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从丹顶草提取物中筛选出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1B(PTP1B)活性的四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比较分别鉴定为aceriphyllicacidC(1),aceriphyllicacidD(2),aceriphyllicacidE(3)和aceriphyllicacidF(4)。所得化合物1-4有效抑制PTP1B活性的IC50值范围在(2.1±1.5)μmol/L到(11.2±2.5)μmol/L之内。化合物1和2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以混合形式抑制PTP1B活性。

  • 标签: 丹顶草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三萜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导向分离
  • 简介:目的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学检测验证。结果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丹参 酪氨酸酶 美白祛斑 活性成分筛选
  • 简介:选取3种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类化合物,测定其对酪氨酸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5-二羟基萘在120~600μmol·L-1范围内对酪氨酸的激活活性〉450%,最高为537%;2,2′-联苯酚的激活活性最大为284%;2,2′-联吡啶-3,3′二醇无激活活性。动力学研究表明,1,5-二羟基萘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2,2′-联苯酚为混合性激活作用,在促反应体系中,既影响底物与的结合,又改变的空间构型,综合提高反应速度。

  • 标签: 酪氨酸酶 激活剂 1 5-二羟基萘 2 2′-联苯酚 动力学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初步探究酪氨酸联合半胱氨酸对小鼠肝脏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补充不同浓度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及探究如何治疗肥胖症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饲料添加组小鼠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减少,相关因子PRDM16,PGC-1α,PPAR-γ,UCP1含量升高。最终结果表明,膳食补充剂酪氨酸联合半胱氨酸可以在室温下通过促进相关因子的升高,对机体起到减肥的作用。在戒毒医疗工作实践中可以根据该实验结果,帮助戒毒人员管理身材,有序回归社会。

  • 标签: 酪氨酸 半胱氨酸 戒毒医疗 脂质代谢 肥胖症
  • 简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替尼类)为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它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表达位置的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起到抗肿瘤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平均分子量、氢键、极性表面积和可旋转键数等变量进行类药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研发中。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替尼类 抗肿瘤药物 类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专业文献进行综述与评估。结果及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其进展迅速,上市和临床应用广泛,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可使肿瘤细胞分裂阻滞。成为研发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的重要方向。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 进展 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焦炉工外周血中DNA甲基化转移1(DNMT1)、组蛋白去乙酰化1(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焦炉工人肺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152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141名男性水处理工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晨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内暴露指标1-羟基芘(1-OH-Py)的水平。同时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与焦炉工人工龄、工种、吸烟、饮酒等的关系。结果接触组尿1-OH-Py水平[(0.043±0.011)μg/mmolCr]和血清中DNMT1[(28.4±7.2)μg/L]、HDAC1蛋白[(382±64)μg/L]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7±0.004)μg/mmolCr、(17.6±3.0)μg/L、(246±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组中不同工种间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可作为焦炉工人肺癌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
  • 简介:目的:α1-抗胰蛋白(AAT)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征是错误折叠的AAT突变体在肝细胞内质网内聚集及血清AAT水平降低,并由此引发肝脏及肺部疾病。AAT的Z型突变(ATZ)是造成AAT缺乏的最常见突变类型。有研究已经证实泛素-蛋白体通路参与ATZ的降解。Hrd1是一种定位于内质网膜的泛素连接(E3),本文旨在研究Hrd1是否可以通过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促进ATZ的降解。

  • 标签: Α1-抗胰蛋白酶 泛素连接酶 突变体 降解 细胞存活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 简介:目的:以L-半胱氨酸和吲哚为底物,利用色氨酸基因工程菌WW-11法合成L-色氨酸。方法:以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色氨酸表达,将活最高时的工程菌游离细胞作为转化反应的源,通过纸层析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测定转化液中L-色氨酸的含量,结果:80mL反应液(L-半胱氨酸0.75g,吲哚75g)37℃反应48h,可积累L-色氨酸1.18g,L-半腕氨酸转化率为93.2%,吲哚转化率为90.1%,经分离纯化所得的L-色氨酸晶体,在熔点,旋光性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与标准品完全一致,结论:色氨酸基因工程菌能有效地催化L-半胱氨酸和吲哚合成L-色氨酸,这种合成法是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L-半胱氨酸 吲哚 酶法合成 L-色氨酸
  • 简介:摘要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 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成了B细胞参与或者介导的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最有前景的一个药物开发靶点。全球共有6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这些药物在B细胞肿瘤临床应用上具有优秀的疗效和安全性,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还在不断开拓新的适应症。全球还有30多种BTK抑制剂处在各种疾病和临床实验中。未来BTK抑制剂临床开发的几个发展趋势:鉴于共价不可逆的抑制剂存在脱靶和耐药性,未来非共价可逆抑制剂或是重点方向;不断探索新的适应症,特别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取得突破;和肿瘤其他药物联用或细胞治疗方法联用取得比单药更好的疗效也是方向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BTK抑制剂药物2023年在全球销售达到129亿美元,随着新适应症和多药联用进一步打开市场,展望2030年达到235亿美元峰值也是可能实现的。中国药企在BTK抑制剂药物开发有着重要的贡献。

  • 标签: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肾脏功能主要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排出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可自由透过’肾小球基底膜,且披近曲小管吸收,同时无’肾小管的分泌,在所有组织中产生速率是恒定的,不受人体肌肉量、代谢、年龄、性别及炎症等因素的影响,是反映GFR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 标签: 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肾功能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S)患者30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寻找目的基因(基因上游5kb的区域一直到第2外显子区域)的CpG岛区域,使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技术进行样本DNA甲基化检测,运用单因素或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两组间DNA甲基化分布差异。结果:胱硫醚-β-合成(CBS)基因4个CpG岛同源性非常高,放弃甲基化分析;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MTHFR)基因有2个CpG岛;半胱氨酸合成(MTR)基因有1个CpG岛。两组这2个基因所有CpG岛都未发现DNA甲基化情况。结论:未发现MTHFR和MTR基因DNA甲基化改变与ATS相关

  • 标签: 脑卒中 DNA甲基化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菠萝蛋白是从凤梨属植物菠萝中提取的一组复合巯基蛋白水解。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菠萝蛋白具有抗炎、抗血栓、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时具有增效作用,在治疗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烧伤及呼吸道疾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历年来国外菠萝蛋白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成果,旨在为菠萝蛋白酶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菠萝蛋白酶 药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基质金属蛋白-1(MMP-1)表达变化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重度盆腔脏器脱垂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POP组;以同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取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MMP-1表达变化。结果POP组中阴道组织,子宫主韧带组织中MMP-1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POP患者阴道组织、主韧带组织弹性纤维组织中MMP-1者表达增加,可能与POP发生有关。

  • 标签: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胶原蛋白
  • 简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水平的慢性疾病[1],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CKD(1~3期)称为CKD早期,常无任何症状,CKD3期以后,症状趋于明显,进入肾衰竭后症状则进一步加重。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微球蛋白 抑素 健康体检人群 特异性治疗 人民健康水平 肾小球滤过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同血清肌酐(Scr)相比,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期以及出现术后感染时,监测肾功能变化时的应用比较。方法50例肾移植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感染发生时及第2天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和20例非肾移植感染者,检测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作为对照。采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和非肾移植感染患者的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术后前3天内CysC和Scr都下降(P〈0.05),随后各监测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比较,术后感染组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时,CysC比Scr早升高;术后感染组CysC和Scr较肾稳定组都升高(P〈0.01);根据ROC曲线,感染组Cys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曲线下面积均优于Scr(P〈0.05)。结论肾移植后,CysC能早期、灵敏、准确的判断肾功能变化,是优于Scr的一种血清标志物。

  • 标签: 肾移植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 C) 肌酐(Cr) 感染
  • 简介: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HGF/c-Met信号通路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抑制HGF/c-Met通路成为靶向抗肿瘤治疗的新手段。本文着重介绍近期已上市和处于临床后期的c-Met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 HGF C-MET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Nod1受体激活对腹膜间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Nod1受体激动剂iE-DAP作用大鼠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0、1、2h,Western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随刺激时间延长,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比值增加,Beclin-1蛋白表达亦增加。结论Nod1受体激活可诱导腹膜间皮细胞自噬的发生,这有可能发挥清除细胞内细菌感染的作用。

  • 标签: Nod1 腹膜间皮细胞 自噬 LC3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丙氨酸氨基转移联合Nesfatin-1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作用研究。方法:搜集本院 2019.8.1到2020.1.1妇保科建档人群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院正常检查的孕妇1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统一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联合Nesfatin-1检测。结果:ALT指标和孕期血糖及胰岛素指标为正相关,回归结果显示ALT、GGT等是导致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丙氨酸氨基转移联合Nesfatin-1检测能够反映出妊娠期糖尿病指标的变化情况,提高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氨酸氨基转移酶 Nesfatin-1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