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尿素及其有关物质含量的HPLC-CAD分析测定法。方法:采用WatersXBridgeAmide(4.6mm×250mm,3.5μm),柱温25℃;以乙腈-水(88:1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器为电喷雾检测器(CAD),雾化温度LOW(35℃);幂率1.0;采样频率10Hz;过滤常数3.6s。结果:尿素与相邻杂质以及各杂质峰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尿素在1.0~50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小检出限为4.03ng,最小检出量为9.01ng。重复性RSD为0.71%。6个批次样品含量测定结果在99.6%~100.7%范围内,与用现行标准测定结果一致。6个批次样品有关物质结果总杂质量在0.061%~0.072%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首次采用HPLC-CAD法对尿素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进行测定,优于现行国内外药典标准,可为尿素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尿素 HPLC-CAD 电喷雾检测器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 简介: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CTB),是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及卫生部第7批"十年百项"向农村和基层单位推广的适宜医疗技术.

  • 标签: CTB技术 推广 临床应用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7例,女性50例,男性7例。均行多部位脂肪抽吸术,吸脂部位有腰腹部、臀部、大腿、上臂,吸脂量为1800~4600ml。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者48例,注射量每侧150~200ml不等;行鼻唇沟填充者12例,注射量每侧1ml;丰唇注射者8例,注射量0.5~2ml不等;修复既往吸脂术后术区凸凹不平者2例,注射量40~100ml不等。

  • 标签: 自体脂肪颗粒 临床应用 移植技术 注射隆乳 脂肪抽吸术 注射量
  • 简介:摘要:现代中药检验技术是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质量鉴定、成分分析等检测方法的应用。这些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在中药质量控制、安全评价和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首先分析现代中药检验技术应用进展,之后提出推动其发展的相关建议,希望提高检验水平,促进我国中药检验行业取得持续发展。

  • 标签: 现代 中药检验技术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植物,拉丁学名Perilla frutescens,又有桂荏、香苏、苏麻等别名。紫苏是唇形科紫苏下唯一植物,成熟期在一年左右,有独特香气,叶多卷曲,完全展开呈卵圆形,叶端有尖,边缘呈现锯齿状,成熟后叶长可达11厘米,宽达9厘米。紫苏拥有极高的医学价值,特别是紫苏叶拥有散表寒、发汗强的作用,用于治疗风寒表症有极强效果,医学上常于生姜同用。紫苏对环境的要求并不高,适应力也极强,在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华中、台湾省等地区均有野生及培栽。

  • 标签: 紫苏 应用价值 种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虚拟仿真(VR)技术在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2018级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25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7名,对照组128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VR技术教学。比较2组理论知识测评成绩、实践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沟通能力等达标率均高对照组,P<0.05。结论:将VR技术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还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师生沟通,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借鉴。

  • 标签: VR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教学效果 理论知识
  •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体内吸收、药效学及质量的影响。简单介绍了超微粉碎的设备,并对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制剂 药效学 剂型 制药工艺
  • 简介:该文介绍了臭氧特性,臭氧作为消毒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高洁性,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洁净区空间消毒、密闭空间消毒、管道容器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工艺用水消毒等领域.

  • 标签: 臭氧技术 制药工业 应用 臭氧特性 消毒杀菌剂
  • 简介:荟萃分析是依靠全面搜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具某一可比特性的文献,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客观真实地反映已经存在的研究结果,从而获得对某一研究问题定性、定量的综合性结论.随着荟萃分析方法的日趋成熟,它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0世纪90年代末,荟萃分析开始成为循证药疗(evidence-basedpharmacotherapy)的重要工具,欧美的有些国家已经将荟萃分析技术应用到新药评审领域,以法规的形式要求申报新药审批资料时,提供用荟萃分析方法合并的概述性资料.美国已有新药申报资料应用荟萃分析支持增加适应证以及进行亚组分析[1],欧盟则要求用几个设计较好的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证明新药的有效性[2].另外,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的证据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处正式运用于WHO基本药物的筛选工作.

  • 标签: 荟萃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 循证药疗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抽脂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北京燕山科仪公司生产的XYQ-2型脂肪吸取器进行脂肪抽吸,配制肿胀液向术区大量注入,使术区肿胀、变硬,便于抽吸脂肪.结果31例抽脂部位分别为腹部、臀部、髂腰部、大腿,术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结论肿胀技术抽脂术失血少、无不适、手术及麻醉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 标签: 肿胀技术 吸脂术 外科 整形手术
  • 简介: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微波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等20篇文献的综合分析,认为微波技术能加快中药的现代化进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微波技术 中药 干燥 微波辅助萃取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医学的瑰宝,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来源广、价格低、毒副作用小等方面的优点。但中药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成分复杂(包含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甚至有毒成分)、给药方式单一、药物生物利用率低、用药过程中易产生毒副作用(如耐药性、肝毒、肾毒等)。这些缺点限制了中药的全球性推广。药物的性能与其表界面结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开始将纳米技术应用与于中药的研发,将中药可控制备成具有特定微结构和表面性质的药物。纳米中药是指采用纳米技术把中药方剂中的某一种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加工成为纳米级粒子。与传统中成药相比,纳米中药会提高药物在人体内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等,进而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更强的药效、更小的毒副作用,能直达靶向细胞和缓,缓控释作用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对纳米中药的作用原理进行概述,并对近年来纳米中药制备方法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纳米技术 原理分析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药物分析学是药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药物科学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药物分析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使得药物分析技术科学性更强,准确性更高,时效性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和关注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全面应用,为促进药物研发以及药物生产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就现代药物分析技术应用价值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实践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现代药物分析技术 应用策略 优化路径
  • 简介:摘要:重楼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植物,在中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重楼的产量和质量,为中药材市场提供充足的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重楼的形态特征、栽培环境、药理作用及应用以及栽培技术,旨在为重楼的种植提供适宜的技术指导,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 标签: 重楼 种植 应用价值
  • 简介:  产前诊断(即宫内诊断)是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我国每年新增近100万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是指胚胎发育和围生期出现的结构和代谢异常,包括体表和内脏的先天畸形、先天发育残疾、先天发育损伤以及遗传性代谢疾病等),而对绝大多数出生缺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产前筛查一产前诊断技术以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  ……

  • 标签: 临床应用 技术临床 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医疗工作中,口服速释固体制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剂形式,对于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口服速释固体制剂的吸收程度极高,便于患者在居家旅行途中携带和服用。伴随着医学及制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对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结合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的概念、重要性、特点及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 膜制剂 制备工艺 辅料
  • 简介:摘 要: 随着当今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制药工程项目中多元化技术应用也得到了提高和优化,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针对制药工程项目中影响项目质量的反渗透技术,以及技术的改善和应用做出了分析和探究,对其原理和影响因素等也做出了简要的分析,争取为制药工程项目的生产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保障制药工程项目的良好推进与项目管理的高效高质化。

  • 标签: 反渗透技术 原理 影响因素 制药工程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急腹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0例应用腹腔镜诊断治疗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3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妇科急腹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13例(4.33%)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开始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急腹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不仅手术创伤小,且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还可以实施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开腹手术 妇科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