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法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mdr-1基因的表达,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方法。结果:75例本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3%(28/75),mdr-1基因平均表达量为10^4.88±1.15拷贝/ml。结论:FQ-PCR方法检测mdr-1基因表达具有简便,准确,特异性强,可定量等优点,对化疗方法的制定,疗效的预测及考察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荧光定量检测 RT-PCR MDR-1基因 基因表达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急性脑梗死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对该病病理生理认识加深以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在病变区保持溶栓药物的高浓度,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有效的缓解症状,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于2008年本院对1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小时)患者施行了动脉溶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法 PA rt 颈内动脉系统
  • 简介:摘 要:气溶胶传播途径被世卫组织认为是造成大面积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且封闭空间内空气流通较弱,携带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可以更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易导致更高的病毒感染率。开发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一体化全自动的快速实时监测系统,将有望实现空气中病毒颗粒的高效富集和快速实时监测,遏制疫情蔓延。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环境病毒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填补环境病毒检测领域的市场空白,而且可以促进核酸检测和气体检测设备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催化相关技术领域的快速产业化发展。

  • 标签: 病毒气溶胶 环境检测 公共卫生 基础设施
  • 简介:摘 要:在此次疫情传播过程中,由于气溶胶颗粒可悬浮于空气中,并随空气流动扩散,因此气溶胶传播途径被世卫组织认为是造成大面积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封闭空间内空气流通较弱,携带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可以更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易导致更高的病毒感染率。本文讨论了气溶胶采样技术及现有PCR技术的发展水平,分析了开展病毒高效快速的检测与监控的现实可能性,解决如何在疑似高危险感染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如医院、车站、商场)空气中及早发现潜在的传染源的现实需求。

  • 标签: 病毒气溶胶 环境检测 公共卫生 基础设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与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新冠阳性和新冠阴性的咽拭子各100份,时间为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RT-PCR法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核酸检测阳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99例、阴性1例;核酸检测阴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0例、阴性100例。以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胶体金法抗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9.00%、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50%。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过程中,可采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原检测 胶体金法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RT-PC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