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欧姆加热(3,6,9V/cm)和80℃水浴方式,加热不同脂肪含量(10%,20%,30%)的肉糜制品至中心温度72℃,并保持5min,对比分析产品的色泽、脂肪氧化及微生物菌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欧姆加热所需时间显著少于水浴加热(p〈0.05),且电压增大和脂肪含量减少,可缩短加热时间;欧姆加热与水浴加热的肉糜制品的红度值a无显著差异;以3V/cm欧姆加热的肉糜制品TBARS值高于水浴加热和6,9V/cm欧姆加热的制品。

  • 标签: 欧姆加热 电压梯度 脂肪含量 色泽 脂肪氧化
  • 简介:主要分析了牛乳的常见加热处理方法及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 标签: 牛乳 加热处理 变化
  • 简介:研究了苹果浆的欧姆加热规律及VC的降解动力学,考察了温度和果浆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以及电场强度、果浆含量对加热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浆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随着果浆含量的增加,电导率和加热速率都在增加;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加热速率增加。苹果浆中VC对热不稳定,苹果浆中VC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得到的苹果浆中VC的预测模型,经验证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 标签: 苹果浆 欧姆加热 电导率 VC 动力学
  • 简介:分别采用加热与季也蒙毕赤酵母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采后樱桃番茄进行处理.研究对其采后腐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8℃加热处理能够显著地抑制3种不同的有害真菌(灰葡萄孢菌、链格孢菌和黑根霉菌)菌丝体的生长,说明加热处理和季也蒙毕赤酵母处理均能够减少由上述3种有害真菌导致的腐烂。

  • 标签: 采后腐烂 加热处理 真菌侵染 毕赤酵母 樱桃番茄 灰葡萄孢菌
  • 简介:研究了热处理(在空气中,38℃,12h)和水杨酸处理(SA,1mM)单独使用以及协同使用时对桃果实冷藏过程中内部褐变(IB)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对减轻桃果实0℃贮藏条件下的内部褐变效果最好。经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

  • 标签: 水杨酸处理 协同效应 冷藏过程 桃果实 褐变 加热
  • 简介:生物传感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食品检测 应用
  • 简介:介绍了用于果蔬保鲜的小功率管式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电源电路利用电晕放电原理产生臭氧(O3)的工作过程。根据臭氧发生管放电极的空间布局上的特点,设计双变压回路给予供电,并辅以STC89C52RC单片机控制电路,实现定时可控功能。该设计克服了传统果蔬保鲜臭氧发生电源模块庞大的缺点,并根据臭氧发生的机械结构特点设计了合适的电路板,使电源模块体积减小,节省了安装空间。

  • 标签: 臭氧发生器 电晕放电 定时控制 设计
  • 简介:为解决排管库内的排管在供液过程中.由于节流膨胀阀和分液安装不合理而造成的排管结霜不匀的问题.对三种不同安装方式的铝排管贮藏库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排管结霜不匀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结果表明.二次节流产生闪发气体及供液距离相对过长,是造成排管外壁结霜不匀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安装氟利昂系统时。应尽量减少闪发气体的产生;制冷剂进入每个通路铝合金翅片管的允许长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尤其是用分液进行分液控制时,要特别注意蒸发管的长度,8路分液的分液方式可较4路分液缩短分液后的供液距离.避免排管结霜不均匀的问题:用外平衡式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不用分液分液的系统.每个通路的供液距离可以适当加长。

  • 标签: 贮藏库 铝排管 安装工艺 结霜 通路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