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示范县工作,开始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实践,前后跨越10多年。通过实践,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认识不断深入,编制质量也不断提高。进步认识到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立法与行政执法有力保障;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专业技术职称要求管理,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质量基础性工作;科技示范园为方案编制树立了榜样;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绿化美化区域以园林绿化标准进行绿化;落实监督、监测措施水土保持工作必不可少手段,以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认识
  • 简介:大地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和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和宁静湖泊;大地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和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淤地坝建设治黄减沙关键措施,为了加快淤地坝工程修建,需要利用快速筑坝技术,而快速筑坝中质量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快速筑坝质量方法,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快速建筑淤地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淤地坝 快速建筑 质量控制 爆破 水力冲填
  • 简介:砒砂岩种特殊泥岩、泥沙岩,黄河中下游粗泥沙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
  • 简介:根据项目区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土壤条件及其植被现状,综合考虑林场区划、立地条件以及林分特征等因素,选择豆科、木兰科、桃金娘科等7科共13种乔、灌、藤植物按5个分区进行配置,培育常绿阔叶林为主林分,在突出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同时,注重群落外貌、物侯与季相等森林景观效果。

  • 标签: 林分改造 分区设计 绿化美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种雨篷式生态治理崩岗方法,具体包括修整崩岗坡面,设置若干平面台阶,挖种植沟;施足基肥;植物播种;安装遮雨篷和喷灌装置等步骤,坡面及台阶上设置遮雨篷在人工植被层形成前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坡面的冲刷,防止形成新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播种种子不被雨水冲走,从而能够稳定地在坡面上发芽、生根、生长。

  • 标签: 生态治理 崩岗 雨逢式 关键技术
  • 简介:本文认真总结龙岩市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进步推广“长汀经验”,深入分析加快推进龙岩市新轮水土流失治理优势和存在困难与问题,从优化规划、创新机制、科学治理、精确管理、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下步治理工作对策建议。

  • 标签: 新一轮 水土流失 思考与建议 龙岩
  • 简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中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存在错误,且该公式至今未修订,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文件编制质量不高,应加大基层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建立较为健全基层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点体系。

  • 标签: 规范 公式 基层 水土保持
  • 简介:为了有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临时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和生态重建,利用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弃土场、拌和站和取土场5类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变化,以及5类临时用地之间土壤质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低,土壤酸化严重;施工营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高;拌和站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小;弃土场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小,速效钾养分质量分数最高;施工便道土壤各指标在5类用地中,均处于中间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以及氮素等养分缺乏,土壤酶活性降低,引发弃土场、取土场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原因;土壤紧实度、密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及田间持水量降低导致施工便道、拌和站和施工营地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因素。不同类型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差异极显著(P〈0.001),在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中,应采取针对性土壤改良措施。主成分分析损毁土地土壤综合质量诊断分析有效研究方法。该研究可为工程建设损毁土地复垦利用、生态重建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 简介:土壤水分作为干旱监测重要指标,干旱遥感监测研究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MODIS数据EVI、红波段反射率、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构建了基于Nir-Red反特率光谱特征空间EPDI模型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利用野外同步测量数据PDI、MPDI、EPDI三种干旱指数模型获取拉萨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PDI能够更准确地反演土壤水分,其样本点相对误差仅为0.1040,线性相关系数为0.9181,反演精度相比PDI、MPDI(0.1646、0.1472)分别提高了36.83%和29.35%,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大尺度干旱动态监测提供了新途径。并且相比MPDI,EPDI模型参数更容易获取,模型构建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从而为模型大范围推广提供了可能,具有很好应用意义。

  • 标签: 土壤水分 干旱检测 NIR-RED光谱特征空间
  • 简介:长期从事土壤和水土保持事业土壤人,深感珍惜土壤,保护土壤重要性。值今年”国际土壤年”之际,特撰本文,以兹纪念!

  • 标签: 土壤 人类 水土保持事业
  • 简介:工程建设所产生废弃土石料需要专用场地进行堆放,本文选取了广东省大型水利项目的弃渣场从渣场类型到具体设计进行剖析与论证,提出不同类型弃渣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相关技术要求。

  • 标签: 广东省 水利工程 弃渣场 水土保持
  • 简介:为进检验水蚀预报模型WEPP在黄土高原适用性,并提供必要数据准备,根据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1986-2003年日序列降雨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风速实测值及全美范围内选择参照站得到其他气象因子,随机气候生成器在黄土高原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气候生成器能够较好地模拟单个气象因子,并未考虑各个气象因子之间相互关系;同时,能准确地模拟年降水及其月分布,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月分布,而风速模拟值月均值、标准差普遍高于实测值月均值、标准差.为此,选择参考站点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气象因子.按月计算降水-降水概率和不降水-降水概率模拟月均值比实测值偏低.

  • 标签: 随机气候生成器 黄土高原 安塞 适用性 WEPP
  • 简介:以鄯善风电场期(49.5Mw)工程为例,通过布设风蚀监测小区,结合建设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采用实测、GPS技术应用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及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防治效果,为同类地区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风蚀监测 土壤流失量 水土保持措施
  • 简介:探讨了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在时间序列分析方面的应用,并以云南省文山州盘龙河为例。把它运用到河流悬沙浓度时间序列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研究中。结果表明:①M—K检验同样适用于河流悬沙浓度趋势与突变分析;②盘龙河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河流悬沙浓度直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1999年后有下降迹象;③盘龙河河流悬沙浓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存在着两个明显突变点,其在1973年,其二在1999年。

  • 标签: Mann—Kendall检验 趋势 突变 河流悬沙浓度时间序列 盘龙河
  • 简介:在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评选中,经105个全国学会推荐和作者自荐,在最近5年发表在中国科协期刊594篇论文。经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协常委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审定,中国科协网站、科技导报社网站公示无异议,200篇论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推荐《北京山区土壤流失方程探讨》名列其中。

  • 标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科协 学术论文 期刊 评审委员会 土壤流失方程
  • 简介:福建省长汀县全国丘陵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县份之,水土流失历史之久,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据1985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近10万hm^2,占山地面积37.7%。

  • 标签: 水土流失治理 长汀县 福建省 成效显著 滴水 丘陵红壤区
  • 简介:山美水库泉州市区和沿海县(市)重要水源地,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水土保持维护库区生态安全需要,并针对库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危害,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表覆盖,把绿色留住,使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让百姓能喝上更安全、更好水。

  • 标签: 重要水源地 水土保持 对策 山美水库
  • 简介:以哈密十三间房期风电工程为例,介绍了风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总体布局评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情况评估、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水土保持投资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效果评价、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等。

  • 标签: 水土保持 设施验收 技术评估 风电工程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