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阿霉素抗癌复合物局部注射,阿霉素在体内的释放过程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在B超引导下向兔肝左叶内注入羟基磷灰石-阿霉素抗癌复合物。应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注射羟基磷灰石-阿霉素抗癌复合物后,阿霉素在组织及血浆中的浓度,并与无羟基磷灰石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此复合药物可在组织中维持有效治疗浓度1000ng·g^-15d左右,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后即时外周血浆浓度下降的1/2。结论该复合药物局部应用可提高及维持组织有效治疗浓度,减少毒副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羟基磷灰石 药物浓度 缓释剂
  • 简介:目的讨论眼球摘除及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最佳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51例眼球摘除加义眼台植入术的护理,总结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要点。结果5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康复出院。效果满意,未出现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义眼活动性好。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对无眼球或拟摘除眼球患者实施的集治疗与美容于一体的手术方法。通过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扣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改善心理状态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义眼台植入术 手术配合 护理 眼球摘除术
  • 简介: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下颌骨制备直径2c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植入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处死前3周及1周进行四环素标记,术后2,8,12.24,48周处死动物。标本制备成6μm厚的不脱钙骨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骨动力学基本参数测定,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四环素内外标记带之间平均距离宽度及矿化沉积速率差异显著;而平均类骨质宽度及矿化延迟时间无显著差异。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植入后4周即出现矿化高峰,其成骨活动早于自体骨。认为此材料具有良好成骨作用,可替代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并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供骨的痛苦,是一种经济实用,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胶原 羟基磷灰石 颌骨缺损 骨动力学
  • 简介:采用常规Ⅲ型前胶原肽、A/G、AKP、ALT等检测方法已不能早期灵敏及时发现肝脏疾病的程度。随着放射免疫法的建立,不仅增加了对肝脏疾病的检测手段,而且大大提高了对肝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为此,我们采用透明质酸(HA)和心钠素(ANF)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了111例正常人及肝病患者的含量进行对照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病患者 肝脏疾病 放射免疫分析 急性肝炎 慢活肝 检测方法
  • 简介:病例:患者,女,58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身体乏力,到我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自服羟基脲1.5g,日2次化疗。近两年患者慢性进行性出现面部、双手皮炎、四肢皮肤色素沉着,干燥脱屑,口腔溃疡,食欲减退,近3个月口腔溃疡逐渐加重,

  • 标签: 羟基脲 烟酸缺乏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皮肤色素沉着 口腔溃疡 面色苍白
  • 简介:人体内细胞的正常代谢及致癌物的活化代谢均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ROS在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量的ROS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及正常免疫功能,一但过量的ROS在细胞内积聚,则会影响核酸结构和代谢,引起DNA损伤。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DNA 氧化损伤
  • 简介: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为菊科植物干燥的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红花中明确的化学成分有200多种,主要含色素、黄酮类化合物、酚酸、脂肪酸、挥发油、多炔及其他成分。色素主要包括红色素和黄色素,红花黄色素是其主要的水溶性成分,属于查耳酮类化合物。

  • 标签: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分离纯化 含量测定 剂型 药动学 药理作用
  • 简介:为了观察HA-3型大孔吸附树脂及活性碳对体内地高辛的清除能力,采用血液灌流方法对地高辛中毒的家兔进行血液吸附。结果显示,经血液灌流吸附100分钟。HA-3可使血中地高辛清除40.0%~68.8%;活性碳可使地高辛清除22.2%~31.2%;未进行血液吸附的家免血中地高辛的自然清除率为16.7%~20.0%,后两者均明显低于使用HA-3树脂进行血液灌流吸附的清除率(P<0.01)。结论认为,HA-3树脂是一种对地高辛有较高吸附能力,经济易得,有希望用于临床治疗地高辛中毒的吸附剂。

  • 标签: 大孔吸附剂 活性碳 地高辛中毒 血液灌流
  • 简介: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HCPT)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乳匀法制备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Zeta电位、粒径大小;考察其在0.9%NaCl溶液、水、5%葡萄糖溶液中8h的稳定性;用凝胶柱层析法考察包封率;采用薄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性质。结果:羟基喜树碱脂质体Zeta电位为(-33.1±1.3)mV,平均粒径(182.5±5.6)nm,8h内在水、5%葡萄糖溶液中稳定性良好;包封率(91.2±1.2)%;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Q=1.2916t^1/2+0.3098,r=0.9803。结论:本试验制备的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稳定性好,大小均匀,包封率高,并具有延缓药物释放的性质。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脂质体 包封率 体外释放度
  • 简介: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作用。其结果有效率为CR+PR75%。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功能及胃肠道受到影响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发生。通过临床观察羟基喜树碱和其它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卵巢癌疗效好、副作用小且可耐受。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联合化疗 晚期卵巢癌 临床观察 疗效 可耐
  • 简介:目的观察含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并与同期未用HCPT联合化疗的患者20例作对照。方法实验组:CTX400mg/m^2静滴第一天,ADM40mg/m^2静滴第一天,DDP30mg/m^2静滴第一天,HCPT10mg/m^2静滴第2—6天,28天为一周期。对照组:CTXADM和DDP剂量及周期与实验组相同,但不用HCPT。结果实验组有效率50.0%,对照组有效率36.0%,联合化疗后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在骨髓抑制方面增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HCPT化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有一定提高,毒副反应增加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羟基喜树碱 化学疗法 CAP方案
  • 简介:目的评价羟基脲治疗类白血病反应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1例男性肺腺癌Ⅳ期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应用羟基脲降低白细胞,同时联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的治疗方案,从羟基脲药物剂量、用药疗程及化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有缓解但随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经药物及输血治疗后未见好转,其治疗过程中羟基脲的用量偏高,采用含卡铂两药联合方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骨髓抑制。结论羟基脲具有降低白细胞的作用,但是在治疗实体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中的用法以及与化疗方案的联合方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持。

  • 标签: 羟基脲 肺腺癌 类白血病反应 合理性评价
  • 简介: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具有抗癌谱广、毒副作用小、抗癌作用机制特殊等特点的抗癌药,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白血病、膀胱癌等的治疗并取得可喜疗效.从1995年8月起,我们应用HCPT与5-氟脲嘧啶(5-Fu)、叶酸(CF)方案(即LF方案)联合治疗晚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化疗方案 治疗 晚期大肠癌
  • 简介:以秀丽隐杆线虫模式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微生物代谢产物左旋-5-羟基-雌马酚对线虫寿命、生殖能力以及抗热应激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0.1mmol/L和0.2mmol/L的左旋.5一羟基.雌马酚不仅能够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同时还能显著增强线虫耐热和抗氧化应激能力,而在相同浓度下线虫生殖能力则无明显不良影响。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转录物水平以及喂食相应线虫突变体daf-16(mu86)和daf-2(e1370),确定左旋-5-羟基.雌马酚延长线虫寿命与DAF-2/DAF.16Insulin/IGF-1信号转导通路相关。有关左旋-5-羟基.雌马酚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和增强线虫抗性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 标签: 左旋-5-羟基 雌马酚 秀丽隐杆线虫 寿命 热应激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七厘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Mucleodur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1∶89);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03nm;柱温: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保留时间约为19min,与相邻峰的分离度〉1.5。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8.0~1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1611X+1.217(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为0.94%。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七厘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 标签: 七厘散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应用羟基喜树碱与阿糖胞苷(Ara-C)方案诱导治疗20例中老年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老年急性白血病 羟基喜树碱 阿糖胞苷
  • 简介:从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20H24O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Long-range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 标签: 雷公藤 二萜内酯 环氧二萜 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 雷公藤内酯醇
  • 简介:【摘 要】目的:测定蒙药制剂清心沉香八味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实验采用GRACE C18柱(250mm×4.6mm,5μm)及Thermo 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7%磷酸(加1.5%三乙胺)(18:2:80)为流动相;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403nm;柱温为 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在0.08877~1.77542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3.3%,RSD=2.0%(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清心沉香八味散的质量提升。

  • 标签: 清心沉香八味散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6-羟基多巴胺(6-OHDA)引起的去交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给大鼠注射6-OHDA(8mg/kg),造成化学性交感神经末稍损伤模型。以NGF200-1600BU/kg肌肉注射,连续10d,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法测定两侧颌下腺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6-OHDA可使大鼠颌下腺中NE的含量下降36.6%(P<0.05),NGF可增加神经损伤大鼠颌下腺NE的含量,并有较好的剂量一效应关系,400BU/kg即可使NE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NGF肌肉注射对6-OHDA引起的大鼠化学性交感神经末梢损伤有促进修复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6-羟基多巴胺 大鼠 神经损伤 去交感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