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稻田杂草和病虫害一样,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一大障碍,它们不仅水稻争肥、争水、争阳光,而且覆盖于田面,降低稻田水温和土温,使水稻生长迟缓,叶黄茎细,植株矮小,分蘖减少,从而使产量降低。据报道每丛水稻中有稗草1株,产量就会比无稗稻丛减少48%,每丛稻有稗草2株,减产65.2%,每丛稻有稗草3株,减产71.1%。每平方米

  • 标签: 化学除草 稻田杂草 禾大壮 田面 二甲四氯 杀草丹
  • 简介:在密闭条件下,采用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化学型(芳樟型、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在SO2伤害阈值时(0.5g/m3×4h)对SO2的吸收能力及熏气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芳樟型1年生苗木对SO2吸收量为450.6mg/m2,芳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451.8mg/m2;脑樟型1年生樟树苗对SO2吸收量为597.6mg/m2,脑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809.4mg/m2。芳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熏气后恢复能力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樟树 化学型 SO2 吸收能力
  • 简介:白蚁(Permites)是世界性害虫。白蚁也可食用,在少数地区并很流行将白蚁用于治病,国内有人进行了试验,但未见正式报导。为了探索白蚁的食用和药用效果,我们用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as)为研究材料,得到以下结果:

  • 标签: 家白蚁 提取物 药用效果 化学成分 冷冻作用 水煎
  • 简介:草害是影响我县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由于草害严重,农作物减产高达10~50%,为了制定农田杂草防除策略措施,开展大面积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提供科学依据,1987~1989年,我们进行了农田杂草种类调查和防治草害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农田杂草种类和分布调查主要调查了水稻、花生、棉花三种农作物的田间杂草,结果表明我县田杂草共有46科,184种;其中水田杂草有8科88种,

  • 标签: 杂草种类 化学防除 杂草防除 农田杂草 化学除草 除草效果
  • 简介:为了对江西烤烟进行综合评价,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江西烤烟71个烟叶样本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79.60%提取前7个主成分,计算综合得分,并将综合得分以卡方距离为衡量样本间品质差异的指标,运用离差平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将71个样本分为4类。从第1类到第4类,评吸总分和香气指数B值逐渐降低。

  • 标签: 烤烟 香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辣椒白绢病SceerotiumrolfsiiSacc危害近土表茎基和根部的皮层,使茎基和根部皮层腐烂,甚至全株死亡,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残留于土壤和病残体中的菌核菌丝体。该病过去常在辣椒生育后期偶尔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小。近年来病情发展快,特别是蔬菜区,发病早危害重,在辣椒生育中后

  • 标签: 辣椒白绢病 根部皮层 生育后期 病残体 侵染源 磷钾
  • 简介:甘薯小象甲在江西仅发生于石城及以南地区,一年4~5代,以成虫、幼虫、蛹在薯地遗株、枯叶、杂草、土缝、砖瓦碎片下以及窖藏薯块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底4月初开始活动,越冬代幼虫和蛹,于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防治甘薯小象甲,主

  • 标签: 甘薯小象甲 越冬代成虫 药剂防治 大田防治 越冬虫源 种苗繁育
  • 简介: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生物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物教学德育融合理念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 标签: 高等教育 生物教学 德育 融合
  • 简介: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属绝产性病害,植株一旦得病,几乎颗粒无收。70年代后期,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发生,逐渐成为限制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提高的制约因素,经我国几代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侵染条件、侵染规律,抗病遗传规律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侵染途径、侵染条件、生理小种等特性,并提出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弱的品种正确包衣种衣剂、药剂拌土、促进出苗、加强田间管理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玉米丝黑穗病 危害特性 防治对策
  •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性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性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性依据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 标签: 环境因子 蝗虫 综合防治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木虱在赣南一年发生7代,个别冬暧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8代。以成虫在背风处的卷曲或凹陷柑桔叶片上过冬。全年以第3、6代发生数量最多,为害夏、秋梢最烈。在20~30℃下生活正常,以25~28℃最适宜。发生起点温度:卵为11.03±0.47℃,若虫12.86±0.14℃,全代11.68±0.32℃;有效积温:卵为86.77日度,若虫189.21日度,全代366.80日度。柑桔嫩梢抽发的时间和数量,对木虱种群消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成虫在桔园四周密度高呈聚集分布型,园中密度低呈潘松分布型。九里香是该虫最嗜好的寄主植物,对成虫有很强的诱集作用。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利用天敌基压数,集中诱杀防扩散,药剂防治控为害的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木虱种群和危害。

  • 标签: 柑桔木虱 发生规律 防治
  • 简介:本文针对宁都县近年来稻瘿蚊常有重度发生的情况,进行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气温明显偏高,水稻生长季节雨日、雨量明显们多,有利于稻瘿蚊的重度发生,易造成水稻大减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对策,做到及时预测,及时防治。

  • 标签: 稻瘿蚊 重发原因 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