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将猕猴桃用氮气处理6h后,在(1±1)℃、相对湿度为95%~100%条件下贮藏35d,最后在20℃下放置3d,测定果实硬度、质膜透性、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脂氧合酶(LO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 标签: 贮藏过程 猕猴桃 抗氧化能力 膜完整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采后
  • 简介:以国际小麦作图组织提供的(W7984×Opata85)重组近交群体为材料,对2002年和2005年收获的亲本和114个株系进行了离体叶片人工接种白粉病菌,以白粉菌孢子附着孢形成率作为白粉抗性的指标进行鉴定,并采用QTL作图软件winQTLcart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进行白粉抗性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32个与小麦白粉抗性相关的加性QTL,分别位于1A,1D,2A,2B,3A,4A,4D,5A,5B,5D,7A,7D染色体上。其中位于1A染色体的QTL贡献最大,可解释抗性变异的67%。

  • 标签: 小麦 白粉病抗性 附着孢畸形 QTL
  • 简介:以巴梨果实为试材,经浓度为0.5μL·L^-1的1-MCP处理后,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0℃条件下贮藏,研究1-MCP对其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MCP处理巴梨果实,可推迟其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降低乙烯峰值,较好地维持果实的硬度,极显著(P〈0.05)减缓果皮颜色及果实淀粉的转化速率,减少在冷藏4个月时的黑皮指数,显著降低冷藏过程中真菌性病害的发生率。

  • 标签: 1-MCP 巴梨 采后生理 乙烯 黑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