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以青海省共和盆地黄沙头沙地为例,在植被调查和分析基础上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封沙育草、丘间造林和沙障等措施能够启动高寒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有效提高植被盖度、代表演替后期优势物种盖度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流动沙地治理地块边缘因为容易受到未治理地块风沙影响,植被恢复速度较慢.研究结果对改进流沙治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认为尽管流沙治理地块这种“边缘效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可以通过扩大治理地块面积予以弱化,因为这样能降低治理地块边缘与核心部位面积比,从而保证有更大比例核心部位能快速恢复其植被.

  • 标签: 青藏高原 共和盆地 高寒沙地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 简介:不炼山造林是一项改革传统炼山造林方式营林措施,可克服传统炼山造林中存在火灾隐患、水土流失、养分流失等问题,并能降低造林成本、保持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不炼山造林 效果 试验
  • 简介:为了检验可降解生态覆盖垫在河滩地造林中抑制杂草生长效果,分3个处理(有生态覆盖垫、无生态覆盖垫、空旷地对照)对北京延庆县中德合作项目示范区油松、刺槐、元宝枫、蒙古栎、侧柏和铺地柏等树种下杂草盖度等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可降解生态垫杂草抑制率超过82.1%;杂草生长越旺盛林地,可降解生态垫杂草抑制率越高;大苗和冠幅较大树种,可降解生态垫抑制杂草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可降解生态垫 河滩地造林 杂草抑制 生长发育
  • 简介:通过对赣榆丘陵山地生态修复项目区设点监测,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从43.5%提高到98.4%。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趋向良性循环,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758t/km^2减少到1369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林成林后,该区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和更深入研究探讨。

  • 标签: 生态修复 效果监测 丘陵山地
  • 简介:对台湾峦大杉引种造林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密度2500~3500株/hm^2范围,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峦大杉造林保存率;造林后1~2a,峦大杉高径生长低于本地杉木,差异达显著水平,3a生峦大杉高径生长与杉木接近,6a生林分峦大杉生长势超过杉木,说明其有良好生长潜力;不同造林密度对峦大杉树高生长期、单株材积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胸径、冠幅生长及林分蓄积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即较低密度栽植有利于峦大杉胸径与冠幅生长;峦大杉冠幅面积与胸径最优模型为C=-1.5181+0.5664D,制定出峦大杉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 标签: 台湾峦大杉 引种 造林 合理密度
  • 简介:城市水土保持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作为基础和重要内容,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有助于唤醒公众环境权利意识、水土资源意识和资源法制意识。借鉴农村水土保持宣传方面取得宝贵经验,围绕目标城市受众潜在需求,从传达信息、内容形式和宣传渠道几方面入手,制定更有针对性宣传策略,并且注重加强宣传效果后评价,实现重点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宣传模式,希望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水土、保护资源氛围,实现城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城市水土保持 宣传策略 新媒体 效果评价
  • 简介:为了筛选出适宜杨树伐根嫁接更新优良品种,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038杨、中林46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中林2001杨、中林2025杨、84K杨和转基因杨9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调查比较伐桩与不同品种接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不同品种杨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84k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8种新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84k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平均蓄积量均最低;3)中林2001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以及中林2025杨平均胸径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01杨平均树高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25杨之间平均蓄积量均较大,且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可知,埃瑞达诺110杨、107杨和108杨是适宜杨树伐根嫁接造林优良品种。

  • 标签: 小美旱杨 伐根嫁接 品种筛选 更新效果
  • 简介:采用挖穴施肥和条沟草带2种方法,在2个不同地点对劣质马尾林进行改造试验,从林木年抽梢、材积、覆盖和地表草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年改造马尾松抽梢总长在1.6m以上,比对照0.95m增长0.65m以上,年均多增长0.22m;材积增长12.7m^3/hm^2,比对照3.4增长9.3m^3/hm^2,年均增加3.1m^3/hm^2;覆盖度也增加32%~47%,比对照分别增加19%和32%;同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草灌植被均增加10种以上。

  • 标签: 劣质马尾松 草沟条带 挖穴施肥 地表覆盖 生物多样性
  • 简介: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强度100mm/h,坡度20°,在2个玉米秸秆缓冲带布设坡位(斜坡长4.5-5.5m和6.5-7.5m)与2个降雨历时(单次降雨30min和2次连续降雨30min+30min)试验处理组合,研究在黄土坡面不同坡位布设玉米缓冲带对防治细沟侵蚀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缓冲带可减少坡面侵蚀量和细沟侵蚀量,其中,坡面侵蚀量减少7.3%-14.2%,细沟侵蚀量减少11.0%-30.6%,细沟侵蚀量对坡面侵蚀贡献率减少3.4%-15.0%,径流含沙量降低5.5%-12.8%;2)单次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4.5-5.5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效果最佳,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4.2%、30.6%和11.6%,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2.9%和21.9%;3)2次连续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6.5-7.5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效果较好,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3.5%、25.0%和5.5%,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5.5%和16.3%。

  • 标签: 秸秆缓冲带 细沟平面密度 细沟平均深度 细沟侵蚀强度 人工模拟降雨
  • 简介: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长汀县稀土废矿区恢复治理后植被生长情况、土壤养分、宽叶雀稗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分析,说明乔灌草绿化模式对废矿区植被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地表覆盖,促进植物多样性,且对土壤养分和宽叶雀稗生物量和营养成分有一定程度影响。

  • 标签: 稀土废矿区 生态修复 土壤养分 宽叶雀稗
  • 简介:通过对马尾松摘梢与无摘梢造林成活率、胸径生长、高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摘梢造林平均成活率比无摘梢高出28%,摘梢造林与无摘梢造林对马尾松胸径、树高生长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坡位对马尾松胸径、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差异。

  • 标签: 马尾松 摘梢造林 效果分析
  • 简介:根据火电厂工程建设、施工特点,以工程措施为先导,通过工程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永久与临时措施相互补充,因地制宜地布置排水、拦挡、绿化美化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经现场调查,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7.1%,土壤流失控制比1.0,林草植被恢复率99.1%,林草覆盖率28.4%,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目标值。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布置 效果 广东河源电厂
  • 简介:在对安溪崩岗侵蚀区全面调查基础上,选择4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从植被种类、数量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利用乔木层径级、灌草层物种数、重要值、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方面对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马尾松+相思模式径阶水平分布均匀,且树木长势良好。崩岗区灌草层植被种类单一,芒萁作为一种先锋物种在崩岗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尾松+相思和马尾松+桉树模式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都较高,适合应用于崩岗侵蚀区植被恢复。.

  • 标签: 安溪 崩岗侵蚀 植被配置 恢复效果
  • 简介:通过对江苏赣榆丘陵山区生态修复区修复效果总结分析,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根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从修复前43.5%提高到96.1%。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向良性循环发展,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758t/km^2减少到1369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补植林成林后,该区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开展更深入竹研究探讨。

  • 标签: 生态修复 丘陵山地 效益分析
  • 简介:目前水土流失主要侧重于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而对水流失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瓯江流域低丘缓坡地区生产建设项目为对象,通过设置监测小区观测降水量及水流失量,对比分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综合措施保水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综合措施均具有保水效果,以植物措施效果最好;临时措施保水效果差,呈负效应。

  • 标签: 低丘缓坡地区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措施 保水效果
  • 简介:通过对套种圆叶决明油茶园土壤作为期3年理化性质及流失量动态变化研究,初步了解茶园套种圆叶决明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①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化增幅明显;②土壤质地随时间变化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在其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增加;③土壤中砂砾含量逐年降低,粉粒含量逐年上升,土壤机械组成更趋合理;④土壤流失量呈逐年降低趋势。表明油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效果

  • 标签: 圆叶决明 油茶园 物理结构 土壤养分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 简介: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快速繁衍。

  • 标签: 类芦 VA菌根 关系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复杂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规律,以北京市房山区黄院村采石场为典型代表区域,综合运用影像全站仪技术和ViewGIS3.0软件计算得到该区域太阳直接辐射量,同时通过实地调查观测对直接辐射模型精度进行检验(误差仅为4.1%),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太阳直接辐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观测点误差在一天当中都表现出了相同变化趋势,即早晚误差大,中午相对较为平稳,且趋近于0,表明该模型在太阳高度角较大时,能更准确反映真实太阳直接辐射值.2)阳坡直接辐射量随坡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临界点与太阳高度角余角基本一致;阴坡直接辐射量随坡度增大而减小.3)不同季节太阳直接辐射量受坡向影响程度不同,冬季受坡向影响最大,秋季和春节次之,夏季最小.

  • 标签: 影像全站仪 地形测量 ViewGIS3.0 太阳直接辐射 变化规律
  • 简介:为充分了解自然界河流深潭成因和功能,选取山东诸河部分河段,对河流深潭水量状况、底质、水生动物调查进行,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深潭形成主要原因,阐述深潭在生态、经济、景观方面的功能.考虑到城市河流现状,认为人为地在城市河道修建深潭方式,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水质和景观有着积极作用.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深潭构建5条原则,以及“浅滩-深潭”和“跌水-深潭”2种构建形式,旨在为城市河道生态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深潭 城市河道 构建原则 生态改造
  • 简介:采用黄土、石英砂尾矿、硅藻土等无机粉体对生活污泥进行固化,制备可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法探究各无机试剂最佳添加量和工艺条件为:污泥50%、黄土30%、石英砂尾矿10%、高岭土5%、硅藻土2%、Al2(SO4)33%、烧成温度930℃、和焙烧时间50min。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黄土添加量从0~100%变化,轻质颗粒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到7.35MPa后开始下降。石英砂尾矿用来提高产品抗压强度,当含量为30%~40%时制得轻质颗粒抗压强度、吸水性等达到最佳性能。硅藻土多孔结构以及污泥中有机质挥发,使产品具有高孔隙度和吸附性,吸水率为50%。通过对轻质颗粒X衍射与S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活污泥为主原料制备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性能优越,符合GB/T17431—1998。

  • 标签: 污泥 黄土 石英砂尾矿 轻质颗粒 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