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miR-129-5p通过调控神经纤毛蛋白1(NRP1)影响胃癌的侵袭机制及增殖机制。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52例)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样本。向对数期BGC-823细胞系转染miR-129-5p模拟物、抑制剂与阴性对照序列,分别纳入模拟物组、抑制剂组与阴性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检测患者样本组织中miR-129-5p与NRP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两者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均为抑制组高于模拟物组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高于模拟物组,且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组织的miR-129-5p、NRP1表达量分别低于、高于胃旁组织(P<0.05),miR-129-5p表达量与NRP1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miR-129-5p具有抑制胃癌细胞侵袭与增殖能力的作用,与NRP1表达的调控呈负相关。

  • 标签: miR-129-5p NRP1 胃癌 侵袭 增殖
  • 简介:摘要:安丝菌素P-3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安丝菌素P-3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方法,并分析其抗菌活性。通过采用发酵方法制备安丝菌素P-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含量,并采用微生物学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其产量、纯度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安丝菌素P-3含量稳定,抗菌活性强。

  • 标签: 安丝菌素P-3 质量控制 抗菌活性 产量与纯度
  • 简介:肠CYP3A4介导的生物转化和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主动泵出肠细胞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有证据显示CYP3A4和P糖蛋白在小肠不是共同调节的,但两者在药物肠道处置中的协同作用已得到体外试验和动物体内试验的证实.进一步了解两者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改善CYP3A4/P糖蛋白底物的生物利用度.

  • 标签: CYP3A4 P糖蛋白 药物代谢 肠道 肝脏首过代谢 生物利用度
  • 简介:人体内细胞色素P4503A(CYP3A)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最主要的一类。评价CYP3A的活性可用于研究药动学、药物或毒物的代谢、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及疾病与代谢酶的相互影响,从而预测最佳给药剂量,达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评价CYP3A的活性一般采用探针法,其评价结果的优劣取决于探针的特异性、安全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本文就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几种CYP3A探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评价。

  • 标签: 探针药物 细胞色素P-450 CYP 3A 咪哒唑仑 6β-羟基氢化可的松
  • 简介:摘要:安丝菌素P-3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本论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安丝菌素P-3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进展。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评估了安丝菌素P-3的抗肿瘤活性、毒副作用以及结晶性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 标签: 安丝菌素P-3 抗肿瘤药物 靶向治疗 结晶性质
  • 简介:[摘要] 目的: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miR-150-5p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技术,验证HIF-1α为miR-150-5p的直接靶基因。通过体内转染实验探讨miR-150-5p通过靶向HIF-1α信号通路对Th17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影响。结果:下调miR-150-5p可能通过增加HIF-1α基因的表达,促进Th17细胞分化,分泌大量的IL-17、IL-22等细胞因子,促进小鼠银屑病的发生。结论:miR-150-5p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作用,为临床探究银屑病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银屑病 miR-150-5p HIF-1α Th17细胞
P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干预在高血压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200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宣教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人。干预组在接受常规体检护理及健康指导的同时,再实施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干预。结果:干预组在宣教后的血压控制率、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及遵医行为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干预能够有效促进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改善,有利于他们的血压控制并降低心血管风险,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在体检护理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健康生活方式 高血压高危人群 宣教干预 体检护理 临床观察
  • 简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除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外,认知障碍为其另一核心症状。研究显示约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可反映其大脑认知功能的改变,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300靶刺激P3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但对于P3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性指标,还是状态性指标,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_3 认知障碍 潜伏期延长 核心症状 素质性
  • 简介:双硫仑(disulfiram)又称双硫醒、戒酒硫、酒畏等,是酒增敏药物,用于戒酒治疗,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饮酒后能使上述症状更严重[1].现就文献报道的320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用药的重视.

  • 标签: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用药 预防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阐明黄连素即盐酸小檗碱(berberinehydrochloride,BBR)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连素对CYP3A4和P-糖蛋白(P-g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BR(1~100μg/mL)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并在BBR对HepG2细胞毒性较小的浓度范围进行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BBR组、诱导剂利福平(Rif)组以及不同浓度BBR和Rif共同给药组,与对数期HepG2细胞孵育48h后,提取细胞RNA和总蛋白,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中CYP3A4、MDR1、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视黄醛X受体(retinoidXreceptor,RXR)在mRNA水平的表达和CYP3A4、P-g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BBR在1~4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毒性小,细胞活力大于80%,超过40μg/mL时对细胞毒性大,细胞存活率低。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0.5和2μg/mLBBR对HepG2细胞CYP3A4和P-gp蛋白的表达有诱导作用(P〈0.05),但10、40μg/mLBBR对HepG2细胞CYP3A4和P-gp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1)。QRT-PCR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和40μg/mLBBR均对HepG2细胞PXR、CYP3A4、MDR1mR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10μg/mLBBR对RXRmRNA无显著性影响(P〉0.05),20、40μg/mLBBR对RXRmR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黄连素对CYP3A4和P-gp有双向作用,低剂量时诱导,高剂量时抑制,并且其作用很有可能通过PXR信号通路实现。

  • 标签: 黄连素 CYP3A4 P-糖蛋白 孕烷X受体 视黄醛X受体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2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3—MC诱导肝细胞24h或48h。乙氧基试卤灵(ethoxyresomn,EOR)为CYP1A酶活性探针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试卤灵(resomfin,RSF)浓度。TaqmanRT—PCR法测定CYP1A1基因表达,Westembolt法分析CYP1A酶蛋白表达。结果:实验条件下对照组和3—MC诱导组的CYP1A1基因和酶蛋白,CYP1A1/2酶活性均可被检测。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CYP1A1/2基因及蛋白表达、酶活性的诱导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3—MC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CYP1A1/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 标签: 3-甲基胆蒽 原代培养 大鼠 肝细胞 细胞色素P450 1A1/2
  • 简介:microRNAs(mi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股小分子RNA,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通过转录后修饰参与生理与病理过程。miRNA在细胞核转录成原始产物(pri-miRNA),经过Drosha消化之后生成premiRNA然后转运至细胞质经Dicer酶消化生成miRNA,通过与靶mRNA3'UTR完全或不完全的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 标签: 转录后修饰 DICER 真核生物 肺纤维化 MIR-21 肺动脉高压
  • 简介:器官移植的术后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器官生存率的主要问题。microRNA-155(miR-155)被认为是免疫稳态的一种关键性调节因子,在炎症反应、抗原呈递、淋巴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等控制排斥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能成为控制排斥反应的新治疗靶点,以及作为排斥反应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MIR-155 器官排斥反应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与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WD)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12导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W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max、PW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max和PWD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值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19例房颤患者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以优、良、差为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分布。同时评价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两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组间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3);针对RCA、LAD、LCX,图像质量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1,0.51,0.53)。结论对于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扩大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范围。

  • 标签: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