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前体(NT-proBNP)水平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困难类型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396例小儿肺炎中确诊为心源性呼吸困难40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3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观察3组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心源性呼吸困难患儿血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相关性。结果小儿肺炎合并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697,P〈0.05)。结论NT-proBNP可作为鉴别小儿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其方法简单、迅速。

  • 标签: 肺炎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呼吸困难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 (商品名:新活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新活素和硝普治疗1~3d,分析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B型脑(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1~3d后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BNP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治疗前后LVEF、LVEDD、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新活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分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新活素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使用重组人脑利(rhBN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心肾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48.5±3.0)%,24h尿量(980.4±58.7)mL,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压(127.0±9.0)mmHg、心率(95±8)次/分、N末端脑利[NT-proBNP,(1520.40±430.5)pg/mL],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rhBNP治疗心肾综合征疾病的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等指标显著改善,肾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肾综合征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保守或介入治疗后血浆脑水平的变化。方法ACS患者95例,介入治疗37例为介入组,保守治疗58例为保守组,健康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入院即刻、第3天、第5天、第10天4个时间点的血浆脑水平。结果保守组的血浆脑水平在入院即刻、第3天、第5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3个时点动态变化不大(P=0.427);介入组在入院即刻、第3天、第5天的血浆脑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3个时点动态变化不大(P=0.544)。在第10天保守组和介入组的血浆脑水平都显著回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12)。入院即刻、第3天、第5天及第10天介入组和保守组血浆脑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水平第1周内保持较高水平,第10天显著回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保守或介入治疗后10d内血浆脑水平的变化情况相近。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钠肽
  • 简介:目的探析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重组人脑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30min后,观察组17例症状缓解,而对照组10例症状缓解,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收缩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重组人脑利治疗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 简介:目的探讨B型利(BNP)在急诊呼吸困难病因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55例急诊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并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不同BNP浓度为临界值,计算其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浓度[(764±275)ng/L]与LVEF及E/A值呈明显负相关,且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113±59)ng/L](P<0.01).以BNP浓度100、300、500ng/L为临界值,其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2.2%、80.0%;特异性分别为73.9%、90.8%、100.0%.结论BNP检测用于急诊呼吸困难病因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低水平的BNP临界浓度(<100ng/L)有助于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高水平的BNP(>500ng/L)临界浓度有助于确定心源性呼吸困难,BNP浓度区间100~500ng/L对于诊断和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都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呼吸困难 利钠肽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卡络磺联合奥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奥组和单奥组,每组100例,单奥组给予奥曲治疗,卡奥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卡络磺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platelets,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红蛋白、胃液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T、FIB、血红蛋白、胃液pH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卡奥组患者PLT、FIB、血红蛋白、胃液pH、治疗有效率高于单奥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奥组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低于单奥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奥组患者和单奥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络磺联合奥曲治疗可有效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PLT、FIB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止血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卡络磺钠 奥曲肽 消化道出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商品名新活素)在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浆c反应蛋白、N末端B型脑前体(NT—proBNP)、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为(2.12±0.98)mg/L、NT—proBNPB含量为(48.194±20.15)p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94±1.11)mg/L和(92.734±25.32)pg/L(P〈0.05);观察组患者SV为(78.394±5.64)mL和LVEF为(53.81±6.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434-6.55)mL和(42.29±5.78)%(P〈0.05)。结论脑利治疗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 标签: 脑利钠肽 心肌梗死 难治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低钠血症是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近期研究显示,低水平和血浆脑(BNP)增高是心衰患者出院60天内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对2005年3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功能不全伴低钠血症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伴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口服食盐胶囊后血浆脑的变化。

  • 标签: 稀释性低钠血症 慢性心功能不全 血浆脑钠肽 食盐胶囊 治疗 口服
  • 简介: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孟旦进行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ALD、PRA、ATⅡ指标、心动图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恢复,且治疗后观察组脑、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胸闷、头晕头痛、心悸、血压降低发生率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左西孟旦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血清脑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血清脑钠肽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冻干重组人脑利对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和常规护理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冻千重组人脑利和综合护理方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措施对心动图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为8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D、LVEF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LVEF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配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动图的改善。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8h后,研究组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血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心静脉压、心率、毛细血管楔压、肺动脉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困难总改善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重组人脑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

  • 标签: 重组人脑钠肽 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
  • 简介:目的为了合成天冬氨酸三醛衍生物前体,Weinreb酰胺Boc-Asp(OBzl)-β-Ala-Asp-(OBzl)-N(OMe)Me.方法采用DCC,IBCF法合成Weinreb酰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用于合成;Boc作为氨基酸的N-保护基.结果成功合成了Boc-Asp(OBzl)-N(OMe)Me(3),Boc-β-Ala-Asp(OBzl)-N(OMe)Me(5),andBoc-Asp(OBzl)-β-Ala-Asp(OBzl)-N(OMe)Me(7).结论合成了有用的天冬氨酸三醛衍生物前体.

  • 标签: 天冬氨酸肽醛 衍生物 Weinreb酰胺 Boc保护基 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
  • 简介:目的观察黄杨宁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前体(NT-proBNP)水平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冠心病心衰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杨宁组,黄杨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杨宁片,2mg·次^-1,3次·d^-1。于开始治疗前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测定NT-proBNP,并行超声·22动图检查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黄杨宁组在治疗后同治疗前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DV明显缩小,而LVEF显著增加(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杨宁可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运动耐量,有效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 标签: 脑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黄杨宁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的变化,探讨CgA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不同程度CHF患者(CHF组,49例)血清CgA、脑(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1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CHF组血清CgA与BNP水平及LVMI的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CgA、BNP水平及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加;CgA与BNP、LVMI分别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P〈0.01;r=0.61,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CgA水平分别与BNP水平、LVM、INY-HA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检测CgA水平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慢性 嗜铬粒蛋白A 脑钠肽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前体(NT-pro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55例,重症组47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行血浆NT-proBNP及NE检测,重症组患儿进入恢复期后复查。结果普通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症HFMD患儿进入恢复期后血浆NT-proBNP、NE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浆NT-proBNP、NE水平可作为重症HFMD早期识别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手足口病 脑利钠肽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血浆N脑利(NT-proBN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112例住院ADHF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rhBNP组: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rhBNP组58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冻干rhBNP)静脉注射治疗.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浆NT-proBN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力(PAP)、右心房压力(RAP)及肝、肾功能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呼吸困难均有所改善,rhBNP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96.6%(56/58)、88.9%(48/54),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亦有所改善,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rhBNP组NT-proBNP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治疗24h时NT-proBNP明显升高(P〈0.05),停药后2dNT-proBNP值明显降低(P〈0.05),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PCWP、PAP、RAP)均降低,rhBNP组于治疗30min时较基线PCWP值降低30.3%;PAP于治疗1h时降低33.85%;rhBNP组下降更明显(P〈0.05).rhBNP组发生低血压7例(12.1%),对照组发生低血压5例(9.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rhBNP明显改善ADHF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rhBNP是治疗ADHF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托拉塞米、多巴胺联合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脑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中的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运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患者血浆中的脑水平显著下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托拉塞米 多巴胺 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