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酮碘溶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以保证质量。方法通过查询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溶液的PH值、稳定荆、贮藏条件综合探讨维酮碘溶液制备工艺的控制条件参数,以求得质量稳定的维酮碘溶液。结果制备时调节溶液的PH为50-60,加入稳定荆,常温下密闭遮光。塑料瓶或玻璃瓶保存可保证质量。结论此条件制备和贮存的维酮碘溶液较为稳定,可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聚维酮碘溶液 制备工艺 参数 稳定剂 贮存条件 包装材料
  • 简介:口角单纯性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感冒后,病情迁延,多达2周左右,既影响美观,又易因痒痛难忍抓破而感染.近几年我们采用肌胞外用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单纯性疱疹 口角 聚肌胞 外用
  • 简介:依据精寡肽具有内皮舒张因子(EDRF)样效应的实验事实,以L-Arg-Arg-OH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L-Arg-ArgOCH3、L-Agr-Arg-Arg-OH、(L-Arg)2(CO2)CH2以及(L-Arg)2(CO)2CH2CH2四种类似物,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舒血管效应。精二肽的羟端封锁,舒血管作用减弱。L-Arg的N端用丙二酸或丁二酸桥联,可减慢其代谢而呈现比精二肽弱的舒血管作用。精三肽的舒血管作用优于精二肽。

  • 标签: 聚精寡肽 构效关系 EDRF样效应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法)测定注射用山梨酯80中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直接进样GC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柱温250℃。结果注射用山梨酯80中8种脂肪酸衍生的脂肪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花生酸甲酯、二十碳烯酸甲酯、山嵛酸甲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RSD均<3%,加样回收率在96.5%-104.2%。结论本法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山梨酯80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注射用聚山梨酯 80 脂肪酸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胸痛患者血中D-二体(D-dimer)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7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体结果,分析D-二体在恶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肺栓塞(PTE)及主动脉夹层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体阳性率为26.39%;恶性胸痛特异性82.69%,敏感性100%。结论:D-二体检查可作为急性恶性胸痛排查标准;排除非恶性胸痛,避免漏诊恶性胸痛。

  • 标签: 恶性胸痛 D-二聚体 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在内痔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8月内痔患者7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线内痔套扎术,观察组采用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内痔注射治疗,两组术后7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出血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7d后疼痛、出血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观察组VAS、出血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 内痔 弹力线内痔套扎术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血浆D—二体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61例胃癌病人、2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及3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的血浆D—二体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病人术前血浆D—二体含量较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术后1周,胃癌病人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血浆D—二体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月。胃癌病人的血浆D—二体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前血浆D—二体含量明显升高,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状态.

  • 标签: D—二聚体 病人 胃癌 人血浆 术前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 简介:目的:观察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肌胞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治疗扁平疣,并与肌胞2mg/次肌肉注射每周3次,局部外用2次/d及生理盐水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进行对比。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肌胞皮损内注射有效率为92.3%,肌胞肌肉注射有效率为53.4%,可由软膏有效率为43.2%,生理盐水有效率为34.3%,肌胞皮损内明显优于后三者(P<0.01),结论: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疗效好,疗程短。

  • 标签: 聚肌胞 皮损内注射 治疗 扁平疣 疗效观察
  • 简介:从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sinica(Buc’hoz)Rehd的根中药金雀根中分离出4个二苯乙烯低体。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a-viniferin(1)、miyabenolC(2)、pallidol(3)、kobophenolA(4)。其中化合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金雀根 锦鸡儿 二苯乙烯低聚体
  • 简介:目的:探究D二体(Dtwopolyme,DD)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s,FDP)检测在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于笔者所在九江市中医医院治疗骨折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受检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实行DD与FDP检测,对比二者在DD与FDP两项指标上的不同,并分析这两项指标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1对照组的DD为(0.25±0.08)mg/L,研究组中非长骨骨折患者的DD为(2.85±2.28)mg/L,长骨骨折患者的DD为(4.71±4.52)mg/L,躯干骨骨折患者的DD为(8.12±5.47)mg/L;对照组的FDP为(2.83±0.98)μg/L,研究组中非长骨骨折患者的FDP为(7.81±5.54)μg/L,长骨骨折患者的FDP为(12.21±10.08)μg/L,躯干骨骨折患者的FDP为(18.66±10.86)μg/L。研究组中各类型骨折患者的DD与FDP检测结果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2术后,未发生血栓者的DD为(1319±686)mg/L,发生血栓者的DD为(15311±4991)mg/L,未发生血栓者的FDP为(3429±1588)μg/L,发生血栓者的FDP为(45101±9461)μg/L,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DD与FDP可以作为前瞻性指标为骨折患者进行检测,临床可以借由这两项指标预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以预防预后发生血栓等并发症。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骨折 临床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以七乙酰-1-α-溴代乳糖为供体,以不同聚合度的缩乙二醇(n=4,5,6)为连接臂合成三个二乳糖化合物;以重症烧伤大鼠为模型,研究其体内抗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活性。结果研究表明与对照组(食盐水)相比,这三个合成的二乳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休克活性。结论以缩乙二醇为连接臂合成的二乳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休克活性;聚合度的不同,对抗休克活性有显著影响。

  • 标签: 二聚乳糖化合物 抗休克 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
  • 简介:目的观察高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顺铂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高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2.22%);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改善率为66.67%,优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采用高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高聚金葡素 顺铂 肺癌 胸腔积液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多β肽及其聚乙二醇(PEG)修饰物对肝癌细胞株侵袭黏附能力和对裸鼠移植人肝癌早期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量多β肽和其PEG修饰物对肝癌细胞与纤连蛋白(FN)黏附的影响。以细胞侵袭实验观察多β肽及其PEG修饰物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LCI-D20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为材料,观察多β肽及其PEG修饰物对早期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β2、β2-PEG、β3和β3-PEG对SMMC-7721细胞与FN黏附抑制率分别为31.3%、39.2%、45.7%和57.1%,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3.6%、35.9%、38.3%和41.2%;对HCCLM6细胞与FN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48.7%、60.9%、63.4%和79.3%,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6.8%、46.6%、45.6%和50.8%。多β肽及其PEG修饰物组切缘复发肿瘤重量和肺转移灶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β肽及其PEG修饰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亦能防治裸鼠移植人肝癌早期切除术后的转移和复发。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多聚β肽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不仅涉及基因遗传因素,而且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等有关。尽管目前对恶性肿瘤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病情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患者长期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不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表现为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或抵抗,资料显示,这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1]。

  • 标签: 八聚体转录因子类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羟乙基淀粉与明胶肽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两者用于体外循环预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和明胶肽组各20例.分别应用羟乙基淀粉和明胶肽1000ml进行体外循环的预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及围术期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术前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68.4±10.2)μmol/L、(6.34±1.53)mmol/L、(336.8±91.1)μmol/L;明胶肽组分别为(64.2±20.5)μmol/L、(6.02±2.08)mmol/L、(337.9±113.1)μmol/L];术后1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8.3±22.4)μmol/L、(7.44±2.38)mmol/L、(336.5±128.5)μmol/L;明胶肽组分别为(80.5±24.7)μmol/L、(8.56±2.29)mmol/L、(340.3±118.4)μmol/L];术后5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0.7±33.2)μmol/L、(7.34±3.76)mmol/L、(242.8±99.5)μmol/L;明胶肽组分别为(68.4±19.3)μmol/L、(7.45±3.09)mmol/L、(249.5±78.7)μmol/L].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羟乙基淀粉、明胶肽均可安全用于体外循环的预充.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羟乙基淀粉 聚明胶肽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凝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纳入1542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应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观察组,n=771)与凝胺法交叉配血(对照组,n=771),对不同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比较,前者比后者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直观,扫描后可长期保存,适合手工操作、半自动和全自动,灵活方便。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卒中诊断中检测D-二体、凝血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了过去五年内入院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收集了每个患者的D-二体和凝血指标的测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发现,D-二体和凝血指标在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中,凝血指标异常的患者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而在出血性脑卒中中,D-二体升高的患者占据了较高的比例。结论:因此,在确定脑卒中患者类型和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D-二体和凝血指标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诊断 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