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我儿子12岁,两周前因受寒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和胸病,到附近医院就诊,当时测体温为39.6℃。做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总数为14.9×10^9/升,中性粒细胞92%、X线片示左上叶实变,诊断为肺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十天后症状减轻,在进行第11天治疗时,虽然咳嗽咳痰缓解,却叉出现了高热伴寒战,

  • 标签: 药物热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抗感染治疗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在右眼小梁切除+羊膜覆盖术后第2天因出现咳嗽、流涕而自行服用复方氨酚烷胺1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烷胺100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服药后约30min,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尿失禁,上肢及小腿瘙痒,面色苍白,血压80/44mmHg(1mmHg=0.133kPa),脉搏90次/min。立即给予抗过敏、扩充血容量及吸氧等处理。约30min后患者血压90/62mmHg,2h后头晕、恶心等症状逐渐减轻,6h后血压106/69mmHg。

  • 标签: 复方氨酚烷胺 过敏反应
  • 简介:患者,女,36岁.因“肺癌术后2年,胸闷气短半月”入院.术后1月余予“多西他赛+卡铂”化疗,静滴多西他赛时患者出现心悸、胸闷、面红、全身肌肉酸痛等过敏反应,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给予停药、吸氧等处理后症状消失.

  • 标签: 顺铂 过敏性休克 房扑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研究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原因10例颅脑伤中枢衰竭,2例心脏呼吸停止复苏无效,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抢救有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

  • 标签: 手术室 急救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
  • 简介:1例60岁男性患者因咽癌行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在首次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1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1)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出,旋即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停药,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等药物治疗,抢救无效,18.5h后死亡。因患者同时未应用其他药物,故考虑过敏性休克很可能为多西他赛所致。

  • 标签: 多西他赛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30例,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乳酸,并对比乳酸水平同患儿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同存活组患儿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儿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治疗之后乳酸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显高于存活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6h以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休克预后以及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监测 动脉血乳酸 儿童脓毒症 乳酸清除率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即刻IABP组与未即刻IABP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即刻IABP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与未即刻IABP组的67.34%相比,即刻IABP组的临床效果明显比未即刻IABP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P<0.05)。其中即刻IAB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与未即刻IABP组的24.65%相比,即刻IAB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即刻IABP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伴心源性休克 IABP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垂体后叶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病历资料,按照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使用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28d病死率。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均能降低脓毒症患者早期细胞因子浓度,去甲肾上腺素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比垂体后叶素更明显;三组患者的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能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细胞因子水平,但对28d病死率无影响。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垂体后叶素 脓毒症休克 细胞因子 病死率
  • 简介:1例28岁足月孕妇,既往体健,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250mL,开始输注后5min,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恶心等症状。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治疗,5min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至过敏性休克。遂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0mg,2min后心跳骤停。即刻行气管内插管、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支持、心电监护的同时进入手术室抢救。抢救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意识不清。之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43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逐渐恢复。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注射用头孢硫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身抗感染药。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注射用头孢硫脒的报告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严重过敏反应比较突出,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儿童使用注射用头孢硫脒后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也较大。

  • 标签: 头孢硫脒 用药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不合理用药 报告数量
  • 简介: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痰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在治疗初期进行止咳、辅以吸氧以及退热化痰等辅助治疗,同时施以阿奇霉素的序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以痰清辅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治疗后其退热化痰、止咳、住院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变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35),对照组为48.57%(17/3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45,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清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治疗后患儿的临床及身体相关的体征消失较快,发热时间大大缩短,因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痰热清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效果分析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剖宫产术后恢复及伤口愈合的程度越来越重视。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延期愈合,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提高术后伤口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可以通过预防措施以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1]。我科采用远红外线岩治疗仪对术后伤口部位热敷,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4年2月于我院妇

  • 标签: 剖宫产术 远红外线 切口并发症 延期愈合 炎症反应程度 治疗仪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呋辛钠与痰清联用治疗老年肺气肿患者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老年肺气肿伴感染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清热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肺气肿的症状和体症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症状及体征消除或缓解时间,以及肺部X线检查结果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为74.29%(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痰清联用治疗老年肺气肿患者伴感染患者,疗效较为确切,优于单用头孢呋辛钠。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痰热清 肺气肿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痰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6例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均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痰清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腮腺肿痛消退以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清注射液具有抗菌抗病毒、止痉等功能,同时还能够抑制多种病毒,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属于疗效较为良好的抗病毒药物,可成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的一线药物。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毒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岁以上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卧床休息、控制饮食及西替利嗪、维生素C、必要时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明显腹痛、关节痛者予以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毒宁注射液(3-4岁7mL,4-5岁7-9ML,>5岁10ml。(最大剂量15mL/d)加入5%GS15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每天1次睡前口服(3-6岁4mg/d,>6岁-14岁5mg/d),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两组患儿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毒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孟鲁司特钠 过敏性紫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计算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继续复苏,而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和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