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为获得南瓜ISSR最优扩增体系,为后续南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密本’南瓜为筛选体系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瓜ISSR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10×Buffer,2.0mmol/LMg2+,0.3mmol/LdNTP,1UTaq酶,0.48mmol/L引物,75ngDNA。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12条引物进行退火温度优化,最终确定每条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891对85个南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反应体系适用于南瓜ISSR分子标记。

  • 标签: 南瓜 ISSR 分子标记 PCR扩增
  • 简介:SRAP标记是一种新分子标记技术。本研究以霍山石斛总DNA为模板,对石斛SRAP反应体系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经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石斛属植物稳定可靠、重复性强SRAP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30ng、2.5mmol/LMg2+浓度、0.8μmol/L上下游引物、200μmol/LdNTPs以及Taq酶1U。该体系建立为SRAP标记应用于石斛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原植物鉴别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石斛(Dendrobium) SRAP标记 优化
  • 简介:为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桃儿七ISSR-PCR反应体系。使用正交设计辅以单因素试验,对桃儿七ISSR-PCR反应体系5种主要因素(模板DNA,Mg-(2+),TaqDNA酶,dNTPs及ISSR引物)进行筛选优化,选取甘肃碌曲县西仓神山山顶桃儿七居群样本验证该反应体系。正交试验各因素显著性为引物〉TaqDNA酶〉DNA浓度〉dNTPs〉Mg-(2+),桃儿七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为(25μL):2.5mmol/LMg-(2+),0.2mol/LdNTP,0.4μmol/L引物,0.5UTaqDNA酶,40ngDNA,2.5μL10×Buffer。该体系具有高稳定性,多态性丰富特点,为野生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桃儿七 ISSR-PCR 正交试验 单因素试验
  • 简介:以橡胶树热研7-33-97花序为试验材料,分别采取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酚抽提法和Tris-丙酮-酚法)提取橡胶树花序总蛋白。对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蛋白提取率、单向SDS-PAGE电泳和双向电泳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TCA/丙酮法提取率最高(6.09±0.22)mg/g,单向SDS-PAGE电泳条带清晰且较完整,双向电泳后获得蛋白点最多(994±25),是建立橡胶树花序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较好方法。进一步对基于TCA/丙酮法提取橡胶树花序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利用pH范围为4~7IPG胶条,在聚焦时间为7.0×10~4Vh、蛋白上样量为1.0×10~3μg,以及12.5%凝胶浓度条件下,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获得橡胶树花序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质量最好,可为橡胶树生殖发育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橡胶树花序 蛋白组学 蛋白提取 双向电泳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建立芦笋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对其反应程序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扩增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50ng模板DNA、0.3μmol/L引物、15μL2×Mastermix;优化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设定温度退火60s,72℃延伸45s,循环30次;然后72℃延伸10min,4℃保存;筛选到了21条引物并确定其最优退火温度。实验结果为芦笋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芦笋 ISSR 体系优化
  • 简介:为了提高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效率,为番茄病害检测及多抗品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本研究通过改良CTAB法、96孔深孔板快速提取番茄微量叶片DNA;利用抗根结线虫病Mi标记,在L16(45)正交设计试验基础上,采用直观量化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对番茄实用化PCR分子标记PCR反应5个因素(引物,Mg2+,dNTPs,模板DNA和Taq酶)进行优化;随后分别筛选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叶霉病和颈腐根腐病6种病害8个实用化PCR分子标记PCR程序退火温度;并对循环次数进行筛选;最后利用优化后PCR体系程序对供试1442份番茄材料(包括番茄种质资源,群体材料,组合及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番茄实用化PCR分子标记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引物0.5μmol/L、Mg2+1.5mmol/L、dNTPs0.3mmol/L、DNA480ngDNA、聚合酶1.0UTaq;PCR程序中8个分子标记共同最适退火温度为56℃,最佳循环次数为33次;筛选出585份多抗(含2种以上抗病基因)番茄材料,可作为中间材料或亲本材料进行多抗品种选育。该实用化PCR分子标记PCR体系建立为番茄利用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筛选多抗种质资源、品种或群体材料提供了标准化程序。

  • 标签: 番茄 抗病基因 实用化PCR分子标记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 简介:本研究以茄子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激素NAA、ZT、6-BA不同浓度组合对白撮茄子叶外植体分化影响,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分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白撮茄子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部分愈伤组织能分化形成不定芽,但出愈率、芽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别;诱导白撮茄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1mg/L+ZT3.0mg/L,出愈率为97%;诱导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1mg/L+ZT4.0mg/L+6-BA1.5mg/L+AgNO38.0mg/L,出芽率为82%,AgNO3对外植体芽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白撮茄在1/2MS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80%;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出愈率、芽分化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建立高效稳定茄子再生体系,为茄子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茄子 子叶 基因型 再生体系
  • 简介:以欧报春(Primulavularis)种子上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生根、炼苗和移栽等技术研究,筛选出各阶段最佳培养基配方,从而建立欧报春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欧报春种子上胚轴能诱导出不定芽,但下胚轴不能。欧报春上胚轴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NAA0.4mg/L+6-BA0.6mg/L,诱导率达21.67%;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6mg/L+6-BA0.5mg/L,诱导率达62.96%;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诱导率达95.59%;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1(体积比)混合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6.67%。

  • 标签: 欧报春 上胚轴 下胚轴 丛生芽 植株再生
  • 简介:以CTAB法提取马蹄金叶片DNA为模板,应用L16(4^5)正交表系统分析了DNA、Mg^2+、dNTP、Taq酶、引物5种ISSR反应成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影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Taq酶、dNTP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有显著影响,正交设计可以应用于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用这种方法建立马蹄金ISSR优化反应体系为:1×buffer,25ng模板DNA,1.75mmol/LMg^2+,225μmol/LdNTP,0.91μmol/L引物,1.25U7TaqDNA聚合酶,总体积20μl。这一优化系统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马蹄金地理变异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

  • 标签: 马蹄金 ISS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优化
  • 简介:Bar基因是转基因商品化作物中应用最多目标基因,也是水稻遗传转化中应用较多选择标记基因,因此,建立以Bar基因为选择标记通用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非常必要。本研究中,以籼型水稻明恢63为受体,Bar基因作选择标记,采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Bar基因转入其中,获得了一批转化子,初步建立了稳定、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随后,以此体系为基础,装有不同基因两个载体pBar-1C^*和pBar-1Ab进行了转化,分别从5400块和4800块愈伤组织中获得156个和115个抗性愈伤,其抗性愈伤率分别为2.8%和2.4%,分化率分别为80.7%和87.8%,由此说明,此转化体系相对稳定,且分化率高、抗性愈伤率也较高,可用于同类选择标记遗传转化,加快水稻转基因育种步伐。

  • 标签: 选择标记 BAR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水稻
  • 简介:随着转基因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和研发,被较为广泛应用于粮食生产中,商业化转基因植物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但是,转基因技术所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现阶段植物转基因研究者不可回避问题。本研究基于法律保护视角,针对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现阶段所存在主要问题,汲取发达国家保护成功案例经验,从而构建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理念及相应机制。为中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可参考依据。

  • 标签: 转基因植物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 简介:为研究距瓣尾囊草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系统进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Mg2+等5个因素对PCR扩增结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瓣尾囊草SCoT-PCR最优反应体系(20μL)中,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以及模板DNA等5个因素最优浓度分别是2.188mmol/L、0.113mmol/L、1.0U、0.625μmol/L和30ng。在此基础之上,从18条引物中初步筛选出12条扩增结果稳定、条带清晰SCoT引物。建立了距瓣尾囊草SCoT-PCR反应体系,经过18条引物和13份种质资源验证,证明体系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能满足距瓣尾囊草分子水平上研究。

  • 标签: 距瓣尾囊草 SCoT标记 正交设计 遗传背景
  • 简介:为了确保反应体系可行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新疆大蒜野生近缘种为材料,采用L16(44)正交法,对其反应体系进行4因素4水平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蒜野生近缘种PCR扩增影响最大是dNTPs浓度,影响最小是Taq酶浓度。筛选出15对引物,经过程序和温度筛选,最终确定SRAP反应程序为:94℃条件下预变性1min,其次在94℃变性1min、35℃退火1min、72℃延伸1min环境下进行5个循环反应,再与前5个循环相同环境下,提高其退火温度至52℃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2μL10×PCRBuffer,dNTPs浓度0.225mmol/L,引物浓度0.250μmol/L,Taq酶用量1.000U,模板DNA用量75.000ng,ddH2O补足20μL,为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大蒜野生近缘种 SRAP 正交试验 反应体系
  • 简介:为建立穿心莲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ity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MSAP)反应体系,本研究以穿心莲叶片为材料,提取总基因组DNA,采用L25(55)正交试验对穿心莲MSAP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MSAP引物进行了筛选,以期建立穿心莲MSAP最佳反应体系。优化后体系具有稳定图谱,清晰丰富条带。运用优化后体系,在穿心莲MSAP8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有效引物。筛选出引物组合特异性良好,能够用于后续穿心莲甲基化相关研究。为其他药用植物MSAP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穿心莲 MSAP 预扩增 选择性扩增 引物筛选
  • 简介:为建立适合于大葱花蕾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本研究以大葱花蕾为材料,对大葱花蕾总蛋白提取方法、IPG胶条梯度范围、上样量、等电聚焦等双向电泳关键步骤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大葱花蕾总蛋白双向电泳条件为:TCA-丙酮沉淀法提取大葱花蕾总蛋白,选择24cmpH4~7IPG胶条,上样量800μg,按聚焦程序Ⅰ聚焦后进行双向电泳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该体系可以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双向电泳图谱。

  • 标签: 大葱 花蕾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 简介:为建立高粱转基因再生体系,本研究以XL52、‘三尺三’、M81-E、07-27、BJ-285幼穗和幼胚愈伤组织及幼胚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高粱转Bar基因转基因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XL52幼胚、XL52和M81-E幼胚愈伤组织、‘三尺三’幼穗愈伤组织为外植体转化都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通过分化培养只有XL52幼胚转化所获得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苗。本研究成功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为以后高粱转基因再生体系建立提供借鉴。

  • 标签: 高粱 幼穗 幼胚 转基因
  • 简介:本研究对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分子量、浓度及处理时间等三个影响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转化效率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表达体系进行了转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经40%PEG8000溶液处理10min,可使GFP在原生质体中平均转化率达到45.26%;沉默抑制载体pGreen-Hcpro和GFP瞬时表达载体共转化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可使GFP在原生质体中平均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68.75%,相比单独转化瞬时表达载体pRNAi-GFP增长了51.90%。PEG介导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建立为番木瓜功能基因组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为热带作物研究提供又一模式作物,推动热带作物在分子及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

  • 标签: 番木瓜 原生质体 PEG 瞬时表达
  • 简介:本研究利用Me2Em4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影响梾木属SRAP-PCR反应体系Mg2+、Taq聚合酶、dNTP和引物浓度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影响SRAP反应4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模板DNA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梾木属SRAP-PCR20μL反应体系最佳组合为:Taq聚合酶2.0U、Mg2+浓度1.5mmol/L、dNTP浓度0.15mmol/L、Primer浓度0.30mmol/L、模板DNA浓度5.5mg/L以及含有2μL不含Mg2+10倍稀释缓冲液。各因素对梾木SRAP-PCR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Taq聚合酶、Mg2+和Primer。最后运用优化体系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个多态性SRAP标记,可用于梾木属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梾木属 SRAP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 简介:为有效利用SSR-PCR技术分析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3),即3因素4水平,对影响SSR-PCR扩增结果因素(引物,模板DNA浓度和循环数)进行优化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对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样量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银缕梅最佳SSR-PCR反应体系:10μL2×PCRMix、40ng模板DNA、10μmol/L引物,其余用ddH_2O补齐至20μL。PCR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15min,95℃变性30s,57.5℃退火1.5min,72℃延伸1min,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60℃延伸30min,扩增产物4℃保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量以1.5~2.0μL为最佳。利用优化后体系进行引物筛选,从18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说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稳定性。该体系建立可以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银缕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银缕梅 正交设计 SSR-PCR 最佳上样量 引物筛选
  • 简介:本项研究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以改变花色为目的,对花卉进行遗传改良,以期产生新花色品种,来改变现有花卉花色单一、品种缺乏现状,丰富我市花卉品种资源。在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定向改良花色研究中用最多也最成功基因就是:查尔酮合酶基因。查尔酮合酶(Chalconesynthase,CHS)是花色素合成途径中一个关键酶,它在植物中表达量可能影响花颜色。本项目以查尔酮合酶(Chalconesynthase,CHS)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大岩桐为研究对象。具体从矮牵牛(Petuniahybrida)特定发育阶段花瓣cDNA中,克隆到查尔酮合酶基因CHSA,进行质粒重组后,插入到含有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植物中间表达载体中pBI121中,转化农杆菌LBA4404。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之叶盘法)遗传转化大岩桐,具体过程如下:农杆菌LBA4404pBI121chsA培养→农杆菌大岩桐叶盘共培养→脱菌筛选→抗性芽扩繁继代培养→抗性株生根筛选→移栽成活。经过研究,成功地得到大岩桐转化植株,其中8个株系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有一株玫红品系植株花瓣上出现了白色不规则斑点。

  • 标签: 查尔酮合酶基因(CHSA) 大岩桐 农杆菌介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