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 简介:通过利用短期施代替降雨的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后,本氏针茅的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同时,本氏针茅的光化学活性在施后部分恢复,光量子产量和热耗散能力明显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施条件下,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上升速率较快,而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光诱导速率较慢.

  • 标签: 本氏针茅 长期干旱 短期施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 简介:近年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但各地水土保持"规费"征收力度尚不均衡.本文阐述了征收保"规费"的意义、依据和必备条件,介绍了征收保"规费"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 标签: 征收 规费 水保 监督执法工作 水土保持 必备条件
  • 简介:近20年来,植物固坡在国内外越来越受欢迎。为进一步阐明植被根系对不稳定斜坡加固的力学机理,纵观多年来根系固土的研究成果,基于根系的锚固、加筋理论,从根系形态建成、抗拉、抗剪、采伐后根系强度变化及根系中主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与素土相比,根土复合体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内在机理尚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根系的理论研究和植被护坡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根系 固坡机理 接触形态建成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木质素
  • 简介:我国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为探求黄土细沟流的力学特性,从水力学及河流运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6种坡度(2°、4°、6°、8°、10°、12°),5种流量(8、16、24、32和40L/min)组合水槽冲刷试验条件下细沟水流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细沟流平均流速与径流流量呈幂函数关系,坡度对其影响较小,其原因同水流强度与床面形态的相互制约有关;黏性底层厚度与坡度、流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阻力系数与雷诺数无关,说明水流强度增加的同时,床面形态发育愈显著,即水流耗散能量增加愈显著,其值在0.16~1.45之间变化。研究结果对细沟水流水动力学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进而对黄土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修复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细沟流 细沟流速 阻力系数 细沟侵蚀 黄土高原
  • 简介:坡面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也是侵蚀泥沙搬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载体,为探讨坡面流水力学特征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径流小区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坡面覆盖和放水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坡面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受植被覆盖情况和坡面坡度的影响较小,受放水流量影响较显著。其中,坡面流入流断面雷诺数和弗劳德数随时间基本保持不变;出流断面雷诺数动态变化呈增加趋势,弗劳德数呈缓慢下降趋势,其动态变化幅度随植株密度增加而趋于平缓,植株布设方式对雷诺数和弗劳德数的动态变化影响较小。流量和植株密度增加会引起阻力系数增长,阻力系数随冲刷历时呈增长趋势,坡度和植株密度可以控制这种增长趋势。

  • 标签: 坡面流 径流小区 放水冲刷试验 流态 雷诺数 弗劳德数
  • 简介:结合生态农村园发展的要求及对同安造村的综合考察,从多角度来分析市场形势和造村的人文、地理等各条件的综合状况,为造村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同安区汀溪镇发展成为厦门市的后花园提供借鉴。

  • 标签: 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 造水村
  • 简介:为探讨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论述各类湿地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湿地生态需水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并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为例,对其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湿地问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湿地分类 湿地特征 扎龙湿地 水问题 湿地保护
  • 简介: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妫河流域20多年水源涵养林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妫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上升状态,从1975年的10.96%,已上升到46.61%;经济林面积增长迅速,每年约增长150hm^2;树种组成正在向多样性转化,从1975年以4个主要树种为主,到1995年已形成8个树种的格局。因此认为妫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总体状况正在好转,但还存在经济林面积增加过快,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森林植被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 标签: 妫水河 水源涵养林 动态格局 植被类型 树种组成
  • 简介:浅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浅沟水流的力学参数研究是建立浅沟侵蚀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基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燕儿沟小流域的坡地为对象,通过野外放水冲刷实验,对浅沟水流的力学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沟水流属于紊流范围,大多数情况下是急流;在坡度18°左右时,携沙水流的流速最小,阻力最大,此时水流的能量分配在侵蚀与携沙之间达到平衡;浅沟水流在坡度26°左右时流速达到最大,水流功率达到最大,最利于浅沟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浅沟侵蚀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浅沟侵蚀 水动力学参数 黄土丘陵沟壑区
  • 简介:小良保站1957年在这不毛之地“光板地”小良建站并开始长期艰苦的治理水土流失历程,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现在已在光秃的沿海台地上恢复起一片葱绿的热带人工生态森林。治理后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小良水保站
  • 简介:近20年来,围绕“治山治水,脱贫致富”这个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在毕节地区除实施长治工程外,还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贵毕公路水土保持大示范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山、、林、田、路综合治理,在全区8县(市)336条小流域规划区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85.03km^2,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 标签: 大示范区 生态 建设 经验 对策
  • 简介:为研究坡面生物措施减蚀作用,利用试验土槽和放水冲刷方法,探讨不同流量、覆盖度条件下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的特征,以及草被拦沙效应。结果表明,有草被覆盖的坡面薄层流的流态基本上呈过渡流和紊流;坡面流的弗劳德数与雷诺数分别为0.27~2.04和326~1538,阻力系数为8.30~16.29,且随着流量的增加,草被覆盖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减弱;与裸坡相比,30%和70%覆盖度坡面水流平均流速降低25%和47%,草被具有显著的减沙效应,但随着流量的加大,草被对坡面流的阻滞作用呈下降趋势。

  • 标签: 草被覆盖度 坡面流 水力学参数 减沙效应
  • 简介:为探明水分条件对保水剂作用效果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冬小麦生长结束后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不同用量(T1:0、T2:27mg/kg、T3:54mg/kg、T4:81mg/kg)处理的土壤持、供水及导水性能等。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持、供水、导水能力及土壤有效含量。轻度胁迫条件下,以T3处理的持水能力、有效含量及导水能力最强,而供水能力以T4处理为佳;充分供水条件下,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有效含量及导水能力均提高,但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轻度胁迫相比,充分供水条件下各处理的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导水能力均较高,而有效含量以轻度胁迫条件下的T3处理较高,较对照增加18.6%。从经济的角度考虑,2水分条件下以T3处理(54mg/kg)效果为佳。

  • 标签: 保水剂 水分条件 持水能力 供水能力 土壤有效水
  • 简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和饱和导率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黄土高原坡地(50m×360m)范围内进行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表层(0~30cm)土壤饱和导率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坡地表层土壤密度变化规律为坡下位大于坡上位,土壤饱和导率变异系数为0.37,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饱和导率和自然对数化的饱和导率在360m尺度内均不具备空间结构特征,是纯随机变量,线性有基台模型适用于描述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水分分布存在明显的块金效应,并且随滞后距离的增加半方差变大;3)饱和导率和水分含量从坡上位到坡下位均呈现波浪式变化,饱和导率大的采样点土壤水分含量低,反之则高。

  • 标签: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黄土高原
  • 简介:赣州曾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经过20多年的连续大规模集中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保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实现保事业新的发展:一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提升工作水平;二是以预防监督为重心,加强行业管理;三是以改善民生为基点,打造“德政工程”;四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事业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水土保持 赣州
  • 简介:本研究主要是以Guelph渗透计于野外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深度下的水力传导度加以探讨,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物理性质,结果发现土壤总体密度以牧草地最高,其次为裸露地,而竹林地为最低;pH值牧草地最高,其次为裸露地,竹林地最低;试验孔深度30cm及深度60cm的水力传导度皆为裸露地最大,最小为竹林地。

  • 标签: 土地利用 水力传导度 裸露地
  • 简介:为更好地指导黄河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采用环刀法,对宁夏5种黄河护岸林的根系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护岸林约有85%的根量分布在0~60cm的范围内,是无林地即芦苇地根量的2—3倍;护岸林林地0~60cm范围内的土壤密度远远小于芦苇地的土壤密度,土壤饱和导率较对照区有所提高;林地根量的增加,使土壤变的更加疏松、透气、透水,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养分的来源,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强了土壤抵抗水土流失的能力。

  • 标签: 根量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 混交林 纯林
  • 简介:目前水土流失主要侧重于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而对的流失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瓯江流域低丘缓坡地区生产建设项目为对象,通过设置监测小区观测降水量及的流失量,对比分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综合措施的保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综合措施均具有保效果,以植物措施效果最好;临时措施保效果差,呈负效应。

  • 标签: 低丘缓坡地区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措施 保水效果
  • 简介:进入土壤或水体中的非点源污染物一般可分为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类。这3大类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体中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胶体吸附、微生物降解、径流淋失与挥发等途径进行迁移转化。系统阐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3大措施对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污染物的各种迁移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可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非点源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化肥 农药 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