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沙棘繁殖可以通过种子、嫩枝、硬枝、压条、萌蘖条或组培(表1)。过去曾经在一些苗圃开展过用分裂组织进行繁殖的试验(BurdasovandSviridenko,1988;MontpetitandLalonde,1988),但也仅是偶尔用用而已。最容易、最成功的繁殖方法仍是通过种子进行。种子繁殖非常适于生产建设防护林的植物,生产中不需要太多精细管理。另一种繁殖方法是无性繁殖,包括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Polikarpova等(1999)报道,沙棘可以通过取自夏末的半木质化枝条和充分木质化的叶状物,进行繁殖。传统的建立沙棘林的方法包括用充分木质化的枝条在苗圃进行育苗,然而,Kondrashov(1994)报道了一种的技术,即直接用长40~45cm、取自1年生枝条的插条,以垂直或有一定的角度插入土中35~40cm进行造林。据报道,这种方法的成活率达73%~100%。无性繁殖非常适于工业化种植园的建立。由于无性繁殖只有一个单亲,因此,后代与其完全相同,可以事先确定其性别和生长特征。

  • 标签: 繁殖方法 沙棘林 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 生产建设 硬枝扦插
  • 简介:本文综合阐述了沙棘育苗的各种技术,包括实生繁殖和以扦插、组培为主的无性繁殖,介绍了各种繁育方式在俄罗斯、蒙古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并在综合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议以组织培养方式作为日后发展沙棘产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沙棘 实生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 简介: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F1代雄的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良单株的标准,为叶用型沙棘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沙棘 叶用型 F1代 雄株变异特性 选优标准
  • 简介:本实验选用沙棘杂雄优一号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比较不同激素,激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微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的有关试验,目的在于探讨提高沙棘微扦插成活率的基本条件,找出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结果表明GGR6号处理的沙棘插穗,沙棘微扦插一叶一芽、二叶二芽、三叶三芽、四叶四芽成活率分别为50%、66.67%、83.33%、93.33%,四叶四芽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长度的插穗。ABT、NAA、IBA处理二叶二芽插穗成活率最高只有50%。GGR明显优于其他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效果。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方基质对沙棘微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沙∶草炭土=3∶2的比例混合的基质相比其它基质,比较经济而且扦插效果好,因此筛选出最适合沙棘微扦插的条件为四叶四芽的嫩枝插穗,使用100~200mg/kgGGR处理后,在沙∶草炭土=3∶2的混合基质中扦插。

  • 标签: 沙棘 微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处理方法 成活率
  • 简介:柳叶沙棘果实品质好,植株无刺或少刺,是栽培和育种的好材料.采用嫩枝扦插,全光喷雾繁殖柳叶沙棘可获62%~95%的生根率.生根时间较其他种类沙棘晚10~15d.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能提高生根率10%~20%.

  • 标签: 沙棘 无性繁殖技术 生根率 全光喷雾 萘乙酸 柳叶
  • 简介:沙棘是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掌握其遗传改良和繁殖栽培研究进展对沙棘资源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由于沙棘是多用途树种,因此其遗传改良涉及多个性状、栽培模式也因造林目的不同而异。近年来,通过以选为主以及选、引、育兼顾的系统遗传改良,获得了许多果实大、产量高、无棘刺的优良品种,同时在良种的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应加强生长性状和雄的遗传改良、积极开展造林模式以及现有林分改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沙棘 遗传改良 繁育技术 栽培模式
  • 简介:本文对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为母本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为父本的杂种1代雌群体的遗传变异特性的分析表明,发生了显著的表型变异;从杂种优势显著的个体中选择出6优良单株,多数表型超越双亲,果实产量高,营养品质好。

  • 标签: 俄罗斯良种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杂种1代 优良雌株
  • 简介: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萌蘖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定植株 萌蘖株 生长指标
  • 简介:沙棘雌叶产量果枝数量、新梢数量、叶数量和百叶重量具有相关关系,可通过抽样调查果枝数、新梢密度、叶密度和百叶重4因子估算叶产量;以小样本抽样调查新梢密度和叶密度平均数估计叶总数,确定果枝和新梢平均长度是提高调查精度的关键环节;树冠不同方向和部位果枝新梢的百叶重差异明显,应选择半阴面中位或阴面上位果枝新梢,摘下全部叶称量百叶重。

  • 标签: 沙棘 新梢密度 叶密度 百叶重 叶产量
  • 简介:在多瑙河三角洲,沙棘组成了那里复杂而独特的生物群落,沙棘群落是主要的生物主体,并主要分布于多瑙河三角洲。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优良个体的选择、沙棘父本性状的描述,繁殖能力的大小以及苗木标准等。父本选择关注的特性主要有:冠形、叶片的大小和色泽、枝条每年增加的长度和萌条数、10cm长的萌芽的数目、开花期花粉的大小和活力。对于选出来的优良个体,大量用于选种、园艺、林木培育(公园的绿化)、植物改良、林业等。这种沙棘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叶产量高的特性,因此是制药行业非常好的贮备材料。

  • 标签: 沙棘 多瑙河流域 父本选择 乌克兰
  • 简介:利用打顶适度摘叶,调控植物顶端优势,建立新的生长平衡,能提高植物产量,改进品质,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半干旱地区,沙棘生长期短(5个月),在常年连续受干旱胁迫、冬季严寒和风沙侵袭下,打顶摘叶虽能促进当年沙棘的生长和发育,但对次年生长产生了严重伤害,新梢密度下降25.5%~48.7%;枝重下降17.9%~25.1%,造成减产早衰。因此,对沙棘雄打顶摘叶时间应在6月~7月中旬,摘叶强度应控制在25%以内,应禁止从雌采叶。

  • 标签: 沙棘雄株 打顶 摘叶 顶端优势
  • 简介:本文对中国沙棘雌进行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对中国沙棘雌无性系的叶、果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影响显著,非充分灌溉可提高果实产量约20%。

  • 标签: 中国沙棘 灌溉 产量
  • 简介:以黑龙江省自主创新沙棘种质资源和国外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沙棘生态及经济性状、建立决策指数评价法,对经济型和生态经济型沙棘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的指标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序是:绥棘2号、楚伊、绥棘3号、首都、芬兰、绥棘4号、MEZ14、绥棘1号、新俄3号、EZZ-4、小辣椒。绥棘2号以长果柄和无棘刺而排序第一,是典型的经济型沙棘品种。生态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序为:芬兰、EZZ-4、首都、绥棘2号、绥棘3号、MEZ-14、新俄3号、小辣椒、绥棘4号、楚伊、绥棘1号,其中芬兰、EZZ-4和首都排列前三,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沙棘品种。本研究为实际生产筛选出了适宜的栽培品种,绥棘2号、楚伊、绥棘3号等适宜作为经济型沙棘建园材料,芬兰、EZZ-4、首都等则作为生态经济型沙棘建园材料,同时又为新品种选育提供资源保障。

  • 标签: 沙棘 经济型 生态经济型 综合评价 筛选利用
  • 简介:吴起县选择满山遍野已成林的沙棘资源,开展综合种植开发利用,作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后续工程,已为这一难题做了完美的注解。吴起县“十年规划”(20062015年)种植沙棘的面积为7.33万hm^2;综合开发利用包括果实加工、有效成分提取、茶叶、饮料、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饲料添加剂、食用菌、生物质能和中密度纤维板10大类项目。预计项目实施后,将产生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沙棘 资源建设 开发利用 规划 吴起县
  • 简介:通过工艺和产品的有效整合,用喜马拉雅地区新鲜的沙棘果生产保健型食品。新鲜沙棘果实经过连续旋转的螺旋压榨机进行高压压榨。分离液中含有80%~90%的沙棘果汁,最后产生的果渣将会做进一步的处理。在80℃的温度下对分离液进行澄清,随即经过高速离心分离果油、纯果汁和果渣。新鲜果中可萃取2.6%~3%的果油,在果渣和果泥中可以提取65%~70%的果油,沙棘油20%~30%剩余在残渣中。果油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2810mg/kg)、维生素E(1409mg/kg)和以16碳酸脂肪酸(45.6%~49.1%)为主的类固醇(4403mg/kg)成分。在榨取的果汁中,含有高含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c(1683mg/kg)、多酚(2821mg/kg)和黄酮(400mg/kg)。其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奈芬含量分别为303mg/kg、81mg/kg、16mg/kg。而异鼠李素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一类黄酮。果汁因为含有很多的有机酸(3.69%),所以味道较酸(pH=3)。色谱分析显示出奎宁酸(1.85%)是果汁中最主要的酸物质。压榨后的果饼中含有的种子的分离和油的提纯需要超临界的coz萃取。籽油中含有胡萝卜素(403mg/kg)、维生素E(1012mg/kg)和类固醇(16888mg/kg)。现在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都比以前的要高,这是第1次全面系统的、详细的介绍印度沙棘化学特性。

  • 标签: 胡萝卜素 维生素E 固醇类 茶多酚 黄酮 有机酸
  • 简介: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引进的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优为母本,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丰宁的优良单株为父本,开展了蒙古沙棘中国沙棘两个亚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对杂种F1表型性状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杂种F1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生长量、叶片、果实等性状的变异程度依次降低,以蒙古大果沙棘为母本的中蒙沙棘杂交能使F1代在高、棘刺数两个性状上取得最为显著的改良效果。F1代群体雌雄比符合11自由组合规律,红果型、杂种F1代果蝇危害率差异以及在重要选种性状上的超亲现象的存在,为沙棘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物质基础。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表型变异
  • 简介:正如其它的水果一样,沙棘果可被加工成一系列的产品.沙棘果可鲜食,可被用作食品、保健营养品、宠物食品、化妆品等,具有保持健康及改善皮肤的功效.沙棘果在果梗处易破损,采收时造成汁液流失,从而使果实的市场鲜销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沙棘果可被用作某些食品的添加剂或改良剂,以提高产品的感官或风味.沙棘果由相对较结实的表皮、果肉、果汁和种子组成.图1是沙棘果加工工艺流程图.果实的加工工艺流程从压榨制汁开始.

  • 标签: 加工工艺流程图 沙棘产品 宠物食品 沙棘果 保健营养品 汁液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