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性传播疾病(STDs)促进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蔓延,已成为全球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液,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刺伤;破损皮肤,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包括: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积液,滑膜液及含有血液的唾液;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包括:尿液,便,汗液,泪液,母乳。职业安全防护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性病不仅增加了人类个体对HIV感染的易感性,而且也促进了其传播。近年来,中国HIV感染呈现快速增长和STDs高发流行,性病诊所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工作中存在潜在被感染的危险。因此,应加强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及时、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医护人员 体液 血液 锐器 性病门诊 HIV感染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管理属于医院管理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就医人数正在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目前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从而提升护理安全,逐步优化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

  • 标签: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将儿科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作为主要方向,选取部分住院患儿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共计60例,均发生过用药不良事件,收集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安全风险管理,之后分析儿科临床用药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结果:所有的患儿用药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医嘱执行不到位或出现错误、缺乏完善的查对、用药操作引起的错误、护理素质因素、实习带教缺乏严格性、过期药品未检出所致的错误,分别有24例(40.0%)、13例(21.66%)、11例(18.33%)、6例(10.0%)、5(8.33%)、1例(1.67%)。结论:在儿童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存在较多护理安全隐患,需要临床中加强用药安全风险管理,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并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从而避免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儿科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安全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在家庭病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200例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6月至2022.06月,入选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总共100例)与实验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总共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心理健康、皮肤清洁、服药意识及自理能力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家庭病床患者,实施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病床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在家庭病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200例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6月至2022.06月,入选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总共100例)与实验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总共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心理健康、皮肤清洁、服药意识及自理能力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家庭病床患者,实施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病床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最近两三年当中,您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餐馆和超市里的肉越来越嫩了?不仅口感软嫩无比。连肉的纤维都感觉不到,而且颜色嫣红美丽。

  • 标签: 风险 安全 感觉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的洁净区(室)环境监测是GMP中重要的一方面,洁净区(室)环境监测是运用仪器、生物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 标签: 洁净区(室) 环境监测 悬浮粒子 浮游菌 沉降菌
  • 简介:摘要:中药的安全稳定生产是保证人员安全和中药生产企业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但中药生产企业安全风险隐患通常具有多、杂、乱特征,使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方案难以制定周全与顺利实施。目前,为进一步提升化工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质量,中药生产企业有必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在风险监控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策略,进一步规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排查以及治理的闭环工作,进而有效地平衡化工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 标签: 风险管控 中药生产企业 质量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到2021月3月我院进行就诊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50例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结果:两组病人发生液体滴空、静脉炎、感染、渗液以及血管损伤的概率差异明显(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输液 风险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生产环境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尤其是药厂的洁净区,因为药厂洁净区是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重要场所。本文主要讲述药厂洁净区环境的监测,以及运用风险评估理论,处理好药厂洁净区环境的关键点,以便提高和确保药品的质量生产。

  • 标签: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问题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已经上升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的社会焦点问题。重新构建适应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无疑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领域全新的研究课题,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检验 风险监测 评估 食品安全战略 焦点问题
  • 简介:摘要药品质量目前是制药企业最为重视的一项,因为近几年由于药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为了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的安全,药品质量管理刻不容缓。在现阶段,我国的药品监管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依然有混淆差错的风险。本文就药品生产企业如何进行药品质量监管进行简要说明。

  • 标签: 药品质量 药品生产 风险管理
  • 简介: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风险始终贯彻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某个护士或某个工作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热情,所以要保证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必须让护士对护理行为所承担的风险有根本的认识,在工作中随时保持“警惕”,

  • 标签: 风险防范 护理操作 护理行为 风险管理 工作人员 潜在风险
  • 简介:目的分析美国上市药品的撤市原因,明确上市药品风险管理对保证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美国FDA网站,收集和分析美国药品撤市信息。结果1964~2009年期间美国实际撤市的产品为72个,撤市的主要安全性问题为:心血管毒性、致癌风险、肝毒性、血液毒性、皮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毒性等。结论风险管理应贯穿于药品研发到使用的全过程,而上市后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药品撤市是上市后安全风险管理的终极手段。

  • 标签: 上市后药品 药品安全 风险管理 撤市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方法:将某医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的血液科住院患者选取进来,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00例。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一个各有15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模式。对这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观察组中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结论: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将风险管理实施进来,可以最大化的消除风险因素,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科护理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用于ICU护理风险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0年7月本院ICU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34名为对照组,2020年8月-2021年10月本院ICU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34名为试验组。对比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风险事件,试验组发生率2.94%,和对照组数据20.59%相比更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ICU护理风险安全管理,效果显著,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更低。

  • 标签: ICU 安全管理 价值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 目的:监测辖区内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危害因素,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及风险管理等提供支持。方法:于2020年收集辖区内50份样品并检测。其中31份进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19份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检测。结果: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合格率为80.65%(25/31);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00%(19/19)。结论:本次食品安全风险监结果显示,辖区内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合格率较高,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合格率有待提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