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对斜面低温保藏法、胶塞封口保藏法和石蜡油保藏法在180d里保藏50种野生大型真菌和16种栽培食用菌效果进行评价,期间每隔45d对菌丝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胶塞封口保藏法对大部分保藏菌株保藏效果都比较好,只有脐顶小皮伞保藏效果比较差。斜面低温保藏法比较适合短期12个月保藏菌株。石蜡油保藏法对菌丝活力有较大影响,但适合长时间保藏菌株。

  • 标签: 菌种保藏 大型真菌 菌种活力
  • 简介:随着蛋白质学研究技术发展,微生物蛋白质学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简要介绍蛋白质分类,概括5种蛋白质学技术,综合分析极端微生物、放线菌、病原菌以及群体微生物蛋白质学研究及应用最新进展。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极端微生物 放线菌 病原菌 群体微生物
  • 简介:从土壤筛选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7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mm。该培养条件获得为进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
  • 简介:总结武平县近3年来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和萧氏松茎象3种松树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分布与危害特点,分析提出各种害虫综合防控措施与对策,为进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武平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松毛虫 松墨天牛 萧氏松茎象 综合防治
  • 简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定防效。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戊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防效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药剂 水稻 病害 药效
  • 简介:为探讨TATPTD对苏云金杆菌鞘翅目特效基因CryA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本试验在实现了融合基因TATPTD-Cry3Aa大肠杆菌原核表达基础上,以甘薯小象甲为生测对象测定了原核表达产物PTD-Cry3Aa与Cry3Aa毒力。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Cry3A和PTD-Cry3Aa包涵体初提物均对甘薯小象甲成虫和幼虫有杀虫活性,且表现出定毒力增效作用,对成虫增效倍数为2.01倍,对幼虫增效作用更加明显,达到3.19倍。这研究结果对于甘薯小象甲生物防治研究以及转基因抗虫甘薯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Cry3Aa 蛋白转导结构域(PTD) 甘薯小象甲
  • 简介:选用环虫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阿维菌素1.8%乳油1500mL/hm2进行药效对比试验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环虫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效,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1.3%、90.2%,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用环虫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于水稻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高峰期兑水6750L在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 标签: 药剂 稻纵卷叶螟 田间药效
  • 简介:准确地预测害虫未来种群发生趋势,对于开展害虫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探讨进行棉红铃虫预测预报可能性。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内部特性确知系统为白色系统,内部特性未知非确知

  • 标签: GM 害虫防治 灰色系统理论 害虫种群 预测预报 白色系统
  • 简介:杨树苗期地下害虫较多,杨树虫害防治是林业部门项基础工作,抓好杨树苗期虫害管理是杨树生长稳产、高产、优质重要基石;通过施毒死蜱农药方法对蛴螬采取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每667m~2施用8kg毒死蜱农药为最佳施药剂量。

  • 标签: 杨树苗 蛴螬 毒死蜱 防治效果
  • 简介:丽湘早5号系我所1984年用多抗品种浙丽1号与湘早籼3号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1987年品比试验,产量居8个参试品系之首,比对照73—07增产27.2%。1988年参加地区区域试验,亩产401.67—530公斤,平均亩产465公斤,居首位,比对照73—07增产17.9%。1989年全区推广5000亩,其中安远县欣山镇种植298亩,最高亩产572.5公

  • 标签: 早籼 参试品系 区域试验 品比试验 欣山 出米率
  • 简介:采用滤纸片法对云南地区分离并鉴定到15株木霉进行2株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植物病原真菌(小麦全蚀、番茄早疫、稻疫)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可抑制5种病原菌(广谱)木霉7株。抑菌圈直径范围在0.7~2.8cm。其中哈茨木霉8917提取物对3株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6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4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抑制最强。同时,将15株供试木霉与3株病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结果显示:对番茄早疫菌抑制率最高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深绿木霉8956,对小麦全蚀菌抑制率最高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康氏木霉8701,深绿木霉8686对稻疫菌抑制率最高。哈茨木霉在滤纸片法活性筛选中相对其他木霉抑菌活性较好,但在对峙培养活性筛选中其抑菌活性最弱。

  • 标签: 木霉菌 活性筛选 滤纸片法 对峙培养
  • 简介:选用5种不同植物源杀虫剂3%苦参碱水剂,0.2%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鱼藤酮乳油对烟蚜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对烟蚜防效皆达到90%以上,药效期可持续20d。因此,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这种植物源杀虫剂可作为无公害烟叶和有机烟叶生产中防治烟蚜推荐药剂。

  • 标签: 烟草 烟蚜 植物源杀虫剂 药效试验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甲维盐、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7种不同类型药剂对小菜蛾田间种群与相对敏感种群毒力。结果表明:除毒死蜱与丁醚脲外,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其他5种药剂均有不同程度抗性,对虫酰肼最高,毒力倍数为6.17倍;对阿维菌素最低,毒力倍数为2.62倍。与相对敏感种群相比,毒死蜱对田间种群毒力倍数为0.58,而丁醚脲对田间种群毒力相差不大。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甲维盐、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对田间种群LC50分别为39.0983μg/mL、382.9084μg/mL、5.4145μg/mL、1.2918μg/mL、8.4807μg/mL、250.5619μg/mL、104.2211μg/mL。

  • 标签: 小菜蛾 抗性 毒死蜱 高效氯氰菊酯 多杀菌素 甲维盐
  • 简介:为了更好地了解螺旋粉虱(AleurodicusdispersusRussell)对寄主植物化学选择机制,运用H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技术,研究了螺旋粉虱雌雄成虫对印度紫檀(Pterocarpusindicus)、番石榴(Psidiumguajava)、番木瓜(Caricapapaya)、香蕉(Musasupientum)、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大叶榄仁(Terminaliaesculentum)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等7种植物及其挥发物嗅觉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螺旋粉虱雌虫对印度紫檀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正趋向作用;螺旋粉虱雌雄虫对散尾葵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负趋向作用。在剂量反应试验,螺旋粉虱雌虫EAG反应随着印度紫檀挥发油和散尾葵挥发油浓度增加而增强,当浓度增加到10mol/L时,EAG反应最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螺旋粉虱田间引诱剂和驱避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螺旋粉虱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反应
  • 简介:黄红麻是我县历史悠久经济作物,1985年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近年来红麻苗期遭受炭疽病和立枯病严重危害已成为红麻全苗高产最大阻碍,严重威胁着我县麻类生产发展,为此,笔者针对我县当前“病”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观察和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县历史 麻类 死苗率 种植面积 麻田 退菌特
  • 简介:利用地面与高空实况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地面环流形势和部分物理量反映等方面对甘肃省中部2013年2月17—18日暴雪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发生在新疆北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上有强盛西南暖湿气流配合有利环流形势下,主要降雪区与500hPa辐合线相致;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500hPa附近,700hPa偏南气流水汽输送只是有益补充;对流层中层500hPa有较深厚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极值出现和维持时间与主要降雪时段致;暴雪发生前在甘肃中部有较长时间能量积聚,而冷空气突然加速南压触发了本次暴雪。

  • 标签: 甘肃中部 暴雪 物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