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用外源生根素处理插穗和在不同基质中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看到了沙棘插穗五种内源激素的基底含量是:生长素和乙烯含量偏低;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偏高。外源生根素处理提高了插穗内源生长素的含量。当外植体插穗生根后,这五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又回到原来基底水平。外源生根素GGR6和ABT1能适当提高内源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诱导了不定根的早期发生。IAA/ABA和IAA/CTK的高比值,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内源激素间的动态平衡是不定根发生的基础。

  • 标签: 沙棘 生根素 内源激素 插穗 不定根
  • 简介:本文详细分析了沙棘叶中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对沙棘叶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并呈规律性变化,此项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沙棘的选种、育种和适宜采摘时间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沙棘叶 黄酮 含量 变化规律
  • 简介: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不过土壤养分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成土过程、生物气候因素和施肥及农业利用方式,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其含量产生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青河县16个沙棘地块的田间采样分析,以0~10cm、10~20cm、20~30cm、30~40cm土层及离树20cm、30cm、50cm为采样点,得出了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及垂直变化及水平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土壤pH在7.55~7.9范围内,呈微碱性;速效钾含量总体为中等水平,沙棘需钾量随土层及距树距离较稳定;速效磷含量比较低,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少,而与离树距离远近关系不大,说明沙棘对磷需求不大;碱解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离树距离越远越少;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由上而下基本呈上升趋势,而随距树距离增大而减少。

  • 标签: 沙棘 土壤养分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机质
  • 简介:本研究对2个沙棘杂交子代群体、亲本群体及对照实生中国沙棘在不同时间的沙棘叶游离黄酮和部分叶样的水解黄酮甙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坝口子和九城宫2个基地7个群体的沙棘叶分析表明:沙棘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桑色素等黄酮组分均处于非游离状态,而只有芦丁以游离态存在.从2个基地研究群体的游离总黄酮变化来看,6月初到7月中旬叶中总黄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坝口子群体变化在800~1000mg/100g,九城宫各群体叶中游离总黄酮含量变化在900~1380mg/100g之间.对九城宫的杂交子代群体和当地中国沙棘2群体的叶水解黄酮甙进一步分析发现,沙棘叶中主要有3种黄酮甙、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该2群体叶中槲皮素的含量集中在6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变化在0.3~0.4g/100g,异鼠李素含量变化在0.27~0.38g/100g范围内;山奈酚2群体叶中含量接近,变化范围在0.6g/100g~0.2g/100g,水解总黄酮甙含量则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群体变化范围在1.3g/100g~0.79g/100g.

  • 标签: 亲本群体 子代群体 沙棘叶 黄酮 变化规律
  • 简介:通过对引进的7个沙棘品种的种子育苗及成苗定植,并对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引进的各沙棘品种类型在定西的适应性.

  • 标签: 沙棘 品种 定西地区 引种 种子育苗 定植
  • 简介:本文研究了采后的沙棘果实的储存情况.分别使用4种包装袋包装的沙棘果实,同时储存在3种不同条件下(室温,冷藏与恒温25℃).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在纸袋中效果最好,其次是冷藏条件下保存在聚乙烯袋中.共检测到29种真菌活性,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镰孢菌(Fusarium),曲霉菌(Aspergillus),黑附球菌(Epicoccum),青霉菌(Pencillium),茎点霉菌(Phoma)是优势菌种.不同储藏条件下种子活力也不同.在布袋中冷藏的沙棘种子的根与芽生长受抑制情况最明显.在此条件下非正常种子数也最多.聚乙烯袋中25℃恒温的种子萌发率最低.冷藏条件下纸袋中的沙棘果实质量最好,也更耐储存.

  • 标签: 中亚沙棘(H.rha.ssp.Turkestanica) 真菌储存条件 萌发
  • 简介:运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和1980-2008年黄土高原不同经纬度18个气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象站点参照腾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8年黄土高原参照腾发量年平均值为874.74~1129.79mm,并随着纬度从北到南和经度从东到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多年间绝大部分研究点的E瓦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4.04~48.25mm/10a,无论包头、横山、绥德、延安、洛川、固原、环县和临汾等地降雨量逐年减少,还是东胜、榆林、民和、靖远、海原和长治等地降雨量逐年增加,可见黄土高原的干旱化正在加剧。黄土高原各气象站点的参照腾发量年内最大值均出现在6、7月;5~8月的ET0占全年的比重为52.9%~59.2%,比重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 标签: 黄土高原 Penman-Monteith模型 潜在腾发量 模拟
  • 简介:本研究以地面样方调查结合2000-2013年MODIS—NDVI数据,建立样方生物量和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反演锡林河流域产草量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植被指数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模型精度为80%,线性模型作为遥感估测应用可行;锡林河流域年平均产草量鲜重为1001kg/hm2,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2000-2013年,产草量年际间变化大,变异系数为51.6%,产草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锡林河流域草原产草量的时空变化与主要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关系密切,特别是受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以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合理配置载畜量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 标签: 锡林河流域 生物量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简介: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对鄂尔多斯市2002-2012年地表植被指数及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鄂尔多斯市近11年来NDVI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与降水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DVI大于0.4以上的面积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态建设政策及资金投入力度的大幅增加。

  • 标签: 鄂尔多斯市 MODIS/NDVI 植被指数 降水 生态建设
  • 简介:以荒地为对照地,对砒砂岩地区8年生人工沙棘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林地的团聚体特性较对照地都有很好的改善。沙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地反映了沙棘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 标签: 土壤物理性质 沙棘人工林 砒砂岩
  • 简介:本文对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内蒙古2个育种基地共8个沙棘群体的沙棘叶在不同时期叶中有机酸、脂肪、灰分、粗蛋白、全氮以及粗纤维常规成分进行了含量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杂交对子代叶中常规生化成分的改良效果不显著,子代群体叶中的常规生化成分与双亲相近,更好的改良途径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杂交子代 亲本群体 沙棘叶 有机酸 脂肪 成分
  • 简介:为执行中俄沙棘科技合作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有关协作单位于1996~2004年先后邀请了8位俄罗斯沙棘专家来华进行合作研究.与此同时,中国沙棘专家赴俄罗斯进行了沙棘引种选育、集约栽培及加工利用交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进的20余个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分别在中国北部和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引种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5个较好的品种、类型,并开始进行示范和推广.拟通过筹建中俄沙棘公司,以更好地引进俄罗斯沙棘加工利用的先进实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沙棘产业化的发展.这对加速中国北部及黄土高原植被建造,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沙棘 中俄合作研究
  • 简介:在Askola、Hergo和Leikora三个德国沙棘品种的浆果中,根据不同采集时间来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糖,有机酸,黄酮醇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用以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浆果成熟期内沙棘品质变化情况。沙棘浆果成熟期内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1940-4660mg/100g),奎宁酸(810~2820mg/100g),维生素C(180~370mg/100g)和柠檬酸(90~160mg/100g)。在这3个沙棘品种中所有有机酸的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其糖类如葡萄糖(0.26~2.10g/100g)和果糖(0.14~0.54g/100g)在3个品种中成分变化略有不同。所有3个沙棘品种维生素C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含有的主要黄酮醇是异鼠李素(350-660mg/kg),槲皮素(30~100mg/kg)和山奈酚(2-5mg/kg)。在3个沙棘品种中黄酮醇浓度在成熟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主要类胡萝卜素是玉米黄素(30~150mg/kg),β-胡萝卜素(3~50mg/kg)和β-隐黄质(5~19mg/kg)。基因型对类胡萝卜素的收集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态都有影响,但在3个沙棘品种成熟期间类胡萝卜素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在成熟期间抗氧化剂的分类表现出不同的组成变化,最大浓度也出现在不同的收获期。

  • 标签: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品种 成熟期 有机酸
  • 简介:我国重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多年来以小流域生态型植物资源的配置为其重点,近年来涌现了开展区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新亮点。我国石漠化区适宜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区域很广阔,有数十种植物可以大显身手,造福与民。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现状 石漠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