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国家、省、市要求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水土保持普查。普查内容包含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措施,通过野外调查、技术测算、复核论证取得将乐县水土保持成果数据,并对普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形成普查成果报告。

  • 标签: 水土保持 普查 成果浅析
  • 简介:第6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近日公布,8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 标签: 科学技术奖 水土保持 学会 中国
  • 简介:环境污染、矿产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从我校水土保持教育课体会到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重要性,本文从时代要求、学科特点、教育方法等角度论述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一些做法,让一代又一代学生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在将来工作中有强烈可持续发展意识。

  • 标签: 化学教学 渗透 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
  • 简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控制是一个变化过程,随着工程进行,各个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本文针对工程建设规模、扰动地表面积特点及施工不同阶段产生水土流失情况,采用定点和动态相结合方法进行监测,以更好地掌握各阶段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及流失强度,为治理新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 标签: 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 水电站 水土流失 建设过程 动态变化
  • 简介:对长汀河田地区典型点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近地层有明显降温、增湿、减小温度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温度作用;2.不同坡向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明显,但对空气相对湿度、地面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较差、土壤温度影响较明显.3.治理时间越长,小气候环境改善影响越大,对地面日最高温度、日较差和土壤温度这3个气象因子改变尤为明显.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气候效应 长汀县 地面日最高温度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 简介:福建长汀水蚀荒漠化山地,釆用栽植类芦、斑茅办法,能快速覆盖地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芒萁快速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要建群种植被群落。

  • 标签: 水土流失区 栽植类芦 植被演替
  • 简介:强度水土流失区采用以类芦为主栽草种治理措施,仅一年时间就能长成高大类芦植丛,改变水土流失区恶劣生境,为芒萁及其他乡土草种、灌木快速侵入、生长创造条件,形成多草种、多灌木、乔木植被群落,并为鸟类、昆虫及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一定生境条件,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地生物多样性.

  • 标签: 水土流失 治理 生物多样性 分析
  • 简介:本文分析了漳州市发展生态农业有利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指出其存在耕地资源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环境受到污染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农业宣传教育力度、加大科技投入、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加快发展漳州市生态农业。

  • 标签: 生态农业 措施 漳州市
  • 简介:贵州织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93万人88万农民,农业人口占97.8%,是典型农业县,农村穷农民苦农业难表现得最为深刻。经过近几年反复不断探索与实践,一个具有科学性、循环性、增值性,围绕着有机种植、绿色养殖、沼气建设、循环利用等展开循环经济模式逐渐形成,并很快在13个具有代表性行政村进行试点。试点工作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和强烈感召力。本文阐述了该县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方面取得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做了一定反思。

  • 标签: 循环经济 模式 贵州织金县 试点
  • 简介:本文从闽北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出发,针对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稳定可靠投入体系,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对策措施.

  • 标签: 生态农业 现状 对策措施
  • 简介:赣州曾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经过20多年连续大规模集中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在新历史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水保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水保事业新发展:一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提升工作水平;二是以预防监督为重心,加强行业管理;三是以改善民生为基点,打造“德政工程”;四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事业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水土保持 赣州
  • 简介: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百姓富、生态美”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优势,在解决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这一对矛盾中,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改变了林农“要致富,先砍树”传统观念,有效解决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农增收致富之间冲突,既开辟了山区农民增收渠道,又保护了森林资源。本文从福建省情、林情出发,阐述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采取措施。

  • 标签: 林下经济 发展条件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水土保持在小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融合土地生产潜力模型,改进广泛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足迹法,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小流域水土保持贡献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改进有效地减小了传统比较分析中偏差,在案例分析中取得了较为可靠结论:蒲洼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其生态承载力提高了30.9%,生态赤字减少了66.7%,从而显著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小流域 生态承载力
  • 简介: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合理限度与发展模式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水能资源 发展模式 福建河流
  • 简介: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内涵,建立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经济和环境两大子系统主成分,得出经济与环境系统综合得分X、Y,利用协调度公式计算1996-2009年厦门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厦门市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程度分为四个阶段:①1996-1999年属于环境主导型基本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环境和经济系统都在不断发展,两者协调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调整;②2000-2002年属于环境主导型初级较协调阶段,尽管环境系统得分有所波动,但是环境和经济系统协调度快速提高,厦门经济发展与环境进入较协调阶段;③2003-2005年属于环境主导型较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度得到不断优化提升;④2006-2009年属于环境一经济转换型较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经济系统得分保持上升,环境系统得分却出现先升态势,经济发展逐渐转换为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主要动力。

  • 标签: 协调度 环境 经济发展 厦门
  • 简介: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本文针对福建省油茶产业现状,分析了当前油茶产业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以及市场前景,并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

  • 标签: 油茶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利用第3次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体状况,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状况以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4大经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并对水蚀区侵蚀危险度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水利部开展第1、2次全国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15年来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以及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多年来土壤流失量变化状况。

  • 标签: 水土流失 状况 发展趋势 中国
  • 简介:毕节地区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工程及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毕节地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分析,阐明了贫困山区进行生态建设迫切性,并针对贫困山区特点提出了一些适合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同时也指出了贫困山区水保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 标签: 毕节地区 贫困山区 小流域 可持续发展 灾害预警
  • 简介:根据脱钩理论基本内涵,利用2005~2015年水资源利用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数据,计算得到2005~2015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弹性系数D,并根据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进行划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2015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脱钩状态类型组成减少,云南各地州脱钩状态较为复杂,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数量组成看,云南省各地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态势总体呈现弱脱钩态势,其总体上经济总量与水资源使用量均在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增长率;从脱钩弹性系数D值看,云南省各地州总体上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呈现脱钩态势,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空间分布变化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滇西等地区主要呈现强脱钩态势,协调性良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滇中、滇东等地区,主要呈现弱脱钩态势。

  • 标签: 水资源 经济发展 脱钩状态 空间格局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