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利用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来自C750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抗稻瘟病基因pi9聚合到感病杂交稻恢复系闽恢3139中。最后回交后代中获得了4个双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改良系ZR21-sk1、ZR21-sk2,ZR21—sk3ZR21-sk4,且遗传背景恢复率达96%以上。用来自福建省具有代表性24个稻瘟病菌株白叶枯病广致病型菌系P6对改良株系进行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聚合了Xa23pi9基因改良系同时抗稻瘟病白叶枯病,且抗性与抗谱与供体亲本C750相似。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改良株系所配组合基本保持闽恢3139农艺性状配合力,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抗性育种亲本。

  • 标签: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杂交稻恢复系 pi9/Xa23基因
  • 简介:WRKY转录因子高等植物中最重要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之一,植物应对生物胁迫(病原菌病毒等)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冷害热害等)等一系列逆境应答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高等植物中WRKY转录因子调控植物应答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中相关功能进行了总结。目前已经报道WRKY转录因子功能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植物中WRKY转录因子逆境应答模式功能特征,为未来探索作物WRKY转录因子逆境应答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植物 WRKY转录因子 胁迫应答 功能
  • 简介:植物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重要意义,而生产杂交种重要途径细胞质不育及其恢复系统。杂交品种选育过程中,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分子机理一直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恢复基因研究主要进展,讨论了恢复基因遗传与定位。认为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一般为单基因或少数显性效应主效基因,且恢复基因间作用方式多样化。目前,玉米Rf2基因、矮牵牛Rf基因、水稻Rf-1基因、萝卜Rfo基因都已被克隆。在这些恢复基因克隆与分离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恢复基因结构特征及分子机理,认为恢复基因可能分子机理,一种恢复基因抑制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特异ORF表达,另一种恢复基因补偿线粒体功能缺陷。本文最后对恢复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 标签: 植物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生物学
  • 简介:为了从蛋白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低温逆境及恢复条件下相关蛋白响应机制,揭示大田生产中冬油菜抵御突发骤变低温伤害抗寒机理,以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培养箱培养至幼苗五叶期,模拟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返青期倒春寒环境,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析幼苗低温(4℃)-恢复(20℃)-低温(4℃)-恢复(20℃)过程中存在蛋白及其差异表达量。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与恢复过程中,有2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差异丰度变化,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型氧化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定义为1号蛋白)一种未知蛋白(2号蛋白)。且不同抗寒性品种存在2种不同蛋白差异表达机制,1号蛋白抗寒性较弱天油2号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变化趋势,抗寒性较强陇油7号中此蛋白第一次低温胁迫后消失,而出现了另外一种未知蛋白(蛋白2),且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也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变化趋势,并且表达量高于天油2号中蛋白1,因此,这种未知蛋白2可能陇油7号抗寒性强于天油2号原因之一。

  • 标签: 白菜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双向电泳 蛋白质
  • 简介:双精氨酸蛋白转运系统(twin-argininetranslocationsystem,Tat)伴侣蛋白校正监控下将已正确折叠蛋白通过细菌细胞质膜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Tat分泌产物信号序列具典型双精氨酸基序,包含多拷贝膜蛋白TatA、TatBTatC。其中TarATatB基因在细菌中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植物中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以茄科植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克隆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比对,通过烟草脆裂病毒介导基因沉默技术,结合半定量RT—PCR来解析StTatAStTatB功能。结果表明:马铃薯StTatAStTatB与大肠杆菌、衣藻、番茄具有高度同源性,且叶绿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基因StTatA和StTatB 全长克隆 VIGS 半定量RT—PCR 功能分析
  • 简介:Gigantea(GI)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重要基因,编码一种新细胞核蛋白。研究发现该基因参与着植物开花、生理节律变化、耐逆作用等多个分子调控反应。本文综述了GI控制植物开花、生理节律调控以及耐氧化、耐冻、耐盐碱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功能与作用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GI不同类型植物中功能异同性,以期为进一步了解GI结构与功能,以及开展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Gigantea 开花 生理节律 非生物逆境
  • 简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已成为水稻分子育种主要策略。明确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物理图谱定位与功能标记开发应用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前提条件。本研究对已报道40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分子标记详情进行了整理总结,并将31个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在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上进行定位标注;此外,本研究还归纳xa5、xa13、Xa21、Xa27四个抗病基因功能标记,新开发了抗性基因Xa10、Xa23功能标记。本研究将给育种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与鉴定抗性材料提供便利。

  • 标签: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物理图谱定位 功能标记
  • 简介: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目前水稻上克隆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两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amplifiedpolymorphicsequences)标记对滇I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质恢复Rf-1位点具有相同带型,滇I型两个保持系具有不同带型。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胞质系统恢复系均具有Rf-1基因。该结论与从恢复系选育系谱分析结果相一致

  • 标签: 水稻 育性恢复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Rf-1位点 CAPS标记
  • 简介:DNA分子标记为直接从遗传物质进行育种材料选择提供了有效手段,玉米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发展,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成为一个新发展方向。功能标记与重要农艺性状直接相关,具有育种材料选择直接性准确性。为了玉米育种中更广泛地应用功能标记辅助选择,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功能标记含义功能标记开发策略。在此基础上,对玉米中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玉米 DNA分子标记 功能标记
  • 简介:稻瘟病菌基因组测序完成有助于全新效应蛋白挖掘功能鉴定,而未知功能蛋白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这些蛋白生物学功能鉴定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及其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并构建这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过表达载体。从稻瘟病数据库中下载MoS4、MoS74、MoS997、MoS1460基因序列,通过分析得到MoS4、MoS74、MoS997MoS1460基因ORF分别为281bp、251bp、267bp240bp;预测MoS997蛋白属于稳定性较好亲水蛋白,MoS4、MoS74属于不稳定疏水蛋白,且MoS74还是一个跨膜蛋白,而MoS1460蛋白则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并且获得了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过表达载体,并经过测序验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基因功能及亚细胞定位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稻瘟病 效应蛋白 过表达载体
  • 简介:SUPL(SUPERMAN-like)一类单C2H2型锌指蛋白,SUPL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我们从水稻中找到了一个SUPL基因ZOS11-11,它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编码24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OS11-11具有与其它SUPL蛋白相同功能结构域,包括N端高度保守"QALGGH"序列、核定位信号序列以及C端具有转录调节功能EAR结构域。定量PCR与GUS表达分析表明,ZOS11-11几乎水稻所有的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其中根、茎、叶雌雄蕊分化阶段幼穗中表达较强,而在其它发育阶段穗中表达相对较弱,表明ZOS11-11可能参与了水稻生长发育调控。但是,增加ZOS11-11表达量并没有明显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这些结果为ZOS11-11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水稻(Oryza SativaL.) ZOS11-11 锌指基因 表达 功能
  • 简介:本研究以典型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1号)F1经花药培养产生双单倍体(DH)群体为材料,考察了该群体及其双亲抽穗期功能叶长、叶宽和叶倾角。结果表明,相邻功能叶型特征有极显著相关性。所考察有关性状DH群体中均表现连续分布,且有一定数量超亲个体,呈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特征。QTL分析共检测到52个水稻抽穗期功能叶叶型有关QTL,它们分布于除第5染色体外其他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6.27%---23.30%之间。增效等位基因聚合能明显调节不同叶位功能叶型,并对常规稻杂交稻育种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稻 抽穗期 功能叶 QTL分析
  • 简介: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修饰一种,其主要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过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s,HATs)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s,HDACs)协同作用参与调控组蛋白乙酰化修饰;HDACs主要参与植物形态发育应对冷,干旱,抗病等胁迫过程。最新研究表明,HDACs也各种染色质重塑因子转录因子共同参与阻遏发育中转录过程。文章对最近几年关于植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上述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新功能挖掘应用研究以及HDACs调控机制详细阐明奠定基础。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生物学功能 基因表达 激素途径
  • 简介:杂种不育性繁殖隔离一种主要形式,数年来,尽管繁殖隔离广泛生物体体进化生物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但仅有几个基因在繁殖隔离中被鉴定。亚洲种分为两个亚种,籼稻(indica)精稻(japonica)。这两个亚种杂交种通常为高度不育,水稻胚一个特殊种群具有广泛亲和性,与籼稻精稻进行回交能产生高度育性杂交种。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图位克隆方法,

  • 标签: 繁殖障碍 杂交种 亲和性 籼稻 调控因子 杂种不育性
  • 简介:为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粳稻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粳稻品种武香粳14作母本,以食味品质优良粳稻品种关东194(含有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比较Wx-mq与其位于第6染色体上等位基因Wx-b,Wx-a,wxDNA序列,发现Wx-mq基因外显子4外显子5上存在两个碱基突变,外显子4上G-A突变产生了NIaⅢ酶切位点,并设计合成了能区分含或不含Wx-mq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CAPS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武香粳14/关东194衍生F5、F6株系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含Wx-mq纯合基因型单株。成熟后对胚乳淀粉性质调查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达100%。这样我们就成功培育了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粳稻新品种南粳46。

  • 标签: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优良食味 水稻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
  • 简介:FT被认为汇集各个开花途径关键因子,超量表达可促进植物提早开花。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以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叶片为材料,成功地克隆到了2个FT基因cDNA序列,分别为534bp537bp,各自编码177个178个氨基酸,并对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荧光定量分析了2个CsFT基因在脐橙不同器官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二者果皮、果肉、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但CsFT1基因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CsFT2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这2个基因在不同花器官中均有表达,CsFT1基因在花瓣中表达最高,CsFT2基因雌蕊中表达最高,并都在开花后第7天花器官中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将2个基因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得到了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CsFT1pCAMBIA1301-35S-CsFT2,并成功转化农杆菌,为下一步转化柑橘获得转基因植株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柑橘 F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 载体构建
  • 简介:SSRSNP被推荐为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优选标记技术。本研究选用大面积推广11套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基于SNP芯片分型平台SSR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分析比较两种标记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应用。基于上述两种检测平台获得3072个SNP位点40对SSR引物基因型数据,分析比较各个参数。结果显示:(1)两种标记数据获得率均较高,3072个SNP位点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8.4%,40对SSR引物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9.47%。(2)两种标记均具备较高品种区分能力,3072个SNP位点平均MAF(minorallelefrequency)值为0.357,MAF值大于0.30占71%,平均DP(discriminationpower)值为0.515,DP大于0.5占56%;40对SSR引物平均PIC(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值为0.605,PIC大于0.51有32对,平均DP值为0.745,DP值大于0.71有29对。(3)两种标记位点鉴定样品杂合率、亲子关系方面结果一致,样品杂合率均介于0.4~0.6之间,平均杂合率分别为0.5250.514;SNP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百分比介于95.2%~99.9%之间,SSR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介于36~40个之间。综上所述,SSRSNP两种标记在数据完整性、区分品种能力、位点稳定性等方面差别较小。

  • 标签: 玉米 SSR SNP 真实性鉴定
  • 简介:橡胶树起源热带雨林,对低温敏感。中国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种植受到严重低温胁迫影响,而CBF/DREB1(C-repeatbindingfactor/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factor1)低温信号通路中重要转录因子,但目前橡胶树中仅克隆到HbCBF1。本研究从橡胶树中克隆出两个新CBF家族基因HbCBF2HbCBF3。经测序,HbCBF2HbCBF3分别编码了234个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bCBF2HbCBF3均含有CBF家族特有两个短肽序列包括一个保守DNA结合结构域NLS簇。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HbCBF2、HbCBF3与HbCBF1以及拟南芥中CBF序列同源性很高。将HbCBF2HbCBF3构建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上,Transetta(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它们蛋白质表达量为51.8kD53kD,与预期一致。对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GEX4T-1-CBF2pGEX4T-1-CBF3,28℃、IPTG浓度为0.4mmol/L情况下表达量最佳。实验为纯化蛋白研究HbCBF2HbCBF3橡胶树中功能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巴西橡胶树 CBF 原核表达
  • 简介:本实验形态学分析基础上,采用5对中国传统菊花芽变品种2组形态相似品种,运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进行了品种鉴定。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稳定RAPD反应体系;从22个2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高效引物,扩增出13条带,扩增多态性片段多在501~1000bp之间,其中有2个引物(ch1.21ch1.25)能将试验中7组材料全部清楚地区分开。研究结果表明:4个高效引物RAPD分析能够有效地将选定样本区分开。因此作者提出RAPD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菊花芽变及相似品种鉴定中。这就为进一步开发更多RAPD随机引物,开展菊花品种鉴定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菊花 芽变 相似品种 RAPD
  • 简介:番茄颜色色素含量决定果实品质两个重要特性。本研究中,使用绿色紫色番茄植株分别作为母本父本,分别产生了6个遗传群体,即P1、P2、F1、BC1、BC2F2。通过数量性状多代联合分析研究果实颜色色素含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绿色紫色果之间果实颜色最佳遗传模型为MX1-AD-ADI。BC1、BC2F2代色度值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59%7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0%13%。番茄红素含量遗传符合MX2-ADI-AD模型,BC1、BC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74%93%,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0%0%。叶绿素遗传模型为MX1-AD-ADI,BC1、BC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74%59%,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胡萝卜素遗传符合MX2-ADI-ADI模型,BC1、BC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4%/5%54%,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13%。

  • 标签: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果实颜色 色素 遗传率 遗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