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了蟾酥固体脂质纳米冻干剂的工艺及表征。方法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蟾酥固体脂质纳米冻干剂重建的影响,对冻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蟾酥固体脂质纳米冻干剂进行了研究。结果5%乳糖和5%葡萄糖显示了优良的保护作用和再分散性,优化的冻干工艺为:-45℃预冻10h,升温至-30℃维持6h,再升温至-10℃维持3h,再升温至0℃维持2h,最后升温至25℃维持3h。结论通过支架剂的筛选和优化冻干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稳定的固体脂质纳米冻干剂。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冷冻干燥 冻干剂
  • 简介:目的通过用DDC(Diethyldithiocarbamate)预先处理耐药肿瘤细胞和荷有Walk256肝癌模型的大鼠的方法,考察此方法对提高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可行性。方法用MTT试验评价阿霉素及其纳米级碘油乳剂对耐药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用220-250gSD大鼠建立Walk256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阿霉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DDC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以及DDC加阿霉素脂质体碘油乳剂,分别测定各组的肿瘤生长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经过DDC预处理后,阿霉素对两种阿霉素耐药肿瘤细胞SGC7901CVR和SGC790WT的IC50(μgmL-1)分别从原来的184降至074和从40降至032。除生理盐水外,各组处理后的肿瘤体积均有所下降,未用DDC处理过各组的平均肿瘤生长率远大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1)。而生命延长率则明显小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5)。结论通过用DDC预先处理来抑制肿瘤细胞中的SOD可以提高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脂质体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作为阿霉素的释放载体,使阿霉素具有缓释性和一定的组织靶向性,延缓了肿瘤细胞中被DDC抑制的超氧化物,增强肿瘤细胞中自由基的作用,提高了疗效。

  • 标签: 肿瘤 阿霉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超氧化物歧化酶 纳米粒
  • 简介:以Poloxanme188为乳化剂,乙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胰岛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考察了乳化剂和PLGA的浓度、内水相中胰岛素的浓度及pH、溶剂挥发方法和内水相中加入聚乙烯醇(PVA)等实验各因素对胰岛素PLGA纳米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浓度较高、PLGA的浓度较小、内水相的pH接近胰岛素的pI(5.3)、胰岛素的浓度较低、缩短有机溶剂挥发时间及内水相中加入PVA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包封率.经实验条件优化后制备的胰岛素PLGA纳米平均粒径为149.6nm,多分散性系数小于0.1,包封率提高到42.8%.

  • 标签: 复乳法 制备 胰岛素 PLGA 纳米粒 包封率
  • 简介:采用离子感胶化法制备亲水性壳聚糖纳米。该法制备条件温和,是在室温下将两种水相混合而形成纳米。混合的两相中,其中一相含有壳聚糖和聚氧乙烯,另一相含有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该纳米的粒度大小及ζ电位可以通过控制制剂处方组成及工艺进行调节。采用该法制备的胰岛素壳聚糖纳米,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的包封率可高达90%,且制剂处方及工艺各因素对该纳米的包封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亲水性纳米可作为蛋白质或其它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的大分子类药物给药系统的载体。

  • 标签: 胰岛素 亲水性壳聚糖 纳米粒 包封率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以醋酸曲安奈德(TAA)为模型药物,以三棕榈酸甘油酯为脂质材料制备醋酸曲安奈德固体脂质纳米(SLN)卡波姆凝胶,考察其特性以及药物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技术制得TAA-SLN分散液,并制成卡波姆凝胶,考察了卡波姆凝胶中SLN的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等理化特性和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行为.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了SLN卡波姆凝胶的药物经皮渗透性能.结果制得的TAA-SLN为均匀的球形粒子,不同载药量SLN粒径为95.5~186.2nm,Zeta电位为-26.3~-15.7mV,包封率为67.43%~90.3%;SLN卡波姆凝胶37℃储存三个月后SLN粒径略有增大,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SLN卡波姆凝胶体外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DR%=6.3979t1/2+3.1529,r2=0.9518);经皮渗透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药物浓度的普通卡波姆凝胶比较,SLN卡波姆凝胶药物经皮渗透速率和药物24h累积渗透量显著提高.结论TAA-SLN卡波姆凝胶稳定性好,对药物释放具有缓控释作用,能显著促进药物经皮渗透,有望成为新型经皮给药制剂.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卡波姆凝胶 醋酸曲安奈德 经皮给药 渗透性能
  • 简介:目的优选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DNA-PBCA-NP)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用乳液聚合二步法制备不同配方的DNA-PBCA-NP,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在pH值为3的条件下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空白纳米,以2mL·min-1的速度将1份口蹄疫DNA疫苗溶液滴入到5份空白纳米球乳液中,继续搅拌8h.运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平均粒径为(78.12±16.5)nm,分布范围为30~150nm,平均包封率为51.25%±3.92%.体外缓释试验表明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结论所确定的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 标签: 口蹄疫DNA疫苗纳米粒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正交实验设计 制备工艺 体外释药规律
  • 简介:目的:综述磁性制剂在近年来的发展.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有关磁性制剂的研究与应用状况.结果:磁性颗粒与药物制成的磁性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磁性导向系统、磁性免疫制剂、磁性触发式释药体系中.结论:作为新型的释药体系,磁性制剂在肿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磁性制剂 研究进展 磁性颗粒 药物释放 磁性导向系统 磁性免疫制剂
  • 简介:报告了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Adr-MG-ms)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了超细氧化铁粒子的合成和磁性明胶微球(MG-ms)在狗体内的栓塞效果。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由2%阿霉素(Adr)、68%明胶和30%的磁铁粒子组成,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2μm。在体外实验中,药物释放速度证明微球有缓释的性质,磁铁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10nm,磁性明胶微球与^99mTc标记磁性明胶微球通过导管分别输入狗的肝动脉内进行栓塞,照相和血管造影显示在未加外磁场时磁性明胶微球在左右肝叶分布几乎相等,而在1200高斯的外磁场作用下,靶部位肝左叶的微球分布是肝右叶的2.25倍,而甲状腺、脑、心脏的微球很微量,结果表明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是一个很好的治疗肝癌的栓塞剂。

  • 标签: 阿霉素 磁性明胶微球 肝动脉栓塞
  • 简介:本文以磁性Fe3O4超细微粒为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乙烯吡咯烷酮为基质,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磁性高分子抗癌微球。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Fe^3+/Fe^2+为1.8:1,pH值为11,温度在70℃以上可制得单一的Fe3O4;而在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分散剂用量和搅拌速度是影响微球大小和形貌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阿霉素 磁性抗癌微球 乳液聚合法 制备工艺
  • 简介: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高科技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在新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的变化,加速发展我国的纳米技术并尽快实现其与现代工业的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凝聚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博大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调整人体的思想,已形成完整的药理体系和独特的调理治本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中药复成分复杂,又互相影响干扰,给实验研究,成分分析,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带来困扰,是中药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纳米技术为传统中药产业的改造创造了前所未有机会,本文系统阐述了中药纳米化,纳米中药的靶向治疗,纳米脂质体给药及纳米透皮给药技术的进展及产业化前景。

  • 标签: 纳米技术 中药现代化 纳米药物粒子 纳米药物载体 制备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125I粒子对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在胸腔镜探察下,于腋前,后线间做8cm切口,辩明肿瘤情况,与术前TPS方案对照,计算出放置^125I粒子的数目和适当位置。各粒子间距2cm。同样在转移的淋巴结处放置。结果症状在术后1周均有减轻。2周后胸片、CT检查,平均体积缩小1/4,2例有中心液化,1例于2周后肿瘤阴影基本消失。1例肿瘤体积缩小1/3,心包积液消失。结论^125I粒子种植于非小细胞肺癌行近距离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有近期疗效,是值得进一步应用与观察的方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125I粒子种植术 胸腔镜 放射治疗
  • 简介:纳米材料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相应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纳米生物技术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特别是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微型智能化医疗器械等,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简单介绍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治和器官替代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

  • 标签: 纳米材料 技术 肿瘤
  • 简介: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由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查德·费曼早在1959年时预言人类可按照自已的意愿从单个分子甚至单个原子组装、制造出最小的人工机器来.这就是纳米技术最早的萌芽.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成为科学家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随着强度是铁的几十倍的碳纳米管的发现,纳米科学技术成为崛起的新科技,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已进入新时代,据专家们预测,纳米科技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新技术之一.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搞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将纳米技术研究列入国家"攀登计划",目前我国涉及纳米技术的企业已有300多家,正如一些科学家所预言的那样,纳米科技不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且将刮起一场新经济风暴.

  • 标签: 纳米技术 药学研究 扫描隧道显微镜 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 科学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表曲活性剂、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对鼻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在体蟾蜍上腭模型法。结果: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对纤毛运动均尤明显影响;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纤毛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其毒性大小顺序为:0.83%去氧胆酸钠>1%Brij35>0.86%胆酸钠>1%Tween80。结论:柔性脂质体显著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对鼻粘膜纤毛的毒性。

  • 标签: 柔性纳米脂质体 鼻粘膜纤毛毒性 评价 纤毛毒性 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