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乌兰格木"是蒙古国的主栽沙棘品种,由蒙古国的专家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无刺或少刺、矮冠、果柄长、果皮厚、果较大、耐寒等特性,在我国引种栽培或作为育种材料非常重要.1995年春,我所引进了"乌兰格木"种子育苗并栽培,现将引种情况报告如下:材料来源引进种子来源于199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从蒙古国引种挂果的植株.

  • 标签: “乌兰格木”沙棘 引种试验 育苗方法 苗木定植
  • 简介:经过对从国外引进的沙棘优良品种的生长、结实和病虫害等的调查,为从总体上准确把握我国沙棘的引种和推广,建议做好以下工作,(1)要做好引进沙棘品种的区域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品种;(2)培育适于我国自然特点的沙棘良种;(3)开展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引种沙棘病虫害防治的研究;(4)进行引种沙棘的生态适宜性分区,绘制我国沙棘引种的生态区图.

  • 标签: 沙棘 引种 品种区域试验 集约经营 生态区图 品种选育
  • 简介:俄罗斯已经有250名科学家进行了俄罗斯联邦沙棘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沙棘生态学、植物学和形态学;基因和遗传学;生物化学;可种植环境延伸研究。160年前的苏联,沙棘最初是作为一种绿化美化的植物种植。野生沙棘的产量低,并且沙棘的生物化学组分分布也不均匀,同时由于具有棘刺,果实的收获方式也不同,因此,发展果园种植的模式很重要。俄罗斯的植物繁育者坚持不懈的收集并研究沙棘的基因组成,同时不断改良使沙棘繁育的方式更加有效。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沙棘繁育的方法。

  • 标签: 沙棘 研究 俄罗斯联邦 导入 遗传学 繁育
  • 简介:沙棘引种试验地一般包括场圃区和三荒地(荒山、荒滩、荒沙)两种类型。场圃区主要用于初选试验和区域性试验,三荒地主要用于生产性试验。试验地以能代表当地自然条件、交通方便为主要选择因素。国外优良沙棘品种引进后,应在“三北”10余个项目区分别做好试验地的规划,并编制指导生产实践的种植计划书,才能使整个引种过程付诸于实施。

  • 标签: 沙棘 引种 试验 种植 规划
  • 简介:智利1994年引种了德国3个品种、俄罗斯6个品种,分别种植在不同纬度地区,并对其生长情况、果实产量、产生的根瘤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德国沙棘比俄罗斯沙棘生长良好,果实产量高.试验证明德国沙棘在南纬53°的地区生长良好.

  • 标签: 智利 沙棘 引种栽培 初报
  • 简介:从俄罗斯等国引进优良沙棘品种,应开展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的工作,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国“三北”地区的优良沙棘品种,才能进行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沙棘引种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过为了节省引种时间,三个阶段可以交叉试验,滚动发展。

  • 标签: 沙棘 引种 初选试验 区域性试验 生产性试验
  • 简介:本文作者从1988年起开始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它的生态适应性、果实和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柳叶沙棘是品质优良的沙棘,具有很好的引种、栽培和育种价值.

  • 标签: 柳叶沙棘 引种 栽培
  • 简介:为了解决中国沙棘果实小、产量低、棘刺多等问题,榆林市林业站先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16个。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在引入后生长良好、繁殖正常,没有发现早衰现象或严重的病虫危害,同时保持了果实大、产量高、无刺或刺少等优良特性。其中,果实横径5.06mm~6.51mm、纵径7.46mm~10.33mm,向阳、齐棘1号等9个品种的果实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单株平均拥有克隆子株2.0~5.0株,混合种子的生活力达95%。

  • 标签: 大果沙棘 生长情况 果实特征 繁殖能力 榆林地区
  • 简介:“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俄罗斯沙棘 优良品种 引种选育
  • 简介:物候是良种沙棘引进后需要首先观测的重要项目,是分析引种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据以组织配套生产措施的主要参考依据。沙棘良种扦插苗在我国“三北”不同区域引种栽植后,物候期观测的主要项目包括萌动期、展叶期、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叶变色期和落叶期。物候观测要细致、耐心,特别是记准物候始期。

  • 标签: 沙棘 引种 试验 物候期 观测
  • 简介:1983年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从泰来东方红林场引入中国沙棘实生苗定植试栽,1993年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市果树浆果试验站分两批引入沙棘品种9个,一个雄性品种,试验证明:俄罗斯大果沙棘在黑龙江、内蒙等地引种栽培是很成功的。在山东济南北京等地也大量结果。

  • 标签: 中国沙棘 引种选育 俄罗斯大果沙棘 杂交种 沙棘品种 实生苗定植
  • 简介:为改良滩涂盐碱地,并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2000年和2001在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进行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和蒙古的不同沙棘品种的引种选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引进的中国沙棘在盐度为0.1%~1.2%、土壤为重壤、中壤及砂壤区、地下水较高的滩涂成活率在80%以上,4年生中国沙棘树高在1.5~3.0m之间,冠幅在84~230cm×94~204cm之间,长势良好,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抗盐碱能力;(2)俄罗斯沙棘-"橙色"能较好地适应盐城滩涂生态环境,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适宜在滩涂区大面积示范推广;(3)8个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杂交种、中国优、泽良、阿列衣、乌兰格木和红果)对滩涂生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其适应性和可推广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沙棘 引种选育 盐城滩涂 生态适应性
  • 简介:为了丰富我国沙棘良种资源,提高沙棘种植建园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及沙棘企业收益,引进俄罗斯优质大果沙棘,观察其在辽宁半干旱区的物候特征及生长表现显得十分重要。试验通过观测成活率、生长状况等相关因子,分析其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从中选择表现较好的资源深化研究,将为今后沙棘杂交育种提供丰富的种源材料。

  • 标签: 辽宁半干旱区 俄罗斯沙棘 优质资源 引种试验
  • 简介:2014年对引进的11个沙棘品种在黄土高塬沟壑区进行引种试验,通过对栽培后的物候、生长、保存率等进行观测和调查,发现引进11个品种保存率在44%-90%之间,多数保存率在60%以上;株高20.5-42cm,地径0.47-0.66cm,冠幅11-19.5cm。初步性状表明,多数引进品种较为适应当地条件,继续开展试验研究,将为丰富这一区域经济型沙棘品种奠定较好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沙棘 良种 引种 栽培 黄土高塬沟壑区
  • 简介:在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用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与从国外引进的刺槐、绒毛白蜡和黑核桃等乔木树种进行不同类型的复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1-4a)各种复合类型由于植物之间的有益共生,特别是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的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主栽乔木树种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同时用于混交的中国沙棘,自身生长量也较其纯林有所增加.适宜的乔灌混交,可以实现"双赢"的目标.

  • 标签: 中国沙棘 复合方式 生长量 黄土高塬沟壑区
  • 简介:1994~2003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县、安塞县进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和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引种试验,采用家系选择法初步筛选出5个中国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单株,对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的生长适应性经济性状进行了评价.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果实较大、单株产量较高、Vc和含油量较高,适于在黄土丘陵区种植;后者经济性状较好,果实大、无刺或少刺,但适应性较中国沙棘差.

  • 标签: 中国沙棘 生态经济型优良单株 半干旱黄土区
  • 简介:对19个第三代俄罗斯沙棘良种无性系及4个国内沙棘良种无性系,在青海西宁地区开展引种,对比分析苗期物候、生长节律、生长量等。引进良种各无性系及对照物候较为一致,无早生型及晚生型无性系类型。引进良种各无性系中,201304、201307无论枝长生长量或枝径生长量均表现出较大的速生性,应成为下一阶段试验的重点关注对象。

  • 标签: 沙棘良种 无性系 引种 西宁地区
  • 简介:毛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落叶灌木。枝干较端直,树皮黄绿色,外被光亮蜡质薄膜,小枝有棱角,具毛,老枝光滑。偶数羽状复叶。蝶形花,黄色。荚果扁披针形,种子扁长圆形,种皮黄棕至栗褐色。深根性,根系发达,具根瘤菌,萌芽力强,喜光,喜干冷气候,十分耐旱,耐瘠薄、耐寒冷、耐沙埋,沙埋后能发不定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湿润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但过湿则生长不良。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毛条 生长不良 落叶灌木 黄绿色 根瘤菌
  • 简介:麻风树(JatrophacMrcosL.)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一般高2~5m,生于海拔300~1600m的河谷荒山荒坡上,喜光,喜暖热气候,可在降雨量200~3800mm,年均18~28.5℃的环境下生存,对干旱、高热、瘠薄的适应能力极强。其生长快、投产早,可用于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荒山、荒坡、荒地、房前屋后、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麻风树 亚热带植物 荒山荒坡 干旱地区 落叶灌木
  • 简介:乌柳(SalixcheilophilaC.K.Schneid.)落叶丛生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黄灰色、灰色;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柔荑花序无柄。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萌芽萌蘖力强,抗旱能力很强,耐水湿,在丘间低地、雨季长期积水尚可生长。沙柳根系发达,萌蘖力强,不怕沙埋,喜光,但也能生长于疏林下;沙柳耐寒也耐热,在冬季气温-30℃和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的沙地,无论天然实生幼苗或人工栽植林均可生长。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乌柳 丛生灌木 抗旱能力 地表温度 冬季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