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过敏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由于起步较晚,中国的过敏疾病学科在诊治水平、专业协作以及公众认知等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现代医学认识过敏疾病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程,这起步于19世纪初对“枯草热”的描述,随后的半个世纪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花粉是其直接诱因。20世纪至今,对过敏疾病的认识经历了卓有成效的进步,这些研究成果构建了今天过敏疾病的雏形并确立了治疗的基石。尽管如此,过敏疾病仍然困扰着众多患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天平。通过观察和总结,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多种过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并提出了过敏进程的定义,这为过敏疾病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向内深入机制,向外推广规范的治疗,横向联合众多学科,纵向参透过敏的进程,将是未来过敏疾病前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发展历史 药物治疗 过敏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过敏治癫的效果。方法:针对100名患有小儿过敏紫癫的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患儿。其中对照组通过氯雷他定片联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研究组在采用氯雷他定片联合西咪替丁的同时予以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除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皮肤紫癜、关节肿瘤、消化道疾病和肾脏疾病消除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疾病 孟鲁斯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儿童过敏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方法 选过敏疾病患儿100例(2021.01-2022.1),予过敏原点刺试验,制定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100例过敏疾病患儿,在各种过敏原中,粉尘螨、屋尘螨过敏原为其主要吸入性过敏原。结论 分析儿童过敏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并制定护理管理措施,对过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均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儿童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检测 阳性结果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同意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400例,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25种。1094例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202例,显效252例,有效431例,总有效率80.9%。结论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在诊治慢性过敏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且检测、治疗过程安全、无痛苦,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慢性过敏性疾病: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 过敏原检测 脱敏治疗
  • 简介:李女士近段时间饱受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的折磨,开始她以为是感冒,将近一个月了,尽管吃了好几种感冒药,症状依然没有减轻,天天要与纸巾为伴,给她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去医院一检查,方知是得了过敏鼻炎。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感冒药 打喷嚏
  • 简介:由于鼻内类固醇药物直接针对病因、疗效确切,因而能有效缓解过敏鼻炎的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症状.鼻内类固醇药物是目前治疗过敏鼻炎的一线药物.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类固醇 治疗 药物 鼻涕 鼻痒
  • 简介:患者,女性,70岁。因心慌气紧半小时于2003年3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小时饮鲜牛奶250ml后突感喉阻、气紧、心慌,全身瘙痒速送我院。门诊测量血压0/0mmHg,脉搏扪不到。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问羟胺静脉滴注,非那根25mg肌注并送入病房。病前未服其他药物及食物。平时每天早晨喝牛奶,无恶心呕吐、无

  • 标签: 牛奶 过敏性休克 抗生素 抗休克治疗
  • 简介:患者男,47岁.因左侧胸闷,于2002年10月18日收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闷,且日渐加重,呼吸不畅,有潮热,无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睡眠以右侧卧位舒适.查体:T36.8℃,P80次·min-1,R21次·min-1,BP130/80mHg.发育正常,神清,精神欠佳,步入病房,自动体位,轻度贫血外貌.胸廓发育正常,左侧肋间隙明显增宽,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消失.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WBC5.2×109·L~,L0.17,NO.77,RBC2.62×1012·L-1,HB83g·L-1,ESR38mm·h-1.胸X线片、超声均提示左侧胸腔积液(中等量).初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给予氨苄西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炎、抗痨及支持对症治疗.9d后,加用调节免疫剂胸腺素粉针剂60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治疗.首次治疗时,患者突感胸闷,头晕,恶心,随之大、小便失禁,呕吐,抽搐.查体:BP60/40mmHg,脉搏触及不清,神志模糊.考虑为胸腺素所致的过敏休克.即行停用胸腺素,吸氧,静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于5min后,患者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T37℃,P82次·min-1,R23次·min-1,BP112/75mmHg.患者主诉疲倦、乏力、头晕、余无不适,继续治疗原发病,住院32d,好转出院.

  • 标签: 胸腺素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免疫调节剂
  • 简介:患者男,46岁.因咳嗽、咳痰3d,于2003年8月28日就诊.既往患过肺炎,陪同人介绍患者对阿齐霉素(泰力特)过敏,家族中母亲有青霉素过敏史.查体:T36℃,BP112/80mmHg(1mmHg=0.133kPa),HR68次·min-1,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湿性啰音.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病毒(EBV)载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IM患儿40例为IM组,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EBVDNA载量、CD3+、CD3+CD4+、CD3+CD8+、CD4+/CD8+、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分析IM组患儿EBV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ALT、AST的相关性。结果IM组WBC、LYM%高于对照组,Ne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CD3+、CD3+CD8+比率均高于对照组,CD3+CD4+比率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IM组EBVDNA载量、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M患儿的EBVDNA载量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5,P=0.023;r=0.382,P=0.010),CD3+比率与ALT及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409,P=0.010;r=0.353,P=0.030),CD3+CD4+比率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334,P=0.038)。结论过敏疾病与IM患儿的发生和预后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IgE水平可作为IM临床症状早期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44岁女性患者在接受左输卵管腺癌手术和第15次化疗后入院。入院第2天给予紫杉醇180mg静脉滴注,禾见不良反应,第3天静脉滴注顺铂100mg,滴注约5min时患者出现心慌、恶心、胸闷、大汗、意识障碍,血压由116/74mmHg下降至74/43mmHg,诊为过敏休克,立即停用顺铂,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 标签: 顺铂 过敏性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药源性过敏休克死亡事件的发生使临床用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为探讨药源性过敏休克死亡的发生规律、特点,降低其发生率。本调查对2000--2010年国内相关医药期刊报道的过敏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不良反应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发生药源性过敏休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1996年~2006年医药类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过敏休克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中草药、生物制品的过敏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居前3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69.34%;速发型过敏休克比例最大,占82.70%;药源性过敏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用药前询问过敏史,严格用药指征,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