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青藏高原的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sinensis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的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的山地,年降水量是影响中国沙棘分布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中国沙棘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论述,并对考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沙棘 资源分布 生态保护 年降水量
  • 简介: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5%。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蚕食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而且恶化生态环境,淤积河道,诱发洪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造成贫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国多年来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对工程措施投入较大,但由于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复杂性和普遍性,以及分布广,面积大,产沙量大等特点。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开发利用 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环境 土地生产力
  • 简介:沙棘在我国是很受欢迎的经济树种,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保健功能也被人们津津乐道,陕西是沙棘分布的重点省份之一,人们对沙棘资源十分重视,但对沙棘病虫害的反映也十分强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原陕西省林科院)1987年以来对陕西省沙棘昆虫区系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有沙棘分布的5个地(市)所属的22个县,每县设调查点3个,其中设中心调查点5处。采用线路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野外采集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并注意采集小型和隐蔽型昆虫,采集到害虫72种,分属7目23科,益虫13种,分属5目7科,同时,还调查到沙棘病害7种。现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 标签: 沙棘资源 主要害虫 陕西省 危害特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野外采集
  • 简介:本文介绍了危害沙棘苗木和林分的主要害虫种类和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为吴起县沙棘林分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沙棘 主要害虫 防治 吴起县
  • 简介:沙棘果实、枝条、树皮、芽、根都可以提炼出有用的化学成分,并且沙棘具有极强的结实和繁殖能力,这些特性使得沙棘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化妆品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

  • 标签: 沙棘果实 西伯利亚 育种 化学成分 繁殖能力 医药工业
  • 简介: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胡颓子和火炬树等乡土树种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树高生长曲线分两种类型,以油松、侧柏等人工实生林为一种类型,即满足“慢一快一缓慢一稳降”生长规律,沙棘、火炬树等萌蘖林开始生长较快,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6树种树高平均生长量为0.4518±0.2763m,刺槐的最高,侧柏的最低;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3190±0.1358m,刺槐的最高,胡颓子的最低。6树种胸径平均生长量相对稳定,平均生长量为0.4170±0.1714cm,刺槐的最高,是侧柏的3倍多,阔叶树大于针叶树,实生林的较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3723±0.1205cm,油松的最大,侧柏的最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6树种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为3.1254×10^4±4.8827×10^-4m^3,刺槐的最大,侧柏的最小,二者相差20倍左右;材积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6.8956×10^4±10.1233×10^-4m^3,刺槐分别是油松和侧柏的2.38和15.34倍。生长量大小除遗传因素外,主要是降水量的影响

  • 标签: 黄土高原中部 主要乡土树种 生长过程
  • 简介: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引进的奥地利黑松、美国黄松、美人松、欧洲赤松、欧洲黑松等16个树种,林分个体树高平均生长量曲线分两种类型,以欧洲黑松为代表的第一种类型,苗期生长较快,随着年龄的增加,树高平均生长量趋于减慢且逐渐稳定,另外一种类型满足正常的"慢—快—缓慢—稳中有降"的生长规律。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369±0.097m,以美国黄松和欧洲黑松的最高(0.535±0.052m),以铁杉的最低(0.251±0.044m);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387±0.104m,欧洲黑松的最高,华山松的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63倍;16树种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在林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小,以美国黄松的最高(1.595±0.192cm),青扦的最低(0.363±0.088cm),二者相差近4倍,就乡土树种白皮松、华山松、金钱松、青扦、铁杉、樟子松(0.6048cm)与外来引进树种(0.8488cm)相比,国外引进树种的生长量远远高于国内引进树种。16树种胸径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7056±0.2570cm,美国黄松的最大(1.249±0.350cm),青扦的最小(0.376±0.241cm),外国引进树种高出乡土树种50.0%以上。

  • 标签: 黄土高原中部 主要引进树种 生长过程
  • 简介:本文对沙棘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如天然维生素E,类胡罗卜素,植物甾醇,磷脂,不饱和必须脂肪酸,沙棘黄酮化合物等在沙棘植物中的分布和含量进行了描述,并且对目前在中国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各种提取方法和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 标签: 沙棘 生物活性物质 分布 含量 提取方法
  • 简介:本文以黑龙江省绥棱浆果研究所选育的“楚伊×蒙优1”、“楚伊×蒙优2”、“楚伊×蒙优3”、“楚伊×蒙优4”、“HS-21×蒙优1”、“HS-22×阿列伊”、“绥1×蒙优7”和“HS-20×阿列伊”8个大果沙棘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果实中糖、酸和黄色素成分的遗传变异倾向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蒙古沙棘系列雄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呈低亲变异的趋向,以阿列伊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呈高亲变异倾向。阿列伊作为父本优于蒙古沙棘系列雄株。“高糖”母本楚伊杂交组合的F-代株系果实中糖含量均呈现出衰退趋势。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呈现一定程度的高亲变异。“HS-21×蒙优1”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变异广泛。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黄色素含量一定程度上亦呈高亲变异倾向。在“楚伊×蒙优4”杂交组合后代中进行选择,获得超亲株系的几率最大。

  • 标签: 沙棘 黄色素 遗传变异
  • 简介:中国沙棘+青海云杉和中国沙棘+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最大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和稳渗速度明显高于其纯林.17年生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林最大截留量较华北落叶松纯林高23.9%,枯落物持水量高26.3%,稳渗速度高2.4倍.退耕地所有中国沙棘林分最大截留量分布范围为1.43~2.02mm,较农作物高0.80~1.41mm,也高于退耕地种草、种药的0.23~0.43mm;退耕还林地表形成稳定的枯落物层,退耕栽植沙棘林枯落物层持水量较农作物十分明显;中国沙棘林地土壤的稳渗速度较农耕地的高5.5~19.5倍.退耕还林还草后,中国沙棘等人工植物群落较农作物的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明显得到提高.

  • 标签: 中国沙棘 森林水文 持水量 农作物 纯林 林分类型
  • 简介:沙棘被誉为先锋植物,是因为它是放线菌结瘤植物。放线菌结瘤植物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共生体结构与功能的完美组合,固定大气中N2,使生命赖以生存的光合C循环和代谢N循环有机的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生命的生长与发育。并解决了贫瘠土质的缺肥,地球氮循环的补充。其次,放线菌植物和Frankia菌,它们遗传上的双重多样性结合,赋予了共生生物生态上的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为荒漠化条件下的生态重建、绿化河山、植被生存和演替,创造了生存条件。

  • 标签: 放线菌植物 沙棘 共生体 弗兰克氏菌 根瘤 多样性
  • 简介:我国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过程中,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为其实施提供了主要经费来源,区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挥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民间企业以一种新的力量逐步参与,解决了配置资金不足的问题。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特点 石漠化区
  • 简介:我国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以小流域生态型植物资源配置为重点,近年来涌现了开展区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新亮点。多年来,这一区域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过程中,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主要经费来源,区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挥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民间企业以一种新的力量逐步参与,解决了配置资金不足的缺憾。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出发,建议这一区域编制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总体规划、加大这科技支撑力度、建立区域示范龙头企业,以拉动我国重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步伐。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建议 石漠化区
  • 简介:在控温控湿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影响沙棘苗木蒸散水的生理生态因子,初步结论为:沙棘苗木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一般为单峰曲线,偶尔出现双峰曲线;沙棘苗木蒸腾速率季节变化有2次高峰,第1次峰值通常出现在7月,第2次峰值在9~10月.一定范围内,气温与沙棘苗木蒸腾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气相对湿度与沙棘苗木蒸腾速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苗木的蒸腾速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田间持水量高的土壤的苗木蒸腾速率较低;沙棘苗木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与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沙棘苗木单株蒸散耗水量随季节变化呈"正态单峰"曲线,峰值多在7~8月,而且土壤含水量越低,苗木蒸散耗水量越少.土壤粘粒含量越多,土壤持水力越高,蒸发耗水量越低,反之则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蒸散含水量越多.

  • 标签: 沙棘 苗期 耗水 影响因子
  • 简介:在缺少灌溉的中国北方地区杂交沙棘种植园,发生年际干旱会导致果实产量减产一半或更多。干旱是导致沙棘叶光合、蒸腾能力下降的主因。当土壤干旱导致沙棘植株受到水分胁迫严重时,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供叶面蒸腾和光合生产的水分已经很少,光合生产力很低,落果加重,果实增重减缓。适时灌溉使沙棘根系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适宜含水量以防止干旱的影响,是保证杂交沙棘园植株健康生长和果实丰产的必要措施。

  • 标签: 杂交沙棘 干旱 生长 中国北方
  • 简介:本试验共设置不同扦插时间、不同扦插密度、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期、不同施肥量和对照试验6个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处理对沙棘嫩枝扦插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进而研究出沙棘嫩枝扦插中最优的处理方式。

  • 标签: 沙棘 嫩枝扦插 不同处理
  • 简介:在黄土高原,刺槐发挥着防治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黄土高原榆林、延安、渭南、咸阳、宝鸡等地(市)的274株刺槐解析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的刺槐在15a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0.84±0.29)m、(10.64±0.31)cm和(0.048907±0.001634)m^3。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刺槐长势差别较大,宁夏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山西、陕西和河南,甘肃的刺槐生长缓慢、生长量低。同时,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和林分密度对刺槐生长影响显著,生长在海拔1000~1200m之间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其它海拔水平;山坡的中下部较上部更有利于刺槐生长;阴坡的刺槐长势优于其他坡向;随着坡度的增加刺槐生长量下降。建议在黄土高原营造刺槐林时应选择海拔1000~1200m之间、坡度较缓的阴坡下部,15a生刺槐密度控制在3300~4950株/hm2之间较为适宜。

  • 标签: 黄土高原 刺槐 生长状况 影响因子 生长指标
  • 简介:我国重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多年来以小流域生态型植物资源的配置为其重点,近年来涌现了开展区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新亮点。我国石漠化区适宜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区域很广阔,有数十种植物可以大显身手,造福与民。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现状 石漠化区
  • 简介:通过连续几年对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测试,结合历年的降雨量及主要月份降雨量,分析降雨量与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棘品种的单株产量受品种及降雨量影响效果显著,在适当的降雨量范围内,降雨越多,产量越高,尤其是6、7月份的降雨量,影响较为明显.

  • 标签: 沙棘品种 单株产量 降雨量
  • 简介:柳枝稷(PanicumvirgatumL。)是一种优良的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替代能源,同时又具有优良的牧草特性及水土保持功能。研究水分胁迫对柳枝稷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可为其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栽培种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幼苗叶片水分随着停水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是叶片含水量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在试验时段内,柳枝稷叶片具有一定保水能力。干旱胁迫下,柳枝稷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明显减少,干旱对叶绿素a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叶绿素b;干旱胁迫后期,柳枝稷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可见,柳枝稷幼苗能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及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来缓解土壤干旱胁迫的伤害,表现出一定的抗干旱特性。

  • 标签: 柳枝稷 幼苗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