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合成含有二硫代甲酸侧链的新型三氮唑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设计合成了9个新目标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MS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试其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所有化合物对所选真菌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部分化合物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药氟康唑。结论:引入二硫代甲酸侧链的目标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三唑类衍生物 化学合成 抗真菌活性
  • 简介:1临床资料1.1病例1男,53岁,因"上腹部胀痛伴呕血2h"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3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25/71mmHg。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区、脾区及双肾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6~7次/min,未闻及气过水音。胃镜检查:残胃炎、吻合口炎。

  • 标签: 氨基酸注射液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对我国不同生产工艺的苯甲酸钠产品质量进行对比,并评价其生产工艺的优劣。方法通过多种调研方式了解苯甲酸钠生产工艺并进行分类和检测,将实验结果按2种不同生产工艺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结果通过有关物质研究发现,中和工艺苯甲酸含量和杂质总量略高于精制工艺,其他未知杂质总量和杂质个数则精制工艺均高于中和工艺。从无机杂质和含量测定各检测结果来看,2种工艺均未显示出明显区别。整体而言,2种工艺质量控制水平基本相当。结论精制工艺需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料供应商;中和工艺中合成用到的反应试剂的质量是影响该工艺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质量控制上与精制工艺相比更具有自主控制能力。

  • 标签: 药用辅料 苯甲酸钠 质量对比 工艺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云克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对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云克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连续服用1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及关节压痛度较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和医师对云克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总体评价均良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是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 标签: 云克 盐酸氨基葡萄糖 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究D二体(Dtwopolyme,DD)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s,FDP)检测在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于笔者所在九江市中医医院治疗骨折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受检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实行DD与FDP检测,对比二者在DD与FDP两项指标上的不同,并分析这两项指标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1对照组的DD为(0.25±0.08)mg/L,研究组中非长骨骨折患者的DD为(2.85±2.28)mg/L,长骨骨折患者的DD为(4.71±4.52)mg/L,躯干骨骨折患者的DD为(8.12±5.47)mg/L;对照组的FDP为(2.83±0.98)μg/L,研究组中非长骨骨折患者的FDP为(7.81±5.54)μg/L,长骨骨折患者的FDP为(12.21±10.08)μg/L,躯干骨骨折患者的FDP为(18.66±10.86)μg/L。研究组中各类型骨折患者的DD与FDP检测结果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2术后,未发生血栓者的DD为(1319±686)mg/L,发生血栓者的DD为(15311±4991)mg/L,未发生血栓者的FDP为(3429±1588)μg/L,发生血栓者的FDP为(45101±9461)μg/L,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DD与FDP可以作为前瞻性指标为骨折患者进行检测,临床可以借由这两项指标预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以预防预后发生血栓等并发症。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骨折 临床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1例28岁足月孕妇,既往体健,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250mL,开始输注后5min,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恶心等症状。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治疗,5min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至过敏性休克。遂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0mg,2min后心跳骤停。即刻行气管内插管、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支持、心电监护的同时进入手术室抢救。抢救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意识不清。之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43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逐渐恢复。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病例1: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心房颤动口服达比加群抗凝治疗,初始剂量110mg,bid,治疗前凝血四项均正常。服药5d后及其后多次复查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最长147s(正常上限2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或正常高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正常,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停药3d后测TT、APTT正常,恢复服药后TT、APTT再度延长。达比加群减至55mg,qd,TT延长缩短至62.2s,APTT正常。病例2: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房颤口服达比加群150mg,bid抗凝治疗。1个月后查PT13.3s略延长,APTT延长47.3s,TT〉60s明显延长,INR、FIB正常。停用达比加群5d后查PT、APTT、TT均正常。该2例患者均于口服达比加群后出现TT、APTT延长,且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病例1提示TT、APTT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提示TT、APTT或许可以作为监测达比加群药物作用的指标,其结论仍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凝血酶时间 老年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阿德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的80例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阿德福韦。连续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治疗24周和治疗48周的HBV-DNA转阴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治疗24周和治疗48周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的HBV-D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年后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有助于HBV-DNA转阴,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用乙酸乙作溶剂,在75℃水浴中超声提取茉莉花茎多酚30min,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茉莉花茎中多酚的含量以及其提取液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分别用Fenton法、DPPH法、邻苯三酚法对比研究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提取液体积为1mL时,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DPPH法(96.4%)>邻苯三酚法(33.3%)>Fenton法(31.9%)。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随提取液体积增大而增加,二者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47例肝硬化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47例单纯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同期47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测定结果阳性人数。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51.38±4.34)U/g·Cr高于研究2组(23.80±4.09)U/g·Cr和对照组(12.67±1.73)U/g·Cr;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结果阳性人数38例(80.9%)多于研究2组13例(27.7%)和对照组1例(2.1%);研究2组尿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早期肾损伤 肝硬化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微波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08例顽固性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膦甲酸钠联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γ(IFN-γ)和LPO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L-4、IL-6、IL-10、IFN-γ、LPO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微波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并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清IL、IFN-γ及LPO水平,平衡血清Th1/Th2细胞因子。

  • 标签: 膦甲酸钠 微波 扁平疣 脂质过氧化物 细胞因子
  • 简介:病例:患者,男,50岁。2016年1月15日因"腹胀5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10余月,双下肢行走不利2月"就诊。入院前5年,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慢性乙肝,肝硬化",于4年前开始服用阿德福韦片(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批号:不详)10mg,qd,抗病毒治疗至今。

  • 标签: 范可尼综合征 静脉曲张破裂 骨病 慢性乙肝 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
  • 简介:目的:以定量用双型乌头生物碱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修订川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定量用对照提取物,标定和协作标定,对其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含量进行赋值。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和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nm;并比较使用单体对照品和对照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结果。结论:定量用对照提取物可替代乌头碱等单体对照品,用于川乌药材中双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对照提取物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川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霉酚酸(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7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MMF组(35例)和CTX组(32例),两组患者前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CTX组在LN诱导治疗期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行静脉滴注治疗,MMF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霉酚酸行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来哦小及安全性予以比较。结果MMF组诱导治疗完成率(85.71%)相比于CTX组(96.88%)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MMF组就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CTX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对其无论采用环磷酰胺,还是霉酚酸,在治疗效果上均大致相当,但采用霉酚酸治疗,其在完全缓解率方面则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其在总体总体不良反应方面则轻于环磷酰胺。

  • 标签: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病例:患者,男,51岁。2014年11月4日因"双侧髋关节疼痛加重,并伴有手足抽搐,需搀扶或拄拐行走"就诊。既往有乙肝病史27年,规律服用拉米夫定(贺普丁)100mg,qd和阿德福韦片(葛兰素史克,批号:13045240)10mg,qd,定期复查转氨酶正常,e抗原阴性。患者自诉2014年2月曾因"腰背部及双髋关节疼痛,伴乏力"就诊于县医院。

  • 标签: FANCONI综合征 髋关节疼痛 贺普丁 骨软化症 乙肝病史 手足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二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中的D-二体和血清肿瘤标记物(主要检测CEA、CA199、CA724水平)并予以观察组患者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D二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EA、CA199、CA724以及D-二体水平明显下降,且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体高水平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因素。结论血浆D二体和肿瘤标志物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本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D-二聚体 肿瘤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对《中国药典》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有关物质氨苄西林二体定位方法进行完善。方法:选择3根不同色谱柱,分别采用药典方法和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标准图谱方法定位氨苄西林二体峰,考察两者结果是否一致。结果:采用药典方法与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法定位结果不一致。结论:现行标准欠妥,建议对二体的定位方法修改为:取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适量,加初始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mg的溶液,取10肛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的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

  • 标签: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氨苄西林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