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案曰: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胃有寒饮,则呕吐清水虚火燥金,则咽痛、肝木乘中,则腹胀此时调刹,最难熨帖……以胃为气血之乡,土为万物之母,一举而三善备焉、请试服之,党参、冬白术、茯苓、半夏、枣仁、扁豆、陈皮、怀山药、秫米

  • 标签: 失眠 怀山药 气血
  • 简介:桑椹,俗称桑果,为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穗。桑椹在《尔雅》中称“葚”,在《说文》中称“桑实”,在《本草衍义》中称“乌椹”,在《本草再新》中称为“桑葚子”,其他叫法还有桑葚、桑枣、桑果、桑粒、黑椹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方养蚕地区的江苏、浙江等地栽种最多,湖南、四川、河北次之。

  • 标签: 桑椹 补肝益肾 《本草衍义》 落叶乔木 《说文》 桑果
  • 简介: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退热时间(3.76±1.21)d、皮疹消退时间(6.92±0.89)d、咽峡消肿时间(5.41±1.27)d及病程(11.98±1.36)d;实验组退热时间(1.99±0.67)d、皮疹消退时间(5.42±0.58)d、咽峡消肿时间(3.33±0.87)d及病程(9.62±1.25)d。实验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峡消肿时间及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未出现任何异常的身体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治疗小儿口足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明显的缩短病程,且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热毒宁注射 中医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脾法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毒清颗粒、碳酸氢钠片(小苏打片)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给药基础上给予益肾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显效中1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4%;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脏病3期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脾法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益肾补脾法 西医基础治疗 慢性肾脏病3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桑姜感冒注射联合霍香正气口服直肠给药治疗小儿暑湿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4例小儿暑湿呕吐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患儿采用桑姜感冒注射联合霍香正气口服直肠给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胃复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姜感冒注射联合霍香正气口服直肠给药治疗小儿暑湿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为患儿止吐,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霍香正气口服液 桑姜感冒注射液 小儿暑湿呕吐 胃复安注射液
  • 简介:鳜鱼——健脾养血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这是因为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为春季淡水鱼之上品.《本草纲目》记载其肉“可虚劳,健脾胃,益气力”,适宜体质衰弱、饮食不香的人食用.

  • 标签: 补肝益肾 种鱼 《本草纲目》 健脾养血 鳜鱼 淡水鱼
  • 简介:目的分析加味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定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50例,采纳常规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型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注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计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左卡尼汀注射安慰剂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选择使用左卡尼汀注射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治疗,3g/次,每日两次,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左卡尼汀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合理用药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滴定发展现状,了解滴定研究过程的重要意义,为之后滴定的发展奠定基础。分析总结国内外对滴定的应用现状,比较分析《中国药典》与GB/T601-2016中对滴定标准的异同。通过分析研究滴定应用进展,对其进一步应用的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滴定液 《中国药典》 GB/T601-2016
  • 简介: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所接收的患儿为例,患儿均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问题。患儿的选择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研究共选取患儿120例,根据家属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分别给予其热毒宁注射治疗和利巴韦林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实验组患儿的服药不良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儿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较低,对其数据差异进行比较,统计学结果为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在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脓毒症是由于感染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必净注射是基于"菌毒炎并治"理念创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治疗脓毒症效果确切。综述血必净注射治疗脓毒症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蛋白家族(如高迁移率族蛋白、中性粒细胞翻译控制肿瘤蛋白、肌红蛋白等)、细胞因子(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和生物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9、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以期更好地应用该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114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2组均给予退热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2组治疗5d后,分析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正常及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单纯利巴韦林气雾剂,可快速改善患儿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炎 疱疹性 利巴韦林气雾剂 康复新液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奥曲肽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入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血浆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χ2=8.00,P=0.00);治疗2周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SeruminflammatoryfactorIL-6,IL-6)、肿瘤坏死固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浆因子(Plasmafactor12,PGI2)、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栓素A2(Thromboxane,TXA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奥曲肽 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研究多中心银杏内酯注射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了2013年8月—2013年12月各中心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19例,以银杏内酯注射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共78例;对照组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ADL评分、痊愈率和自理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治疗重症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 标签: 银杏内酯 安全性 药物经济学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经济性 成本效果比(CER)
  • 简介: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59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31例治疗组为应用榄香烯注射联合唑来膦酸钠,28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钠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8周内疼痛缓解、体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1例患者中骨痛呈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改善例数(KPS评分)多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联合唑来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能够明确缓解患者骨痛,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 标签: 榄香烯注射液 唑来膦酸钠 肺癌骨转移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血浆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样研究方法,病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此期间在西安市五环集团职工医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2mg加入0.9%NaCl注射100mL中静滴,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6mL加入0.9%NaCl注射100mL中静滴,1次/d。两组都治疗观察28d。比较两组疗效、三尖瓣区最大返流速度(Vmax)和肺动脉压(PAPs)及ET-1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9%,观察组为98.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max值、PAPs值与血浆ET-1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能抑制血浆ET-1的表达,改善肺动脉压力,具有抗凝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内皮素 纳洛酮
  • 简介:目的: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关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6年8月,利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594例患儿。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RR(95%CI)为1.26(1.14,1.38);在退热时间、咽痛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好转时间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MD(95%CI)分别为-1.14(-2.23,-0.65)、-1.42(-2.61,-0.24)、-1.85(-2.91,-0.79)、-1.91(-2.17,-1.65);痊愈时间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D(95%CI)为-1.35(-2.99,-0.29)。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资料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治疗手足口病具有确切临床效果。

  • 标签: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手足口病 荟萃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10mL/次,生理盐水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14d。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出血转化情况,比较治疗7、14、90d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RS和ADL评分。结果对照和治疗组未出现药物过敏及肝、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影像学观察未见出血扩大,脑水肿明显减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7d后各项评分指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14、90d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不会增加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出血扩大,且能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出血性脑梗死 脑水肿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医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4%,较对照组的76.47%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BNP、CysC、cTnI各项指标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BNP、CysC、cTnI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用盐酸胺碘酮和血府逐瘀汤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炎性指标,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胺碘酮 血府逐瘀汤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观察银杏内酯注射在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治疗特点。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36例进行非对照、开放式、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基础治疗上使用银杏内酯注射10mL/次,0.9%氯化钠注射或5%葡萄糖注射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尿酸血症4种危险因素在神经功能、病残程度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银杏内酯注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P〈0.01),减轻病残程度(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65.72%;其中不合并4种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9%;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74%、75.00%、70.05%,与不合并危险因素组临床有效率基本一致;合并高血压、3种疾病和4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差,有效率分别是63.36%、42.86%和59.42%,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其在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上具有良好的治疗特点。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疗效 高血压病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