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68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34眼)。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7、28d矫正视力≥0.5者占比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降低白内障术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视力恢复,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白内障手术 预后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76例(8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后情况。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6眼(占98.9%)。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75眼(占86.2%),其中0.8以上者21眼(占24.1%)。术中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14眼(占16.1%)。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22眼(占25.3%),短暂性眼压增高9眼(占10.3%),后发障12眼(占13.8%),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白内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并发症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早期双眼视觉恢复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研究内容收集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资料(70只眼)。对以上60例患者进行干预手术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另外一部分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吸除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均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病症的干预,术后针对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校正,观察患者远距离和近距离交换的立体视线功能检验结果。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常规组的术眼视力明显呈现比实验组较低的情况,P〈0.05。两组患者中存在黄斑型的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力病症,实验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0.15%,常规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75%,收集数据信息存在差异,P值〈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干预后可以发现老年患者出现白内障病症后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在手术执行过后不能完全恢复之前的双眼视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前期,经历了漫长的视觉抑制,附加手术之后由于屈光差异问题,都是造成患者视觉病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摘除术 早期双眼视觉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眼科自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间曾在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进行治疗,并且于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对其角膜中央区以及手术切口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观察,主要观测其密度的改变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和变异系数的改变。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角膜细胞的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其变异系数增加,并且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角膜中央区,变异系数较中央区高。结论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超声以及机械因素严重损伤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的缺损情况明显较中央区严重,因此,在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因素损伤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机械因素的损伤作用,这种损伤可能对角膜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 标签: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取复明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30)和复明片组(n=30),对传统组患者采取障眼明片治疗,对复明片组患者采取复明片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复明片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复明片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晶状体混浊评分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取复明片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 标签: 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 复明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均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评定术后的效果。结果7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1周视力处于0.3以下者15例,占比21.4%;术后视力处于0.3-0.8之间者48例,占比68.6%;术后视力处于0.8以上者7例,占比10.0%。相对于术前的视力,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作用突出,可改善视力,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眼前节反应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前房纤维蛋白无渗出,房闪程度(+)和絮状渗出(++)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为16.67%(P〈0.05)。结论:采用曲安奈德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用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疗效优于单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能显著改善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曲安奈德 糖尿病性白内障 并发症 前房纤维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是(27.7±19.8)mmHg,治疗后平均是(10.4±3.0)mmHg,差异性显著(P<0.05)。术前,患者的前房深度平均是(1.453±0.394)mm,术后平均是(3.253±0.295),差异性明显(P<0.05)。术前,13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33例患者窄Ⅱ-Ⅲ,14例患者窄Ⅰ,术后,8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17例患者部分开放,35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开放,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单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及伪调节力的变化。方法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高度近视30眼(≥-10D,眼轴≥27mm),非近视25眼,用Slatape视标法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调节力变化,高度近视组用IOL-MASTER测量手术前后角膜曲率,用A、B超联合测量前方深度(ACD),眼轴长度(AL),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术后不同时期验光,比较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前经计算预留屈光度数的差异。结果高度近视术前、术后平均球镜度和A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术后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调节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术后球镜度有远视漂移趋势,术后ACD增加引起结点后移可能是导致远视漂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眼和非高度近视眼手术前和手术后调节幅度不存在差异。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近视 晶体植入 眼内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