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紫色侵蚀泥沙氮养分富集度与雨强、坡度和施肥措施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土壤氮养分富集的机理。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养分富集度越小;坡度越大,养分富集度越小;施肥后养分富集度有所增大。径流与土壤养分混合深度与养分富集度具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泥沙流失主要是〈0.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2mm的粘粒,而养分富集也主要在这两部分。

  • 标签: 紫色土 氮素 富集度
  • 简介: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剂的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的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的硬度是混剂硬度的5.2—32.9倍。

  • 标签: 保水剂 土壤水分常数 膨胀率 土壤硬度 土壤密度 PH值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植物林冠层截留降水、枯枝落叶层的覆盖、根系的穿插、固结以及根的力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植被固护岸的作用机理;利用水生植物自身的性状和抗性能力以及其可以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等方面来分析植物净化水质的机理。最后探讨了植被护岸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植物净水、护岸的优势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植物 固土护岸 净化水质
  • 简介:盛,男,1964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1988年毕业于福建林学院,获农学硕上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从厦门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地理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海峡西岸资源与环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负责人,福建省和福建师范大学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水土保持专家 福建师范大学 学科带头人 自然地理学 南京林业大学
  • 简介:在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设计研究所,利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3种密度(0.9、1.0、1.1g/cm^3)及3种掺比例(1.0:0.5、1.0:1.0、1.0:2.0)下粉煤灰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大,粉煤灰的入渗速率迅速减小,且呈幂函数关系;2)粉煤灰掺入一定比例可以增加干密度或表层的致密性,并可有效减小入渗强度,改善纯粉煤灰不易压实的特性;3)2种介质掺混时,入渗能力取决于中值粒径的大小,中值粒径大,入渗能力则强;4)在纯粉煤灰情况下,入渗过程用通用经验公式表达较为理想,在掺情况下,用通用经验公式和考氏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均较好,但在小密度情况下,实测数据与模型的拟合曲线在入渗渐变阶段有较小的偏离。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降低储灰场扬尘污染、减小灰场降水入渗和预测灰场产流等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粉煤灰 掺土比例 密度 入渗速率
  • 简介: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雪浪山复绿边坡A段发生的大滑坡为例,研究强风化砂岩夹板岩重塑在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的三轴UU剪切强度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边坡的复绿工程。结果表明:含水率从15%增加到25%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显著减小;当含水率分别为15%和25%时,随着干密度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干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大;但当含水率为20%时,黏聚力随着干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不变。

  • 标签: 剪切强度 强风化砂岩夹板岩 重塑土 无锡雪浪山
  • 简介:以云南天宁有限公司安宁磷矿一号矿山排场为例,对排场治理措施及其效益进行分析。该排场采用"先拦后弃,由下而上"的堆渣方法集中堆存弃渣,并采取挡土墙、排水系统及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治理成本上经济可行,为今后磷矿排场的防治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 标签: 磷矿 排土场 效益分析
  • 简介:本文从城市建设项目区的特殊性、敏感性出发,以临时堆区的水土保持防护作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不同类型、不同区域范围项目临时堆区在布局和防护措施上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方式方法,强调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初步总结出城市建设项目区在临时堆防护方面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建设项目区 临时堆土 水土保持防护
  • 简介:盐渍表层盐分累积与土壤含水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建立干旱区盐渍含水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本文以艾比湖流域不同含水量的盐渍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谱反射率变换和多元统计分析(MSAM)方法,对土壤含水量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和建模。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反射率呈下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波长越长,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含水量的相关性越高,其中1937nm处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含水量具有最高的相关性(r=-0.636)。对土壤光谱反射率进行8种光谱反射率变换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盐渍的不同含水量与光谱之间的相关性,筛选敏感波段,建立关系模型。得出对数一阶微分(LogarithmFirstOrderDifferential)在波长2024和2357nm建立的模型以及均方根一阶微分(RootMeanSquareFirstOrderDifferential)在波长1972和2357nm建立的模型最优,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4和0.865。基于上述模型作者构建了一种耦合模型,相关性r=0.926比对数一阶微分模型提高了0.032,比均方根一阶模型提高了0.061;因此,所构建的盐渍含水量估算模型是可行的,可以为遥感反演提供理论参考,对高光谱遥感反演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光谱特征 含水量 模型 艾比湖流域
  • 简介:有色金属矿山排场(废石场)是矿山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本文以某有色金属矿山排场(废石场)为例,探讨防洪设计标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标签: 矿山 排土场 水土流失
  • 简介:以沈阳市天柱山附近的工程弃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25°坡面上不同土壤颗粒级配的工程弃在1.0、1.5和2.0mm/min3种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产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所用Ⅰ~Ⅴ组样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从1.5增加到2.0mm/min),累积产沙量分别增加12.55、7.56、12.00、8.81和10.41g,而在3种降雨强度作用下,3个最大与最小累积产沙量差值分别为6.39、11.64和13.78g;2)产沙量随细度模数的增大而减少;3)在降雨强度、坡度、降雨历时等因子一定的条件下,土壤颗粒级配对径流量的影响比较小,不同颗粒级配土壤的累积径流量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颗粒级配 降雨强度 产沙量 细度模数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中PM2.5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逐步加剧,如何减轻PM2.5对人类的危害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PM2.5的研究成果,总结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组成特性、来源分类,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对PM2.5的监测标准,并基于森林植被对PM2.5的调控作用,指出通过合理建设森林植被达到有效调控PM2.5、降低PM2.5对人类的危害的目的。

  • 标签: PM2 5 森林植被 监测标准 调控
  • 简介: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对植物根系固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油松单根施加拔出荷载进行直接拉拔实验,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干密度对拔出过程中根-界面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根拉拔实验中根系有被拔出和被拉断2种破坏模式:根-最大摩擦力与根系直径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单根简化模型分析根-间的摩擦情况,证明与实验结论一致;且根系直径在一定范围内时,根-的最大摩擦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随土体干密度的升高单调增大。

  • 标签: 根系 摩擦特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干密度
  • 简介:为给修建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施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密度和含水率影响固化强度的规律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固化强度的影响大于含水率;随着密度的增大,固化的强度呈直线上升;在同一密度下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的80%±5%范围内时,固化的强度达到最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议尽可能的增加固化的密度,压实度控制至少超过0.94;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80%~90%之间。

  • 标签: 土壤固化剂 固化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集流面 含水率 土壤密度
  • 简介:陂溪小流域是宁化县严重的紫色水土流失区之一,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2.1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1%.该流域推行以封先行,草、灌、乔三位一体,草-牧-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并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为同类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典范.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 治理成效与做法
  • 简介:为探究不同复垦模式对排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场复垦区内灌木林地(紫穗槐)、榆树林地、刺槐林地、混交林地(刺槐和榆树混交)和荒草地5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经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得土壤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并以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为指标(R〉0.25即〉0.25mm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破坏率(PAD)、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土壤分形维数D)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特征。结果表明:大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破坏率和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在不同复垦模式表层土壤总体呈现出林地优于荒草地的趋势,其中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低,刺槐林地和混交林地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较好,林地表土层土壤稳定性更好。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指标MWD与GMD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形维数D值呈正相关。土壤团聚体从大团聚(〉5.00mm)到转化微团聚体(〈0.25mm)的过程中,1.00mm和2.00mm土壤团聚体转化过程中较为关键的节点。

  • 标签: 土壤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直径指标 分形维数 排土场 复垦模式
  • 简介:在对察布查县2000-2005年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谢高地等人研究得出的成果"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结合2000年、2005年全国和察布查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种植结构和粮食单价对察布查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0-2005年,察布查县耕地微量减少,其他农业用地都有较多增加;2005年察布查县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565357.6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146920.6万元,增加了35.1%,说明农业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结合实际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农业土地的永续利用。

  • 标签: 农业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察布查尔县 伊犁
  • 简介:弃渣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如何对弃弃渣妥善处置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怀集至阳江港高速公路怀集至郁南段项目为例,论述了高速公路项目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时,对弃弃渣的一种处置方案,以期为今后建立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 弃渣处置
  • 简介: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除草剂多种多样,但均以农业农作物生产为主,而针对林业森林苗圃所使用的除草剂较少,而且应用推广也比较少见。森林苗圃中针叶树育苗所需的苗木量大,因此育苗面积也大,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几个主要树种,如杉木、马尾松、柳杉各地每年都有大量需求。市场经济推动林业育苗工作向省工省成本方面发展。为了探索苗圃育苗工作中最困难、最花工的除草工作的解决途径,我们于2007年底开始对禾耐斯、果和烯草酮这三种化学除草剂进行大田育苗除草试验。通过3年试验对比,认为禾耐斯、果和烯草酮比较适应我区苗圃育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苗圃 除草 禾耐斯 果尔 烯草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