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索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新途径,进而为制止草地退化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在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沙丘,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2~3年和4~5年)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地段,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沙障不同位置(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进行测定,并以同类型未设沙障地段作对照,平行高立式沙障治理严重沙化草地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平行高立式沙障,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中,较粗沙粒含量减少,较细沙粒含量增加.

  • 标签: 沙障 沙化草地 土壤有机质 土壤颗粒组成 含量 机械组成
  • 简介:为探讨秸秆还田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造成影响,通过在土表下20cm处铺设3cm厚秸秆隔层土柱试验表明:在灌溉水分入渗时,秸秆隔层阻碍了土壤重力水入渗,降低了土壤重力水由土壤上层向下层入渗速率;在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秸秆层隔断了土壤毛细管,使秸秆层以下土壤水很难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而向地表运移并蒸发.秸秆深层覆盖可以使深层土壤水分蒸散量减少2%~3%,深层土壤蓄水保墒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秸秆深层覆盖 土壤水分 入渗 蒸发 灌水 毛细管
  • 简介:针对河南烟区烤烟生产中施肥时所提供氮、钾量与烟株生长需氮、钾规律不吻合现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烟草专用氮钾肥基追肥比例10∶0、7∶3、5∶5,并配合钾肥在烟株生长旺长期—圆顶期不同兑水淋施处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烤烟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前期施足基肥(70%烟草专用肥),适量追肥(30%烟草专用肥),硝酸钾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追施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质量分数,使烟叶糖/碱比、钾/氯比趋于协调,提高了上部烟叶可用性;该处理与对照相比,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49.70%和95.2%。2)从香气物质上来看,该处理中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中棕色化产物、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9、45.45、249.13和326.89μg/g,增幅分别达36.96%、36.29%、51.70%和49.52%。3)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25.05kg/hm2,增加产值3737.81元/hm2。因此,烟草专用肥以7∶3比例分别在移栽时和大培土时施用、全部硝酸钾肥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淋施施肥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该处理增加了烟草香气物质质量分数,从而显著提高了烟叶产值。

  • 标签: 施肥方法 烤烟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经济效益
  • 简介:生物结皮是目前防沙治沙一种重要措施。通过国内外生物结皮研究回顾,简要总结了生物结皮荒漠地区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影响。生物结皮其下层土壤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等方面。生物结皮具有明显养分、盐分和细粒物质聚集作用,对表层土壤发育有积极意义。生物结皮下部土壤细粒增加,提高了土壤吸湿性和持水性,但对降雨入渗影响尚无定论。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其与维管植物萌发和定居间关系也存在几种不同观点。对生物结皮研究是目前防沙治沙研究一个重要领域,其荒漠地区土壤植被某些方面的影响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结论,其形成机制、生物组成、演替规律、后续植物定居影响,均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科学问题。

  • 标签: 荒漠地区 生物结皮 植物 土壤
  • 简介:为了有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临时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和生态重建,利用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弃土场、拌和站和取土场5类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变化,以及5类临时用地之间土壤质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土壤有机质、氮、碱解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低,土壤酸化严重;施工营地土壤有机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高;拌和站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小;弃土场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小,速效钾养分质量分数最高;施工便道土壤各指标在5类用地中,均处于中间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以及氮素养分缺乏,土壤酶活性降低,是引发弃土场、取土场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原因;土壤紧实度、密度增大,孔隙度减小田间持水量降低是导致施工便道、拌和站和施工营地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因素。不同类型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差异极显著(P〈0.001),在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中,应采取针对性土壤改良措施。主成分分析是损毁土地土壤综合质量诊断分析有效研究方法。该研究可为工程建设损毁土地复垦利用、生态重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 简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氮和磷养分流失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一个降雨强度(60mm/h,历时60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NO3-N和HPO4-P浓度也有相同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 标签: 水文条件 紫色土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 简介:在北京市发展过程中,高速增长的人口总量使北京市正遭遇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发展困境.通过分析2004-2011年北京市人口以及水环境相关数据,研究人口变动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影响.结果表明:1)北京市人口从2004到2011年增长了115万人,外地入京人口增长了484.3万人,年均用水量增加了近1.41亿m^3,高速的人口发展是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总量连年增长根本原因;2)2011年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仅为59.1万人,不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1/1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尚不足第三产业1/3,第三产业取代了第一、二产业成为城市经济支柱;3)8年间,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减少了8.4m^3,人均年农业用水量减少了37.7m^3,人均年工业用水量减少了27.1m^3,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北京市人均年用水量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途径.

  • 标签: 人口总量 流动人口 水资源利用 产业结构
  • 简介:烤烟碳氮代谢是重要代谢过程,有机物料是作物所需养分重要来源,直接影响烤烟碳氮循环。通过盆栽试验,将玉米秸秆、猪粪和生物炭调节碳氮比为25∶1,分析不同有机物料在相同碳氮比下,烤烟和植烟土壤主要碳氮组分和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与猪粪,能够显著提高烤烟农艺性状,添加玉米秸秆,则会降低烤烟农艺性状。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强烟叶碳氮关键酶活性;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分别达到33.3μg/(g·h)、14.42mg/(g·min)和5.08mg/(g·h)。与对照(不施有机物料)相比,添加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烟叶氮、磷、钾质量分数。植烟土壤添加猪粪,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最大值1.78mg/kg),但土壤蔗糖酶活性却基本不受有机物料种类影响;同时,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氮质量分数显著提升。特别是猪粪处理中,土壤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物料施用,促进土壤硝化作用,提高硝态氮质量分数。因此,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烤烟碳氮代谢,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烤烟品质;添加猪粪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营养元素质量分数。

  • 标签: 烤烟 土壤碳氮比 化学成分 有机物料
  • 简介:在考虑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层面的基础上,以国内外河流评价指标为依据,以北京市汤河为例,以沿河典型河段所测21个样点5类因素涉及17个指标为基础,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于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床作用因子、植被作用因子在头道穴段和汤河口段汤河总体生态健康影响较大;2)在21个调查河段中,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起显著影响作用主要为河流岸坡因子、植被作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汤河(北京段)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河流生态 因子分析 相关度 河流生态健康 北京市汤河
  • 简介:采用传统统计学、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河南省1982和2009年土壤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个时期土壤磷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均存在中等空间相关性;2)土壤磷平均质量分数由1982年0.56g/kg增加为2009年0.66g/kg,增幅为17.86%,平均年增长水平为0.66%,其中豫东地区由0.65g/kg变为0.83g/kg,增幅27.69%位居全省第1位,豫南地区以6.12%增幅最低;3)主要土类中,质量分数以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砂姜黑土、水稻土和潮土增幅最大,增幅分别为29.55%、29.27%和18.46%,主要受秸秆还田以及施用有机肥等人为活动影响,此外,黄棕壤中磷平均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6.45%。

  • 标签: 土壤 全磷 时空变异 土类 河南省
  • 简介:本文针对福建山区自然生态特征,着重从水土保持、地表植被保护、少占土地构成生态环境要素,分析高速公路建设存在影响自然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生态保护措施对策,以供借鉴。

  • 标签: 山区公路建设 生态影响 对策
  • 简介:在对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1982—2005年侵蚀产沙资料统计计算基础上,从流域尺度上,以次降雨径流产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降雨量—径流量、径流量—输沙量相互关系特征,并模拟相应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吕二沟流域同一土地利用情况下,场降雨量和场径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相关关系,场径流量和场产沙量之间存在幂函数相关关系;相同降雨量条件下,同样径流量,土地利用结构得到改善土地利用模式3能有效地减少大降雨强度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同样径流量,降雨强度越大,场产沙量越大。从长远来看,改善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流域下垫面的情况,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度是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根本措施。

  • 标签: 降雨强度 输沙量 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高原
  • 简介:选取1989、1999和2003年8月TM遥感影像3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提取了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3时段不同植被盖度类型比较分析得出:盐池县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盖度植被和中高盖度植被,2003年较1989年变化幅度分别为64.62%和72.04%。出现植被好转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降雨和蒸发,二是荒漠化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全县禁牧封育,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和蒸发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同降水、蒸发之间表现出较高相关性;中等盖度主要以半固定沙地、退化土地、退化草场为主,2003年占全县总面积70.65%,是盐池县主要植被覆盖类型,该类型面积大,生态脆弱,是未来荒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 标签: 植被盖度 NDVI 降水 蒸发 盐池
  • 简介: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土壤性质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青海“绿宝”公司提供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剂土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土壤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硬度是混剂土硬度5.2—32.9倍。

  • 标签: 保水剂 土壤水分常数 膨胀率 土壤硬度 土壤密度 PH值
  • 简介:为了阐明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北京九龙山油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侧柏纯林、樟子松纯林、栓皮栎纯林、五角枫纯林、油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8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8.87~47.87t/hm^2,其中未分解层储量大于半分解层储量;综合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化规律来看,油松纯林最大持水量最大(36.46t/hm^2),其次为华北落叶松纯林(36.06t/hm^2),侧柏纯林最小(11.83t/hm^2);油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有效拦蓄量最大(23.51t/hm^2),其次为樟子松纯林(19.85t/hm^2),侧柏纯林最小(9.53t/hm^2);综合考虑不同林分枯落物与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发现,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具有良好水源涵养功能;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较好函数关系;8种林分土壤容重均值在0.89~1.41g/cm3之间变动,总孔隙度在39.43%~54.23%之间变动;林地土壤入渗速率与人渗时间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二者呈幂函数关系,且R2值均在0.90以上.

  • 标签: 森林枯落物 土壤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功能 九龙山
  • 简介:丰泽区是泉州中心城区,近几年来随着人为不合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人为造成新水土流失已达到让人担忧程度。本文介绍了丰泽区水土流失现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防治对策。

  • 标签: 丰泽区 水土流失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快速城镇化因大量城镇建设用地形成而导致其他土地类型减少,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进行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信息。作者以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和2015年3期遥感数据,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信息,分析慈溪市快速城镇化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5,慈溪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滩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建设用地增幅来源主要是由滩地与旱地转变而来,快速城镇化使得其他土地破碎程度增加;2)快速城镇化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显著,2005—2015慈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0.02亿元,其中快速城镇化影响占73%;3)围垦滩地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损失量达4.6亿元,其次是建设过程中水体占用。

  • 标签: 快速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慈溪市
  • 简介:植被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减缓径流、削减洪峰有特别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乔木型、乔灌混交型、灌木型不同植被降水径流泥沙观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降水径流泥沙影响,为水土流失治理采用生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植被类型 降雨径流泥沙 水土流失 影响
  • 简介:土壤中优先流存在会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土壤深层甚至地下水污染.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率优先流影响,通过室内含大孔隙土柱定水头入渗实验,以长武黑垆土渭河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优先流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质地,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大于其斥水性峰值含水率时,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反之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少,不同质地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减慢;2)累积入渗量受到土壤储水性斥水性重影,导致与湿润锋运移趋势并不一致,黑垆土对照CK组优先流O-C-30组(除7.04%含水率外)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减小,渭河砂土CK组O-C-30组均呈现2阶段特征,累积入渗量先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少,之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增加;3)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过程,适用于存在优先流土壤入渗模拟.该研究结果土壤优先流水分模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土壤初始含水率 优先流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 简介: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土壤磷形态,结果表明:施入P肥后土壤中无机磷含量产生了变化,施入PK后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都有增加;除施入K、PK外,施肥后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Al-P含量都比未施肥高;施肥后Fe—P变化比较大,而Fe—P减少是由于南方土壤中铁大多是以高价存在,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O-P是一种无效磷,施肥后土壤中O-P含量均沉积于土壤而比对照高;施入N、P、K、PK、NK、NPK后降低了两种土壤中Ca-P含量。因此,为了促进马尾松生长发育,可以给马尾松增施NP、PK、NPK肥。

  • 标签: 施肥 马尾松 土壤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