色的初烤烟叶进行了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测定并分析了产地、部位和颜色3个因素及其互作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因素间互作因品种而异,K326品种的部位和颜色互作(即等级)、云85品种的产地和部位互作对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纬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上部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下部位烟叶,中下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橘黄色烟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极显著高于柠檬黄色烟。

  • 标签: 烟叶 石油醚提取物 产地 部位 颜色
  • 简介:以不同产地、等级的国产白肋烟和马里兰烟为试验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上部和中部样品49份,测定其近红外光谱和烟草特征指标,用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光谱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各指标检测值也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ProjectionofBasingonPrincipalComponentandFisherCriterion)投影方法分析样品间部位和产地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近红外光谱和特征指标两条途径均可判别烟叶部位与产地;2)根据方差贡献率,最能体现部位特征的因素是生物碱和亚硝胺指标,最能体现产地特征的因素是亚硝胺指标;3)相似性判定可用于工业等级间替代和配方微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烟草特征指标 白肋烟 产地 部位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烤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通过关联分析寻找与烤烟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提高烤烟育种效率奠定基础。利用均匀分布于烟草24个连锁群上的120个SSR标记分析了231份烤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5.0GLM(generallinearmodel)和MLM(mixedlinear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表型性状变异(8个农艺性状和5个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403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2-21个,平均每个标记3.36个;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36~0.785,平均值为0.408;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003~0.371,平均值为0.148。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GD)值为0.153水平上可将231份烤烟材料聚为4大类。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3个亚群,且每个亚群分别包含117、38和76份烤烟材料。通过GLM_Q和MLM_Q+K两种关联分析模型,分别检测出17个和9个与13个表型性状显著相关,其中9个标记在两个年份和两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与同一性状在P〈0.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且MLM_Q+K未能检测到新的关联标记;3个株高相关标记(TM10481、PT54964和TM20580)、2个叶数相关标记(TM10846和PT60728)、1个茎围相关标记(TM25276)和1个叶长相关标记(TM11215)与已报道的QTL定位结果一致,可应用于烤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标签: 烤烟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