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降低职业危害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记录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PIVAS所有药学人员2016年上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针对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采取防护措施,再记录2016年下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并与上半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发生职业危害次数分别为190次和71次,下半年出现的职业危害次数明显少于上半年。结论:加强医疗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药学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规范化的操作管理制度及流程,是降低PIVAS职业危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师 职业危害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药品破损原因,并制定减少破损的相应对策。方法:记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IVAS2016年每季度药品破损情况,分析容易造成破损的各个环节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和结论:药品破损与运输操作、领药计划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有关。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药品破损率。通过相应的整改,药品破损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1‰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破损 干预对策 药品管理
  • 简介:保持门诊药房环境整洁有序,减少配药失误。门诊药房组织全体员工学习“5S”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门诊药房的环境清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药品不准确的数量(指在药品的调配发药过程中由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发现的差错)从每周5次减少到每周2次。结论“5S”管理在门诊药房开展是可行的,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减少了配药人员的失误,提高了配药的准确性。

  • 标签: 5S&rdquo 管理 门诊药房 调配差错
  • 简介:方法静脉中心成立由经验丰富的审方药师组成的处理小组,协同医生、护士共同处理,综合分析,讨论总结,持续改进。结果5例药患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近两年未再出现药患纠纷。结论审方药师参与处理药患纠纷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消除患者疑虑,化解矛盾,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执行,杜绝药患纠纷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 标签: 药师 药患纠纷 应对策略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审方系统的事前干预功能。方法:根据PIVAS2015-2017年不合理医嘱,在HIS系统基础上建立药品各类属性数据库,嵌入自定义审方规则表达式,构建了PIVAS用药审方规则。对PIVAS医嘱进行了审核,实现了审方系统的事前干预。结果:运用自定义审方规则完善了PIVAS审方系统,使PIVAS的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大幅降低。对不合理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医嘱和细胞毒医嘱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审方系统的事前干预减少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提高了药师审方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审核 不合理医嘱 医嘱事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