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发现左腹部包块,伴腹胀,后包快增大,腹胀加重,我院门诊拟腹部肿块收住。查体:神志清,消瘦,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全省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左中腹部高度膨隆,左侧腹部自肋下至脐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活动度差,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ADR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视ADR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促进医院ADR的监测及控制。方法:对收集到的2009年7月-2013年7月141例ADR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0—10岁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占35.4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0.14%);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情况最为显著(占84.6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医院应该重视患者的年龄因素,加强静脉输液器质量控制,进一步监测抗病原微生物药的使用,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基层医院 静脉给药 抗病原微生物药
  • 简介:53岁的张勇(化名),最近感觉容易疲劳、注意力下降,经常晚上半夜醒来就睡不着,白天昏昏沉沉。人也变得烦躁,动不动就发火,还容易出汗,记性也不好了,从两年前开始逐渐对夫妻间的那点事不感兴趣,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也就是俗称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 标签: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诊断 性腺功能减退症 男人 抑郁情绪 医院就诊
  • 简介:患儿女。因“生后哭声不畅10余min”入院。系G1P1,母孕36“周,臀位助产娩出,出生体重2340g,羊水I度污染、量适中,无脐带绕颈,生后哭声弱伴有四肢青紫,Apgar评分1min7分,给予清理呼吸道、按摩背部、刺激足底后改善,但哭声弱、不顺畅,偶有口吐泡沫,5min评8分,父母亲否认孕期疱疹病史,母亲儿时有疱疹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欠佳,哭声弱、刺激后哭声稍尖,口周青紫,面色红润,前囟门平坦,肛周6~8枚疱疹、大小约4~6.0mm,疱液澄清、周围有红晕,部分破溃,时有口吐泡沫,心脏听诊阴性,双肺可闻及少许粗湿哕音,腹部未见异常,大阴唇未遮盖小阴唇,会阴部青紫、有瘀斑,双足淤青肿胀、右足明显,四肢肌张力偏低,拥抱反射减弱。见图1。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刘冰是一名鼻炎患者,小时候因为跟伙伴在一起嬉闹,不小心撞到了鼻子,血流不止,自此落下了鼻炎的病根。每逢秋冬季节或是天气转凉,刘冰就憋得难受,呼吸困难,坐立都不适。看着宝贝儿子每年都受这种罪,刘冰的父母很揪心,辗转看过几家医院,也没能治出个结果,药也用了不少,顶多也就缓解缓解症状。刘冰的妈妈不时感叹:"鼻炎又不是啥大病,为啥就这么难治?"

  • 标签: 刘冰 宝贝儿子 鼻腔黏膜 呼吸困难 河南中医学院 李莹
  • 简介:目的探讨克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救治合理性,为有效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中2009~2012年6月收集到346例由克林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与超说明书使用有一定的关联性,预后与及时诊断和合理救治关系密切。结论开展克林霉素安全性监测,及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救治药品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克林霉素 过敏性休克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滑膜脂肪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关节滑膜脂肪瘤病,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发生在膝关节,1例发生在髋关节,主要临床症状都是关节疼痛和肿胀,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其中1例MRI显示关节腔积液,滑膜呈棕榈叶状增生、肥厚。组织学检查显示2例滑膜组织呈绒毛状增生,部分绒毛被覆的滑膜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绒毛上皮下可见灶性或弥漫的成熟脂肪细胞浸润,少至中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在两例都能看到。结论滑膜脂肪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关节内病变,对于临床上出现关节疼痛,缓慢发展的关节肿胀以及持续的关节积液的病例,要想到该病的可能,尤其是膝关节,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诊断

  • 标签: 滑膜脂肪瘤病 临床 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一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各种途径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9例ADR中男性195例,女性144例;40岁以上300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60.1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有效的应用。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Warthin瘤的MRI表现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及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共13例经病理证实的Warthin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Warthin瘤患者中,男11例,女2例;7例单发,6例多发,共21个病灶;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4个,类椭圆4个,分叶状2个,哑铃状1个;21个病灶位于后下部16个,5个病灶位于腮腺其它部位;病灶边缘在FSET1WI上可见低信号环,在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在FSET1WI上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Warthin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及好发部位,术前MRI检查不但可以对肿瘤进行定位,而且还可以定性,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腮腺肿瘤 WARTHIN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做横轴位和矢状位SET1和FSET2加权扫描,根据需要做冠状位和斜位扫描.回顾分析32例跗骨窦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特征.结果:MRI能清晰显示跗骨窦内正常组织及病变改变.本组32例跗骨窦综合征的MRI表现为T1信号降低28例,信号不均匀4例;T2呈高信号30例,混杂信号2例;15例伴韧带损伤,22例见邻近的跟骨、距骨局部挫伤.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跗骨窦的解剖及病理改变,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是诊断跗骨窦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跗骨窦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腔内超声应用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或采用保守治疗而确诊的26例子宫切口妊娠(CSP)患者,本组患者均进行经腹及阴道腔内超声检测,比较分析两种超声方式的检测图像、表现及分型,评价腔内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腹及腔内超声CSP的诊断率为65.38%(17/26)和96.15%(25/26),腔内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P<0.05)。结论腔内超声检测在CSP的早期诊断中可清晰展现患者切口妊娠的范围、具体位置以及子宫肌层的供血情况,并可动态观测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腔内超声 子宫切口妊娠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对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间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探究其早期诊断与治疗良策。方法选取2007年3月一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46例:合并胎膜早破18例,非胎膜早破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回顾性分析发生胎盘早剥的常见诱因,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之间的联系和疾病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胎膜早破为胎盘早剥临床常见诱因(39.1%)。胎膜早破发生胎盘早剥率为8.7%(18/207),胎膜未破发生胎盘早剥率为2.6%(28/1086)。胎盘早剥导致血性羊水和新生儿轻度窒息。结论胎膜早破极易引发胎盘早剥,临床医师要对此提高警惕,确诊时要注意临床表现结合B型超声检查、胎心监护情况,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母婴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 标签: 胎盘早剥 胎膜早破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小儿腹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组患儿44例胆总管囊肿,19例肾积水,此两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0%;14例肠系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9%;12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0%;6例囊性畸胎瘤,6例大网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均为83.3%。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对胆总管囊肿及肾积水,诊断准确率为100.0%,因此可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囊性病变 腹部 超声检查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