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小牛血清的水溶液中加入丙酮和乙醇,然后在加热的情况下可形成稳定的小于500nm的微球胶体溶液,这种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在较低温度(70-75)和较短时间(20分钟)内达到稳定,比较传统的高温(100℃以上)和长时间(30分钟以上)的加热制备法,这种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有许多优点,这篇文章描述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如丙酮,乙醇和小牛血清比例,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微球形成以及四氯四碘荧光素包裹率的影响,由本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包裹40%左右的四氯四碘荧光素,在37℃和PBS溶液中,上述微胶囊在15天时间里释放了起始四氯四碘荧光素包含量的25-60%。

  • 标签: 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 制备 小牛血清微球 小牛血清蛋白 微胶囊制造 四氯四碘荧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白内障术后CED患者的干眼症状进行治疗时,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资料,登记有效并符合实验要求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患者的6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状,由医务人员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据患者的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共30眼)与实验组(n=30,共30眼)。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选择自体血清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在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体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白内障术后CED患者的干眼症状进行治疗时,滴眼液用药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选择白内障术后CED作为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干眼症状体征评分,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干眼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