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基于5年沙棘子代全面观测,对俄罗斯沙棘品种与中国沙棘优良类型间的地理远缘杂交F1代的表现性状进行了总体分析,认为杂交实验十分成功,亚种间杂交在中国沙棘育种方面有巨大潜力.

  • 标签: 沙棘 地理远缘杂交 F1代 物候期 生长 果实性状
  • 简介:吴起县的沙棘面积达到12.53万hm^2,全县受沙棘木蠹蛾危害的面积4647.22hm^2,分布于9个乡镇,以周湾、长城两乡镇最为严重,虫口密度平均单株达15头以上,危害最重的单株虫口近70多头,幼虫啃食根干,导致根干部腐烂直至死亡。沙棘木蠹蛾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平茬更新复壮、化学防治、林分结构调整、采用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等方法。

  • 标签: 沙棘 木蠹蛾 综合防治
  • 简介:吴起县沙棘育苗的主要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其他育苗等。播种育苗主要技术包括种源选择、圃地整理、播种及圃地病虫害防治等;扦插育苗包括嫩枝和硬枝两种扦插方法,主要技术均包括采集插穗、插穗处理、苗圃整地和扦插等技术。其他育苗技术还有分根、分蘖、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生产实践中可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 标签: 沙棘 育苗技术 吴起县 播种育苗 扦插育苗
  • 简介:本文针对陕西吴起县沙棘林的生长和经营情况,提出了幼龄沙棘林和成龄沙棘林抚育管理技术,沙棘林病虫害防治,种植园的管理等,为吴起县沙棘林经营管理和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 标签: 吴起县 沙棘林 抚育管理 病虫害防治
  • 简介:通过沙棘良种基地建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以及对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裸地不同设施嫩枝扦插育苗和苗木繁育率技术试验,探索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良种低成本、快速繁育技术,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为主体,配套土壤消毒、病虫害防治、抗旱增肥、反季节扩繁等为特征的配套快速繁育技术,在一年的时间内塑料大棚苗木数量翻一番,日光温室苗木数量翻两番.

  • 标签: 良种 沙棘 塑料大棚 日光温室 快速繁育技术 嫩枝扦插技术
  • 简介:通过沙棘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中的糖、果酸(气相色谱-质谱法,TMS衍生物)、矿物质(FAAS,ETAAS)、挥发性物质(顶部空间气相色谱-质谱法)、Vc(高压液相色谱)和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甲基酯)的分析方法,优化不同产地的沙棘果.对1997年10~11月采集的中国沙棘果(CH)和8月底采集的芬兰沙棘果(FI)和俄罗斯沙棘果(RU)的成分进行比较,得到了为今后开展更广泛的沙棘项目所需要的足够的资料.中国沙棘果汁中的Vc含量极高,平均8g/l(4.2~13.2g/l),是芬兰沙棘果汁中含量的5倍.主要矿物元素的含量比其它可食用的浆果中丰富得多,钾是沙棘果(6~14g/kg,干重)和沙棘籽(5~9g/kg,干重)中的主要矿物质之一,在一些样品中铅和镉含量的增加表明存在轻微的污染.压榨的沙棘果汁中糖的含量从1~20g/100ml有很大的变化,含量最高的是晚秋收获的中国沙棘果,最低的是8月收获的芬兰沙棘果.糖主要是葡萄糖(占总糖分的50%以上)、果糖及葡萄糖衍生物.苹果酸和奎宁酸是主要的果酸(77%~97%),含量为每100ml果汁中4.2~9.1g.果汁上部油脂的特点是形成了C2~C5n-、iso-、和ante-iso乙醇,C4~C5n-,iso,及ante-iso酸,也呈现出挥发性油脂的籽油乙醇前体.不同的产地和采收时间对挥发物有着明显的影响,整个果中的含油量为2%~11%(鲜重),籽中的含油量为4%~17%(鲜重),磷脂占脂类的10%,柔软部分(果肉和果皮)及籽中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具有典型的所有脂肪酸的成分组成.

  • 标签: 沙棘果 产地 成分
  • 简介:剪果枝法为吴起县目前果实采收的主要方法,在工作中应防止野蛮采收,对具有经济产量的果枝,结合修剪进行适度剪取。采叶分为提取黄酮和制作茶叶两种用途,具有不同的采摘标准。枝条修剪以及平茬均为获取枝干的途径,同时平茬也是更新复壮的重要手段。各种沙棘原料获取后,应及时运输,注意保鲜,仔细处理后备用。

  • 标签: 沙棘 采果 采叶 采枝 吴起县
  • 简介:通过对俄罗斯沙棘品种的引种栽培实践,提出了适于区域推广的俄罗斯沙棘主栽品种以及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俄罗斯沙棘栽植株行距为3m×2m、4m×2m、4m×2.5m,栽植株数1000~1667株/hm2,雌雄株比例8∶2或9∶1,为生产上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 标签: 俄罗斯沙棘 栽培技术 栽植 植株 育苗 株行距
  • 简介:柳叶沙棘果实品质好,植株无刺或少刺,是栽培和育种的好材料.采用嫩枝扦插,全光喷雾繁殖柳叶沙棘可获62%~95%的生根率.生根时间较其他种类沙棘晚10~15d.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能提高生根率10%~20%.

  • 标签: 沙棘 无性繁殖技术 生根率 全光喷雾 萘乙酸 柳叶
  • 简介:本文综合阐述了沙棘育苗的各种技术,包括实生繁殖和以扦插、组培为主的无性繁殖,介绍了各种繁育方式在俄罗斯、蒙古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并在综合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议以组织培养方式作为日后发展沙棘产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沙棘 实生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 简介:本文介绍了危害沙棘苗木和林分的主要害虫种类和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为吴起县沙棘林分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沙棘 主要害虫 防治 吴起县
  • 简介:1998年以来,吴起县共在退耕地营造沙棘林12.53万hm^2,人均1hm^2,吴起也成为全国沙棘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但退耕8年后,农民的生计如何解决,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对“果用型”沙棘林分改造技术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对退耕地中条件较好的4万hm^2雌株沙棘林,在保证密度、不破坏地被物、不引起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进行适度改造,以形成良好的结果冠形,增加结实量,借此增加农民的采果叶收入,提高其种植、管护、经营沙棘林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双盈”的目标。

  • 标签: 退耕还林 沙棘 果用型 林分改造 吴起县
  • 简介:沙棘能源林是一种解决中国山区农村能源问题的战略选择,其种植技术包括适地适树、提前整地、合理密植、灌草复合和截干造林等5大方面.农村地区一般人均拥有1~3亩沙棘能源林,就基本上可以满足生活用能的需要.沙棘薪柴主要通过平茬的手段获得,要重视平茬林龄、平茬季节、平茬方法和薪柴处理等4个主要技术环节.为了解决薪柴直接燃烧的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工厂化生产,加工具有低成本、高品质、零污染的沙棘颗粒燃料,具有比化石能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会有效保护现有森林植被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多发展就业的机会,带动沙棘种植地区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转.沙棘能源林建设及其颗粒燃料开发工作,将会成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能源问题、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发展当地经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 标签: 沙棘 平茬 林龄 截干造林 灌草 合理密植
  • 简介:对来自拉浩地区(半干旱地区)与斯皮特(干旱地区)的8年生沙棘种子与果肉粗提物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所选的中亚沙棘产自拉浩与斯皮特,同时研究的还有来自拉浩地区的柳叶沙棘与HI-1型沙棘(外来品种),该外来品种种植在喜马偕尔邦农业大学高山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该研究中心位于拉浩-斯皮特地区的拉浩谷地的库坎姆西瑞(海拔2730m),处于印度温和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所有种类的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52.8%~60.7%)高于饱和脂肪酸(10.6%~29.9%).同样,除了柳叶沙棘以外,种子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1.7%~86.5%)要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12.5%~27.2%).在果肉油脂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是棕榈油酸(37.1%~46.4%)、亚油酸(6.4%~15.0%)、油酸(4.0%~6.9%)和软脂酸(9.1%~28.1%).柳叶沙棘果肉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15.0%)和α-亚麻酸(1.3%).棕榈油酸是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37.1%~46.4%),在拉浩种群中含量最高(46.4%).软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除了斯皮特种群(9.1%),其他类型中的含量基本相同(26.4%~28.1%).在种子油脂中,斯皮特种群中含量最丰富的是亚油酸(39.8%)和α-亚麻酸(25.4%).在柳叶沙棘种子中软脂酸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29.3%).其他脂肪酸含量很低,可以忽略.

  • 标签: 中亚沙棘 柳叶沙棘 HI-1(外来沙棘) 果肉和种子 脂肪酸组成
  • 简介:通过对引进的7个沙棘品种的种子育苗及成苗定植,并对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引进的各沙棘品种类型在定西的适应性.

  • 标签: 沙棘 品种 定西地区 引种 种子育苗 定植
  • 简介:本文简要讨论了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目前的状况及成灾的主要原因,指出沙棘木蠹蛾是影响沙棘种植推广的主要因素.造成严重虫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缺乏对该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了解及监控技术.根据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综合研究,对沙棘木蠹蛾的控制对策有:(1)开发木蠹蛾性引诱剂;(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3)培育抗虫和抗旱品种;(4)改变沙棘林管理技术.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病虫害 性引诱剂 天敌 控制技术
  • 简介:本文对陕西的宜君、黄龙、靖边、吴旗、永寿5地沙棘叶进行了营养分析,发现陕西不同地域的沙棘叶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脂肪、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优于或等于苜蓿草粉及白三叶干草等常规饲料,证明沙棘叶是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的优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 标签: 陕西不同地域 沙棘叶 营养成分 分析
  • 简介:本研究比较了来自中国、芬兰、俄罗斯的3个沙棘亚种中一系列亲水性与亲脂性的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组成.在3个亚种中,中国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其值为9g/L果汁,其他两种为1~2g/L果汁.新鲜果实中黄酮的含量在700mg/kg~2000mg/kg之间.各亚种中各种黄酮单体的比例也有变化.中国沙棘中木聚素含量(290~600ug/100g)要高于海滨沙棘(130~370ug/100g).3种沙棘中,蒙古沙棘的油脂含量最高(种子中是12%,新鲜果实中为6%).蒙古沙棘果实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中国沙棘新鲜果实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最高,但是在种子中的情况就正好相反.在3个沙棘亚种中,种子与新鲜果实的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含量分别在1200~1800mg/kg和250~300mg/kg之间.即使是在果实成熟以后,采收时间也会对某些活性物质有重要影响.在1998年8月末到9月底之间,海滨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沙棘果实中类黄酮总量在9月底达到了顶峰.

  • 标签: 果实成熟 中国沙棘 亚种 种子 含量 生物活性成分
  • 简介:本文参照银杏学研究的方向和成果,论述了沙棘现代医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阐明了沙棘药物现代化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 标签: 沙棘 银杏 药物 医药学 沙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