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孕妇围产期B链球的带菌情况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预防新生儿B链球感染性疾病。方法同时收集孕35~37周孕妇阴道和直肠分泌物的标本各430份,进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阳性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0例围产期孕妇检出B链球52株,阳性率12.1%(52/430),其中围产期孕妇阴道和直肠部位同时检出B链球的有18株,占4.2%(18/430),仅阴道部位检出B链球的有27株,占6.3%,仅直肠部位检出B链球的有7株,占1.6%。用K—B纸片扩散法对B链球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未见耐药株,但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21.2%、69.2%和51.9%。结论孕妇阴道和直肠均为B链球的携带部位,建议应对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同时送检以提高其检出率;如发现阳性应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B链球阳性的孕产妇应立即进行干预治疗,以保证围产儿健康。

  • 标签: 围产期 B群链球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B链球有效、经济的实验室培养方法,提高B链球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围产期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各983例,分别采用A方法(血平板).B方法[血平板+含10μg/ml多黏菌素和15μg/ml萘啶酸的选择性培养肉汤(Todd-Hewrtt增菌液)].C方法(血平板+自制胎盘组织液增菌液)培养B链球,然后通过协同凝集试验进行B链球鉴定.结果直肠部位A方法检出23例(2.3%),B方法48例(4.9%),C方法53例(5.4%);阴道部位A方法检出31例(3.2%),B方法64例(6.5%),C方法77例(7.8%).B方法与C方法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法与B方法、C方法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方法检出B链球的敏感性优于A方法,自制胎盘组织液对B链球的增菌效果与Todd-Hewrtt增菌液相仿.

  • 标签: 链球菌属 胎盘 培养基
  • 简介:肺炎链球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研究发现,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本文综述肺炎链球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其抗菌药物的选择。

  • 标签: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感染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孕妇及新生儿B链球GBS)的感染率及其对红霉素耐药的原因和药敏结果;了解GBS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484例围产期孕妇阴道直肠拭予以及分娩后487例胎儿的咽拭子进行培养,然后鉴定细菌,做药敏实验和D实验,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484例围产期孕妇GBS阳性为31例,其阳性率为6.40%;487例新生儿GBS阳性为5例,其阳性率为1.03%,两者的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对该菌株的敏感率为100.00%;而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仅为69.4%和61.1%,对两药同时耐药的菌株为22株并对D实验阳性的有2株。结论:临床应积极开展GBS常规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及时用药,降低GBS的感染和耐药株的出现。

  • 标签: B群链球菌 孕妇 新生儿 D实验 红霉素 药敏
  • 简介:细菌感染是全世界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B族溶血性链球(groupBstreptococcus,GBS)成为美国新生儿败血症及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近年来GBS感染在国内报道逐渐增多。新生儿GBS感染导致的败血症、肺炎及或脑膜炎,发病凶险,预后差。现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1例新生儿GBS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B族链球菌 链球菌感染 发病凶险 山西省儿童医院 早发型 细菌感染
  • 简介:链球病主要是由C、D、E及L链球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其中D链球Ⅱ型引起的猪的发病急、表现重)。16周龄以下猪,3-12周龄的猪最易感,临床症状有发烧,食欲下降,跛行,不由自主的转圈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急性常突然死亡。导致人间出现急症、重症病人的主要原因是人宰杀、加工感染猪链球Ⅱ型的病(死)猪,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技术指南 感染 辽宁省 猪链球菌Ⅱ型 防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链球肺炎患儿实施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链球肺炎患儿5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入院时间分成各有29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美洛西林治疗,后者接受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美洛西林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 链球菌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链球肺炎患儿实施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链球肺炎患儿5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入院时间分成各有29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美洛西林治疗,后者接受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美洛西林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 链球菌肺炎
  • 简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最为有效的药物。肺炎链球属于CAP的重要病原体,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有很高的耐药性,并且耐药问题日渐明显,近10余年十分突出,应加强重视。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 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对GBS(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的检出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2019年3月至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孕前检查200例妊娠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结果探讨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与GBS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和季节因素不影响GBS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阳性和真菌与GBS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妊娠晚期 阴道清洁度 阴道微生物 真菌 细菌性阴道病阳性 B族溶血性链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在小儿肺炎链球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于2021年5月~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尿抗原、痰革兰染色检验,同时再进行痰培养检测,以痰培养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经过痰培养检测,共检测出211例小儿肺炎链球肺炎。尿抗原检查结果、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以及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80.09%、76.78%、87.64%;特异度分别为85.39%、84.27%、87.64%;准确度分别为81.67%、79.00%、90.67%。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好于其他单独检测方法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抗原 痰革兰染色 小儿 肺炎链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200例围产期的孕妇进行数据分析,其中100例为确诊围产期感染B族链球的孕妇(研究组),另外100例为正常围产期的孕妇(对照组),之后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以此来探讨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有阴道炎以及有流产史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的孕前检查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前检查、阴道炎、有流产史以及年龄大均为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组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黄疸、肺炎、窒息及宫内窘迫的概率相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流产史、患有阴道炎、孕妇年龄高以及孕期检查少等,这大大增加了孕妇及新生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围产期 孕妇 生殖道 B族链球菌 感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链球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3-2021.3我院收治的72例肺炎链球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仅注射头孢曲松钠)和观察组(36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痰菌转阴时间。结果:两种方式注射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痰菌转阴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

  • 标签:
  • 简介: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以来随着生物技术迅猛发展,B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应用反向疫苗学技术开发的新型B脑膜炎球菌疫苗已陆续被欧洲医药管理局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尽管目前国内尚未批准相关产品上市,但一些企业和研究院所已在加紧研发。为了进一步了解B脑膜炎球菌疫苗,推动国内B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发,综述不同类型B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 标签: 脑脊髓膜炎 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 外膜囊泡疫苗 反向疫苗学 重组疫苗
  • 简介:以免疫反应为媒介的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通常选择性地侵袭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髓磷脂,如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以及多发性硬化(MS)等,这种特定的侵蚀性具有某种致病原因的意义,说明以免疫反应为媒介的疾病中存在着不同的靶抗原。而中枢和周围神经联合受累则极为罕见。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典型GBS,并伴有双视神经炎及核磁共振证实的急性播散性

  • 标签: 视神经炎 GBS1 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疾病 免疫反应 大脑白质
  • 简介:病例男,20岁,河北省抚宁县人。因反复抽搐10年余,伴头痛半年。于1997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缘于7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吐白沫,呈角弓反张。每隔2~3个月发作一次,时轻时重,重时昏迷。曾诊断为“癫痫病”,给予“苯妥英钠”治疗渐失效。后加用巴比妥钠、卡马西平等药。

  • 标签: 隐球菌 苯妥英钠 脑膜刺激征 隐球菌脑膜炎 墨汁染色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菌所致眼内炎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我院从39例眼内炎患者玻璃体液中分离出的39株表皮葡萄球菌,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39株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其中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临床医生必须结合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眼内炎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科住院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来的351株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筛选、β-内酰胺酶定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中以呼吸系统最常见,占65.0%(228/351);MRS的分离率较高为85.2%(299/35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81.0%(145/179);β-内酰胺酶定性试验阳性率高达91.5%(321/351);除万古霉素外,351株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8.9%~97.7%.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是目前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感染率有上升趋势.

  • 标签: 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MRS 药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