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和美国东部。原产地栽培西洋参大多不施用有机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我国传统栽培人参中,也多不实行施肥的方法,认为施肥会烧须和烂根。而大多采用新开垦林地“伐林栽参”,伐林参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肥力强,但是不利于生态平衡。目前,农田栽参是参业发展的方向。几乎任何良好的土壤,通过适宜的处理都能满足西洋参的生长。天津地区从1989年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农田土栽培西洋参已获成功,有必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以便为高产栽培西洋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西洋参 改良措施 天津地区 土壤理化性状 农田栽参 引种栽培
  • 简介:本文从理化性质方面进行考虑,对不同栽参年龄0年生、2年生、3年生及4年生人参地进行土壤养分分析,以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土壤pH值作为分析指标,研究人参种植过程中这些营养元素及pH的动态变化,并与改良地进行对比,探讨其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人参地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为表层〉中层〉底层。对人参地中层土壤分析发现,随着栽参年龄的增加,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逐年降低趋势;速效养分在栽参4年后均达最小值;土壤pH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变化,栽参2年生后开始呈现酸化趋势。同一种养分改良地土壤中含量高于对照区,改良效果显著。

  • 标签: 人参 土壤养分 改良 营养元素 酸化
  • 简介:本文论述了长白山区植参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肥力特征,分析了暗棕壤型及白浆型两类植参土壤障碍因素及培肥改良对策,为长白山区高产优质参培育创造优良的土壤条件。

  • 标签: 植参土壤 培肥改良 优质参培育
  • 简介:人参种植模式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已由伐林种参悄然向非林地种参转变,特别是近10年来,规模化非林地种参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就,非林地种参开始引领园参发展新纪元。

  • 标签: 非林地 林种 棚式 园参 产业政策 透光率
  • 简介:人参黑斑病、锈腐病和菌核病对人参生产影响较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文研究了多菌灵与碱硫酸铜混用对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多菌灵的处理,黑斑病、锈腐病和菌核病平均发生率为18.8%,多菌灵与碱硫酸铜混用病害平均发生率为7.2%,较对照下降了11.6%,达到显著标准;人参产量较对照增加16.7%,达到显著标准.

  • 标签: 多菌灵 碱式硫酸铜 人参 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