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上半年,农药行业面临较为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安全、环保压力增大,农药行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在综合成本上升的同时,农药产品的价格却是一路下行,尤以草甘膦、百草枯为甚。面对严峻形势和转型升级新常态,各上市公司变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运营平稳,收入稳步增长。

  • 标签: 行业成本 环保压力 全产业链 经营环境 草铵膦 利尔
  • 简介:利用静态法研究了氰(C2N2)在禾谷类粮食的吸附与降解过程,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C2N2在粮食的吸附、残留和挥发行为,采用流动注射分析仪(ZIA)测定了C2N2在粮食可能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粮食对C2N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熏蒸1h,90%以上的C2N2被粮食吸附,其吸附能力为稻谷〉高梁〉玉米〉大麦〉小麦,同时C2N2在粮食可降解为氰化氢(HCN)。通风后,C2N2及其降解产物HCN从粮食缓慢挥发,其中C2N2从小麦和大麦挥发的速率高于玉米、高梁和稻谷,HCN从小麦、大麦、玉米和高梁挥发的速率高于稻谷。C2N2及其降解产物HCN在粮食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通风后在小麦、大麦、玉米、高梁和稻谷的半衰期(t1/2),C2N2分别为1.82、2.57、2.81、1.97和2.98d,HCN分别为4.46、4.30、4.01、3.94和5.26d。C2N2在粮食可降解为NH4和HCN,同时产生少量的NO3^-和NO2^-。C2N2在不同粮食的降解产物存在差异,在小麦和玉米检测到HCN、NH4^+、NO3^-和NO2^-4种降解产物,在稻谷检测到HCN、NH4^+和NO3^-3种降解产物,而在大麦和高梁仅检测到HCN和NH4两种降解产物。

  • 标签: 熏蒸剂 氰(C2N2) 粮食 吸附与降解 残留
  • 简介:近日,美国环保署向路透社透露,由于公众对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除草剂草甘膦与疾病关联性的关注日益上升,美国监管机构或将启动该除草剂在食品的残留检测。美国政府每年要进行数千次农药残留实验,但不包括草甘膦,部分原因在于其已经被认定为安全的。环保署在声明称,这种情况将有可能被改写。

  • 标签: 美国环保署 监管机构 残留检测 草甘膦 残留水平 食品
  • 简介:吸附是农药在土壤环境中行为和归宿的重要过程,农药在土壤矿物上的吸附直接影响其在土壤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等过程。了解农药在土壤的吸附,对于预测和评价农药对土壤、地下水存在的潜在危害,开展土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批量平衡试验,研究了苯噻酰草胺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的吸附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平衡阶段,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h。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线性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其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的吸附行为,海泡石对苯噻酰草胺的吸附容量高于凹凸棒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苯噻酰草胺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的吸附不仅发生在其表面层,还进入了其内层。机理分析推测:苯噻酰草胺主要是通过氢键、电荷转移和电荷一偶极键形式吸附在黏土矿物

  • 标签: 苯噻酰草胺 海泡石 凹凸棒石 吸附
  • 简介:农药在土壤的淋溶规律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也是农药登记的必备数据。建立了土壤苯菌酮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并通过土壤薄层层析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苯菌酮在我国3种典型土壤的淋溶行为。结果表明:苯菌酮在3种土壤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1%~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3.4%,检出限(LOD)为0.29~0.30μg/kg。薄层层析试验表明,苯菌酮在河北潮土、湖南红壤和黑龙江黑土的比移值(Rt)分别为0.17、0.26和0.15。土柱淋溶试验表明,苯菌酮在河北潮土、湖南红壤及黑龙江黑土第1段(0~10cm)土柱的含量比例(R1)分别为原始添加量的99%、80%和99%。根据我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标准,苯菌酮在3种土壤的迁移特性均为不易移动,因此不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研究结果可为苯菌酮在我国登记以及其安全使用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苯菌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土壤 残留 淋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