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为解决青海高寒区绿化植物的栽培驯化问题,并为金露梅栽植的科学管理及高寒区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金露梅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方法人为控制土壤水分条件,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金露梅苗木的光合生理特征,研究金露梅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土壤水分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金露梅凋萎系数为4.02%左右;2)土壤水分对金露梅叶水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具有阈值现象,净光合速率最大时土壤含水量为20.83%,水合补偿点为4.38%,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时土壤含水量为13.82%;3)在砂壤土条件下,金露梅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为8.33%~12.71%,此范围内既可以维持植物基本的生长所需,又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青海地区在金露梅盛花期(7月),在无降雨的情况下,每2~3周补充一次水分能维持金露梅较好生长。2~3周的持续干旱所造成的伤害在灌水后可逐渐恢复,但连续1个月无任何供水会使金露梅死亡。

  • 标签: 水分胁迫 叶片水势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含水量
  • 简介: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厂址位于工业园内,不同于其他热电项目,编写水土保持方案时应根据其项目特点正确划分其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土壤侵蚀模数,区别和明确各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缴纳金额和缴纳主体,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

  • 标签: 分布式能源项目 防治分区 土壤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补偿费
  • 简介: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对植物根系固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油松单根施加拔出荷载进行直接拉拔实验,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干密度对拔出过程中根-土界面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根拉拔实验中根系有被拔出和被拉断2种破坏模式:根-土最大摩擦力与根系直径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单根简化模型分析根-土间的摩擦情况,证明与实验结论一致;且根系直径在一定范围内时,根-土的最大摩擦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随土体干密度的升高单调增大。

  • 标签: 根系 摩擦特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干密度
  • 简介:本文利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种间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指数作多样性指标,运用扩散系数、扩散指标等聚集度指标对乳源木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物种比较丰富,群落处在以乳源木莲、拉氏栲等为优势种的进展演替中,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乳源木莲在空间上属聚集分布(此分布型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乳源木莲正处于成熟种群,可作为天然林更新的主要保护树种。

  • 标签: 乳源木莲 群落 结构特征
  • 简介: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九龙溪上游,是中央苏区县之一。全县辖13个乡(镇),111个行政村,人口1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1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808.5km^2。

  • 标签: 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 品质 责任 强化 农业人口
  • 简介:树种结构单一是长期困扰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率低,且跑水跑肥,使得阔叶树难以自然恢复,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对水土流失区保水保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水土流失区营造阔叶树是解决树种单一的唯一办法.自2000年以来,长汀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创新治理模式,从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以培育地力、改善局部环境为着力点,在马尾松纯林混交阔叶树,力争重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植物群落,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 标签: 水土流失 树种结构 马尾松 阔叶树 长汀县 生态环境
  • 简介:为了解植被与坡面径流侵蚀动力的关系,通过野外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草类植被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和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植被完整程度的差异,对坡面径流的流速有显著影响。试验小区上坡面径流流速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裸地小区(0.27m/s)〉铲草小区(0.24m/s)〉剪草小区(0.16m/s)〉原状坡面小区(0.1m/s)〉除草剂小区(0.08m/s),径流雷诺数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植被越完整,径流运动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相应的坡面径流深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径流含沙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的径流含沙量都随试验进行而逐渐降低,植被结构越完整,径流舍沙率降低的趋势也就越明显,相应地径流输沙率也从最大裸地小区的400g/min降低到3g/min。

  • 标签: 径流流速 雷诺数 径流阻力 径流深 径流含沙量 植被覆盖
  • 简介: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长量和生物量等常用指标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人工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林密度普遍偏高,结构比较简单,群落稳定性较差.3种密度的赤桉林群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层的群落分异性越大,林分中主要分布优势种(乔木为赤桉,林下植物为扭黄茅),其他种群的数量极少,林下植被层的结构比较简单,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物种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等4个指标不断减小,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断降低,结构合理性越差;群落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基本随赤桉林的密度增加而减小,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生物量是其他2种高密度林分生物量的2倍以上.各林分林木生长缓慢,即使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只有0.72cm和0.78m.为了增加干热河谷地区人工乔木林群落的稳定性,使其逐步实现正向演替,发挥其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应该考虑降低乔木层群落密度.

  • 标签: 赤桉 林分密度 群落稳定性 金沙江干热河谷 群落结构 林下植被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开发建设和生产建设活动的加剧,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预防和治理开发和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且非常紧迫的任务。泉州市积极探索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入手,推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路子,已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其经验值得借鉴。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经济转型提升 成功经验
  • 简介:利用福建省2002-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对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2-2007年期间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较高,在时间上的变化呈波动趋势,2003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最高;②耕地面积减少量最大,居民点工矿面积增加量最大,年变化速率最快的是交通运输用地;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

  • 标签: 土地利用结构 改进TOPSIS方法 合理性评价 福建省
  • 简介:采用萨维诺夫干筛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烟台市黄务镇峰山破坏山体周边7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密度均显著低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小;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孔隙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混交林〉纯林〉灌草丛,0~10cm土层优于10~20cm土层;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储水能力和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均高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好。对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灌草丛最差,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好,其他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介于二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破坏山体周边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恢复 土壤结构特征 健康评价 破坏山体 烟台市黄务镇
  • 简介:为探讨坡耕地土壤退化程度及其与坡度的关系,在沂蒙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通过测定流域内不同坡度坡耕地、弃耕地与生态林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坡耕地土壤颗粒结构与养分退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砂粒体积分数最高,黏粒体积分数最低,平均值分别为70.81%、0.75%;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机质质量分数为生态林地〉弃耕地〉坡耕地;3)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其大小与土壤粉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4)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砂粒体积分数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土壤氮、磷、钾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颗粒体积分数相关性不显著;5)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的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或坡度加大会增强土壤粉粒和黏粒的流失,导致土壤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分维数下降,水肥保蓄性能和养分质量分数降低。

  • 标签: 土壤退化 坡耕地 分形维数 理化性质 沂蒙山区
  • 简介:对柳杉湿地松混交林、柳杉火力楠混交林、柳杉纯林、火力楠纯林、湿地松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混交林与柳杉纯林、火力楠纯林、湿地松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林分生物量和较合理的林分结构,可以把柳杉与湿地松、火力楠混交林作为用材林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 标签: 柳杉 湿地松 火力楠 混交林
  • 简介:在北京市的发展过程中,高速增长的人口总量使北京市正遭遇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的发展困境.通过分析2004-2011年北京市人口以及水环境相关数据,研究人口变动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京市人口从2004到2011年增长了115万人,外地入京人口增长了484.3万人,年均用水量增加了近1.41亿m^3,高速的人口发展是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总量连年增长的根本原因;2)2011年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仅为59.1万人,不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10,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尚不足第三产业的1/3,第三产业取代了第一、二产业成为城市的经济支柱;3)8年间,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减少了8.4m^3,人均年农业用水量减少了37.7m^3,人均年工业用水量减少了27.1m^3,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北京市人均年用水量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人口总量 流动人口 水资源利用 产业结构
  • 简介:深圳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裸露山体缺口严重影响了深圳市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些裸露山体,需要通过一定的生态修复措施对其进行修复。本文以马峦山(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废弃石场为例,介绍了当前较为成熟的修复措施在治理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 标签: 裸露山体缺口 修复措施 治理设计
  • 简介:在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实践并结合其他尾矿坝工程项目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应用不同类型的排渗措施,以降低坝体浸润线,加速尾矿排水固结,提高坝体稳定安全的设计等方面经验和体会。

  • 标签: 尾矿坝 排渗措施 应用
  • 简介:以北京市房山区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及设计标准,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特点,探讨了设计变更阶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雨洪利用控制措施技术设计,阐述其雨洪利用措施效果。建议类似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变更时应注重结合建设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措施,以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达到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 标签: 水土保持 设计变更 雨水控制利用 设计要点
  • 简介: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和微团粒状况是影响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因素。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641—2.114之间,其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果园〉坡耕地〉乔木林地〉灌丛〉天然草地〉人工梯田。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774~2.384之间,其变化顺序为果园〉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坡耕地〉天然草地〉人工梯田〉灌丛,二者均表现出≥0.25mm粒级土壤团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高的规律;分形维数与≥5mm、5~2mm和≥0.25mm粒级的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mm粒级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团粒结构体破坏率可知,灌丛土壤结构与稳定性最好,其次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最差;表层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在2.360~2.487之间,大小顺序为天然草地〉乔木林地〉坡耕地〉人工梯田〉人工草地〉果园〉灌丛,灌丛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结构形成,分形维数与0.25-0.05mm和〉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层土壤质地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人为干扰小,3种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3种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可作为土壤评价指标之一,分形理论为土壤结构、性质和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团粒 微团粒 土地利用方式 分形维数 黄土丘陵区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是国家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水土保持宏观规划的支持工具。借鉴国外区域土壤侵蚀模型,以DEM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单元模型进行定量表达,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入渗,微地形填洼等,并利用GIS功能完成径流传递和汇集部分的计算,建立了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所建立模型在延河流域的试运算,结果接近现实,能反映土壤侵蚀时空分布趋势。模型的建立可为水土保持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 标签: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算法设计 参数提取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航道等级需要提高。通过北江航道整治工程实例,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 标签: 航道整治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