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在了解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影响因素等病害生物学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防治目标、防治适期、病情监测、预测方法及综合防技术,阐明了综合防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防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病情监测 综合防控 技术规程
  • 简介:用FAO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南昌地区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氯菊酯和溴菊酯为中抗水平(14.5、16.3和344倍),氯戊菊酯、敌敌畏和乐果为低抗水平(5.6、3.9和3.7倍)。用浸溃法测定了南昌地区小菜蛾对3种生物杀虫剂的敏感世。

  • 标签: 小菜蛾 抗药性 监测
  • 简介:近年来,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迅速蔓延,而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监测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预测预报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设置诱木和诱捕器诱集松褐天牛,调查林间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发生规律以及主要天敌种类,确定松褐天牛在余庆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雌雄性比为2.14:1;诱木的有虫株率为64%,虫口数量为(95.00±6.00)头/株;松褐天牛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存在较多自然致死因子,对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对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余庆县 松褐天牛 诱捕器 诱木 监测
  • 简介:利用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A-3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南京生兴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诱捕器监测诱捕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江西省峡江县马尾松林区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大量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

  • 标签: 松墨天牛 引诱剂 诱捕 监测
  • 简介:农药毒性不仅降低水环境质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更有甚者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目前对农药毒性效应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理化检测法和生物监测法两种,其中生物监测因其快捷、简便等优点,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的研究,对水生生物监测农药毒性效应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展望。

  • 标签: 农药 水生生物 毒性效应 生物监测
  • 简介:茶尺蠖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杀虫剂对茶园尺蠖的防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以4.5%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进行了2年4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33.3~1500mL/hm^2剂量对茶尺蠖防效果都较高,且对茶树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短稳杆菌 茶尺蠖 防控效果
  • 简介:对高淳区稻纵卷叶测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表明,近11年来稻纵卷叶螟呈现暴发频率增加,危害严重;迁入早,迁入峰次多,峰期长;次害代发生重,重发世代增多等新特点;其原因在于迁入量大、气候适宜、寄主品种有利、抗药性增强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虫情监测,调整防治策略,选用正确药剂等防对策。

  • 标签: 稻纵卷叶螟 灾变规律 防治对策
  • 简介:根据稻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和测报防治实践,研究稻瘿蚊防治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防治指标、防治适期、虫情监测、预测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阐明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稻瘿蚊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防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稻瘿蚊 虫情监测 防治规程
  • 简介:毛竹产业不仅是大余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精准扶贫中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模式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毛竹林抚育由原来的毛竹林混交型向纯毛竹林方面的改变,其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毛竹资源构成很大威胁,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给林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对大余县毛竹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统计,系统分析了毛竹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探讨了毛竹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对策,旨在为该县毛竹林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毛竹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毛竹 病虫害 种类组成 防控对策 大余县
  • 简介:定位监测是森林生态学研究与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为配合江西官山森林大型样地监测与研究,增设了2个闽楠卫星样地(GS22,GS23),并对其群落物种组成和蓄积量本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群落区系组成相似,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是优势科,但物种组成、群落密度都存在一定差异,GS23样地物种数量、植物密度都大于SP22。(2)两个群落中闽楠种群大小分别为132株和122株,二者年均结构相似,幼树、小树较多,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3)两个样地活立木蓄积量分别16.48m3,25.85m3(相当于每667m218.32m3、28.71m3),其中闽楠占53.59%和49.98%。

  • 标签: 江西官山大样地 闽楠 珍稀植物 卫星样地 蓄积量
  • 简介:稻曲病是修水县中稻穗期主要病害。通过选用拿敌稳、爱苗、富力库和井冈霉素等药剂开展稻曲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减少病害损失,实现水稻低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爱苗、富力库和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63.60%、52.66%、60.52%、43.46%;增产幅度分别为13.99%、10.62%、12.38%、4.99%;增收幅度分别为8.45%、5.95%、8.44%和2.90%;增产收益分别为121.9元、82.8元、117.5元和40.4元。通过试验得出:药剂防效与增产量、增收效益呈正相关,防效越好,增产幅度和增收幅度越大。采用以上药剂适时防治稻曲病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 标签: 稻曲病 药剂防治 效益评估
  • 简介:扶桑绵粉蚧是近几年入侵我国的一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2009年9月,在富宁县城街道绿化带扶桑上首次发现。通过对富宁县扶桑绵粉蚧发生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扶桑绵粉蚧监测和综合防治等防对策。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发生现状 检测 防控对策
  • 简介: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寒地温室4种常见害虫防治效果。通过平板计数法确定球孢白僵菌菌种的菌含量,将球孢白僵菌制备成5种浓度梯度的菌悬液,分别命名为G_1到G_5,以半致死剂量LD_(50)为实验测定标准,筛选出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温室4种害虫致死效果显著,其中G_1的致死率高达62%;G_3的致死率为50%;G_5的致死率最低,为34%。在寒地温室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浓度在G_1到G_5之间的球孢白僵菌均可配制成生物农药,用于防治温室病虫害,但考虑到防治效果和生物农药使用剂量等诸多因素,本实验得出浓度为G_3的球孢白僵菌菌悬液较为合适。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菌悬液 LD50 致死率 生物农药
  • 简介:根据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现状、传播规律和枯死松树分布等,按照合理区划、分类施策的原则,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区域划分为发生除治区、重点防区和一般预防区,并针对各防类型区提出相应的防对策与措施。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类型区划 对策措施
  • 简介:横峰县主要示范推广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技术包括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抗病、抗虫品种推广使用技术;生物农药防病虫技术,灯光诱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技术及"三高三低"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采取的示范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领导、技术培训和宣传、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和确保项目实施经费的到位。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区单位面积内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比非示范区为害损失率降低2.5%~5.3%,平均降低3.9%,示范区比非示范区每季防治次数减少1.5~2.5次,平均减少2次,单位面积内节约防治成本15.32元,单位面积内增收稻谷22.9kg,增收节支82.32元。2009—2013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4万hm2,增收稻谷1374万kg,增收节支4939.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 标签: 水稻病虫 绿色防控技术 示范推广 经济效益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江西马尾松、湿地松等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为更好地保护该区域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当前吉安市松材线虫病传播风险,松材线虫病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吉安市松材线虫病防对策与措施。

  • 标签: 吉安市 松材线虫病 松褐天牛 传播风险 防控对策
  • 简介:为了解遵义市主要特色经济林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发生情况、分布范围,累计调查全市主要特色经济林品种23种,有害生物种类48种,其中病害22种,虫害26种(食叶害虫21种、蛀干害虫3种、果实害虫2种)。针对遵义市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与主要特色经济林的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建议措施,为特色经济林的健康生长和发展提供指导。

  • 标签: 经济林 遵义市 有害生物种类 防控建议
  • 简介: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和测报防治实践,研究化州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病情监测、预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阐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防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病情监测 防治规程
  • 简介: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