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者32例纳入研究,作为观察者,另选取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予以血管超声诊断,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血管超声诊断 血流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中医中药加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患者选择我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74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2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用中药加中医骨伤手法治疗,二组采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后效果中,一组VAS评分为2.01±0.21(分),二组VAS评分为3.82±0.43(分);一组中医症候积分为15.30±2.79(分),二组中医症候积分为25.64±3.85(分);(F=3.861,P=0.032),结果有差异。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中药加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药 中医骨伤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22年01月-2023年11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我院接收的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归纳其最终结果与狭窄性病变检出率。结果: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49例患者的最终结果显示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与漏诊患者分别有48例与1例;49例患者的狭窄性病变检出率为97.9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反映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便于日后展开科学治疗,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椎动脉狭窄性病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西医治疗动脉硬化的效果,以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康复的影响。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手术介入为主,而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和中药治疗。本研究将分析中西医治疗动脉硬化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脉硬化,中西医治疗,疗效,安全性,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进行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都进行二位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外周血管病变和心脏病变的检查差异。结果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血管各项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对疾病进行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二维超声 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85例ACS患者,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血糖≥11 mmol/L)和正常血糖组(血糖<11 mmol>)。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指标等。结果 高血糖组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 < 0.05)。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高血糖组患者的血流再通时间延长,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功能恢复较慢。统计学分析表明,高血糖组的t值或X²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值<0.05。结论 入院时高血糖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该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血管事件;预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作为一种危险而迅猛发展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急救的重要对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已成为ACS患者迅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入院时伴随的高血糖状态,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临床问题,其在ACS患者PCI治疗后的影响备受关注。高血糖在心血管事件中的负面影响已广泛研究,但其对于ACS患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入院时高血糖是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血流再通时间延长、心肌梗死面积增大等因素相关,尚未得到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本研究的目标是在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ACS患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影响,并明确高血糖是否可作为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详细的临床观察和全面的数据统计,能够揭示高血糖与PCI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为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实证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了85例ACS患者,其中高血糖组42例,正常血糖组4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合并症等,两组患者在这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②临床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③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④具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适宜条件。排除标准:①年龄超过75岁或低于18岁;②存在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NYHA III-IV级)、主动脉夹层、严重的心律失常等;③其他慢性疾病状态,如晚期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肝功能异常等;④对PCI治疗存在明显禁忌症,例如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等;1.2方法(1)分组及入院阶段:患者入院时,根据其入院时的血糖水平将其分为两组,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定义为入院时血糖水平≥11 mmol/L,正常血糖组定义为入院时血糖水平<11 mmol>。确保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在分组时无显著性差异。(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设计:①评估患者病情: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常规检查,以明确冠心病的诊断和心肌损伤情况。②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评估肾功能,确保患者适宜接受造影剂。对存在过敏史的患者进行抗过敏药物预防。患者术前禁食禁水。③术中导管室准备:确保导管室设备完备,包括X线机、药物、支架等。确保导管室人员配备齐全,包括心血管专家、护士、放射科医生等。④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插入导管,引导至冠状动脉。通过造影剂注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⑤血流再通治疗:对于发现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可使用导丝和导管进行扩张治疗。采用球囊扩张术,通过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狭窄段。如有需要,植入支架以维持冠状动脉通畅。⑥附加治疗措施:对于复杂病变,可考虑使用切割球、射频导管等进行附加治疗。对于存在血栓的情况,可采用血栓抽吸装置进行处理。⑦术后监测与护理:进行术后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导管穿刺部位。术后采取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康复和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⑧术后随访: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随访患者症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术后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1.3观察指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流再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恢复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值<0.05为显著性差异。2 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血流再通时间延长,心肌梗死面积增大,且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差。统计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下表: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情况指标高血糖组(n=42)正常血糖组(n=43)t/χ²值P值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6(61.9%)12(27.9%)8.74<0.05血流再通时间35.2 ± 8.3 秒28.6 ± 6.9 秒3.81<0.05心肌梗死面积15.4 ± 3.2 cm²11.8 ± 2.7 cm²6.12<0.05心功能恢复情况3(7.1%)14(32.6%)6.95<0.053 讨论本研究通过对85例ACS患者进行观察,着重探讨了入院时高血糖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流再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功能恢复情况。首先,研究发现入院时高血糖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这结果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相一致,提示高血糖可能加重了患者的心血管负担,增加了不良事件的风险。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当更加重视入院时高血糖患者的管理,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次,血流再通时间是评估冠状动脉通畅程度的重要指标,与心肌梗死面积直接相关。本研究发现高血糖组的血流再通时间较长,心肌梗死面积较大,这可能解释了高血糖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原因。通过加强对高血糖患者的血流再通时间监测和管理,有望改善冠状动脉再通畅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观察到高血糖组患者心功能恢复较差,这与入院时高血糖可能对心肌和心脏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密切相关。在心功能恢复方面,应考虑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心功能支持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在补充评判标准方面,炎症指标和心血管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也支持了高血糖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这进一步提示入院时高血糖可能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综合而言,本研究结果表明入院时高血糖对ACS患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更加关注高血糖患者的管理,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水平,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4 结论入院时高血糖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在治疗ACS患者时,应该密切监测和积极管理高血糖,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参考文献:[1]孟爱亮,武莉芳,孙伯玉等.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 29 (01): 75-79.[2]许连军,宋莹,许晶晶等. 入院时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J].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2): 1187-1191.[3]周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  2022(4):-.[4]柴睿,黄辉,张望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糖状态与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4(12):1270-1273.[5]唐雪正,黄骁,唐发宽,等.入院时血糖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13(6):5.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孕妇实施剖宫产过程中采取不同麻醉方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PAH孕妇100例,均实施剖宫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PAH孕妇在采取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存在较少的住院时间及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 不良结局 妊娠 生命体征 肺动脉高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孕妇实施剖宫产过程中采取不同麻醉方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PAH孕妇100例,均实施剖宫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PAH孕妇在采取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存在较少的住院时间及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 不良结局 妊娠 生命体征 肺动脉高压 麻醉
  • 简介: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身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PCI的7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名。观察组接受综合的早期康复护理,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六分钟步行测试(6MWT)和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MacNew Heart Diseas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6MWT中的表现(420.35±30.52米)显著优于对照组(380.25±35.46米),P<0.001。同样,观察组在MacNew问卷得分上(4.75±0.45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85±0.55分),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这一发现强调了在PCI术后患者护理中加强早期康复干预的重要性,以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作为常见临床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污染逐渐严重,导致逐年增多心血管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严重威胁,同时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经济负担。当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治疗为进行药物治疗,然而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采用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90天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NIHSS 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术后NIHS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在治疗效果和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未来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方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急性脑动脉闭塞 ADAPT技术 血管内再通治疗 应用效果