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切除术的稳定性重建方式及其效果。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行椎体切除22例,后弓切除14例,全脊椎切除12例,其它类型8例,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及切除范围选择性进行椎体重建、前方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内固定等术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于36个月内随访完成,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肿瘤复发再次手术,除复发病例其余患者植骨全部融合且无植骨骨折现象,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肿瘤切除手术根据切除范围以及具体疾病类型选择相应的稳定重建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并对促进植骨融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脊柱肿瘤切除术 稳定性重建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DHS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PFNA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针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治疗效果好,疗效高。

  • 标签: PFNA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中药的使用是我国传统医疗的精华部分,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沉淀,中药使用已经相当成熟。与西药治疗不同,中药治疗方式能够彻底清除患者的病根,但由于受服用方式、疗程长、起效慢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选择中药治疗。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市场上出现了能够通过静脉注射进行治疗的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不仅起效快,免除中药口服痛苦,还与传统中药的治疗效果相当。若要进行中药制剂输液,就必须严格把控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输液的配伍的稳定性,以保证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 稳定性 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西维林片在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防治中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单侧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的患者共90例,均为单侧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D-J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45例)未给予任何治疗;B组为治疗组(45例)服用罗西维林片10mgtid。在置管前、置管2周后,对所有病人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IPSS/QoL)、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并配合随访。治疗组术后IPSS、QoL、OABSS、VAS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西维林片可以明显减轻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罗西维林片 输尿管支架管 相关症状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简介:目的考察溶媒种类对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联用其他药物时的稳定性影响。方法将40mg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100mL的注射用水、0.9%的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HPLC法分别于0、0.5、1、2、4、6、12、24h测定混合液中埃索美拉唑的含量,定时测定溶液的pH值并观察溶液的颜色/澄明度变化。选用配伍后稳定性最佳的溶媒100mL配制埃索美拉唑溶液,分别加入10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复方氨基酸射液、甘露醇注射液、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观察0、0.5、1、2、4、6、12、24h溶液的颜色/澄明度变化。结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4h后药物浓度、pH值、颜色/澄明度均无明显变化,而溶于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后,药物浓度、pH值和颜色/澄明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埃索美拉唑与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后24h溶液颜色/澄明度无明显变化;与复方氨基酸和甘露醇注射液配伍后6h溶液颜色改变;与生长抑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颜色/澄明度均即刻改变。结论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时溶液的药物浓度、pH值和颜色/澄明度较稳定;埃索美拉唑与生长抑素、复方氨基酸、甘露醇配伍时溶液颜色/澄明度易发生变化,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临床上应禁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溶媒 稳定性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新时期医药高职院校价值教育提供了蓝本和依据。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和当前高校学生在价值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药品为工作媒介的药学专业学生,是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群体。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总纲,结合医药行业特点,通过查阅文献和岗位调研,凝练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仁爱和谐”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核心价值,探索高职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核心价值培育途径。

  • 标签: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练 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仁爱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FNA与LPF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4例(2013年6月~2015年9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LPFP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PFN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骼愈合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52±14.33)min,术中出血量为(201.21±19.67)ml,术后下地时间为(6.06±1.22)周,骨骼愈合时间为(12.38±1.40)周,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PFNA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及骨骼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少,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PFNA LPFP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中医整体及阴阳五行在消化系疾病的经验,为以后临床上更有效治疗消化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来本院门诊观察定期随诊病人33例的消化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归性分析。通过西医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将疾病进行明确判断,包括致病的机理、临床病理的特征、病情的演变规律和发病的原因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整体及阴阳五行进行证论治。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如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轻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3.71±1.11)分、(3.88±1.23)分、(4.21±1.32)分、(4.18±1.25)分、(3.57±1.29)分、(3.64±1.25)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2.47±0.29)分、(2.46±0.25)分、(2.39±0.27)分、(2.63±0.32)分、(2.55±0.11)分、(2.24±0.23)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明显轻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患者中治愈者18例(54.55%),好转者9例(27.27%),无效者6例(18.18%),临床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通过本此实验可知西医先进现代检查技术结合中医整体及阴阳五行进行辩证论治突破实现了中西医在深层次相结合关键,中心指导思想为阴阳五行说及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证实现代中医临床消化系疾病的确诊治疗模式需在中西医合理结合下进行审病、辨证、治病。能有效减轻患者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整体观 消化系病 经验 诊治
  • 简介:目的:用HPLC法探索7种糖尿病病人常用药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硫辛酸注射液、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注射用血栓通、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7种药品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在室内见光或避光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外观,测定pH值及含量。结果:硫辛酸注射液在室内见光条件下,0~8h内配伍液由无色澄清变为黄色,pH值由7.84降为5.76,6h后含量〈90%;在避光条件下,pH值无明显变化,8h内含量为98.53%。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无论是避光还是室内见光条件,在6h时配伍液均由无色澄清变为微黄色,pH值均略有下降,8h后含量分别是97.33%、96.22%。其他5种药品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避光条件和室内见光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pH值、颜色、澄清度均无明显变化,含量测定结果均〉98%。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见光易分解,建议临床避光下使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6h内可安全使用。其他5种药品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8h内稳定,可配伍使用。

  • 标签: 糖尿病常用药 木糖醇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肌缺血情况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和72.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心肌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辛伐他汀 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考察血必净注射液与6种常见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注射液)、5种临床常用药物(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氢化可的松、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后5种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为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血必净注射液分别与溶媒、药物按使用浓度进行配伍,室温下放置8h,定时取样,采用UPLC测定5种指标成分含量,采用酸度计测定配伍后溶液的pH值,并观察配伍后溶液颜色及外观变化。结果血必净注射液与溶媒及药物配伍后,5种指标成分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解趋势,1h内均未发生明显的降解(降解量〈5%);8h内pH变化均在规定范围内;除与头孢曲松钠直接配伍后,溶液颜色随时间逐渐加深之外,其他溶液颜色与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与溶媒配伍时应现配现用,不宜长久放置;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配伍后颜色变化明显,应慎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配伍 溶媒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7例与观察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安全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噻托溴铵 吸入治疗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服用两种剂量瑞舒伐他汀对PCI术后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对确诊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n=46)瑞舒伐他汀10mg组和(B,n=42)瑞舒伐他汀20mg组治疗术前治疗3天后均行PCI术,测定术前、术后24h和术后48小时血浆CK-MB、cTnI水平变化。结果两组UA的患者PCI术后24h和48h的心肌标记物CK一MB、cTnI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CI术后24小时心肌标记物CK一MB、cTnI升高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的患者PCI术后48h的心肌标记物CK一MB、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剂量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3天后行PCI术后减低心肌酶升高、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心肌。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酶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CYP2C9、VKORC1、CYP4F2(rs2108622)和EPHX1(rs2292566)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三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测量结果在治疗范围内服用华法林剂量稳定的患者181例,收集非遗传因素资料,华法林服用剂量及INR值,出血、血栓病史,用药史。抽血分离DNA并通过高分辨熔解技术(PCR-HRM)对CYP2C9,VKORC1,CYP4F2和EPHX1进行基因分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来确定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结果除了年龄,CYP2C9、VKORC1和CYP4F2的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的显著预测变量,能够解释剂量差异的39.7%。VKORC1和CYP2C9基因型仍然是华法林剂量的主要预测变量,首次明确CYP4F2(rs2108622)基因型有助于确定中国汉族人口华法林的稳定剂量。结论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进行CYP2C9、CYP4F2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筛查,有助于确定华法林抗凝的初始剂量,减少频繁抽血检测INR的负担,可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及个体化用药。

  • 标签: 华法林 CYP2C9 CYP4F2 VKORC1 EPH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